艺文走廊 ✐2005-11-01


欲渡无舟楫

—儒学“天人合一”论的失落

谢锡命

 

  在中国儒学理论体系中,“天人合一”论,可谓是历史悠久,流播最深远,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不失为既吃香又时髦的现代人理念。它可像是哲学,又是宗教信条;介入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时装设计,建筑设计,养生之道,中医学,都追求“天人合一”);当前,又成了对付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的思想武器,灵丹妙药;还使人如醉如癡,如梦如幻,彷彿融入了天地宇宙,拥抱着自然,拥抱着永恆,沉浸在缥缈的冥想中…
  然而,这个儒家古老思想,真可以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的倚靠吗?
  溯其源,这理论起源於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前179-104)首倡的“天人感应”说(春秋繁露)。至宋朝理学家张载(1020-1077),正式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儒者则因明致诚,故天人合一”(正蒙.干称)。就是说,他们认为天是有意志,德性的,主宰着人之富贵贫贱,生死存亡的命运。故此,人要通过心性的修养,做到合符中庸之道的“诚”和“明”,便可达到人性与天道合一,进入“天地境界”。
  在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史中,我们又看见这一儒学的核心思想,在历代与时进退,改变其包装內涵,与不同的思潮—佛学,道学,老庄哲学(认为“天地与我並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现代哲学,人文科学…互相渗透,互相糅杂。不但一些儒,释,道集其一身的文人墨客津津乐道“天人合一”,一般百姓也各自有自己的“天人合一”观。这个观点,在中国人心中,可谓家喻戶晓。
  一些古典诗词常在这方面给我们薰陶与影响。诗人们常常借酒浇愁,舒解自己仕途或政治上的失意情怀,酒后便觉“物我两忘”,陶醉於“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李白自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与明月共舞,“永结无情遊,相期邈云汉”。有的文人一味追求与自然相亲,以一种特異的生活方式标榜於世。如北宋写了千古绝唱“詠梅诗”:“疏影橫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黃昏”的林逋(967-1028),不做官也不娶妻,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这种情趣和委命於自然的生活态度,虽说洁身自好,但不能掩盖其內心的空虛与孤寂苦闷。
  现代人又将“天人合一”论渗入风水堪舆学。这本来是建立在道学,阴阳,五行,八卦等基础上的迷信活动,成为时尚风行起来了。有些人孜孜寻求,探讨公司居屋的落点,门窗之朝向,家俱的质地,颜色和放置,周遭“气”的运行…,以为“好风水”,才能赢得天时地利人和,带来健康,财气,好运。本来居住环境适当讲究舒适,典雅,美观大方,是合理的考虑,但变成了捕风捉影,玄乎其玄,神乎其神的“天人合一”的追求,显然是虛妄。
  我们还看到现代中国哲学与儒学“天人合一”论结合。这种哲学认为宋明理学,“天人之际”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精华,根据时代及发展的需要,今天要借助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把我们民族深奧的,不可言状的“天人之际”的秘道,化成清晰可言的概念,从而建立现在的新理学,新哲学。它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社会的人”,昇华到“天地境界”─即至极境界,成为“知天”,“事天”,“同天”,“超社会”,“超生死”的“宇宙的人”─永恆的人。如此看来,古时之“天人合一”论,到了二十一世纪,穿上宗教和现代哲学的外衣,使许多人看了都“老少咸宜”,其负面的影响就更大了。
  一种理论,与世推移,在各个时代有不同的阐述,它的真理性就值得怀疑。因为真理,必须如圣经所说,能“永远立定”!
  “天人合一”论,从其开始,就如圣经在罗马书所指出,犯了人类共同的大错误,把被造物─天,看成是永恆的主宰者,视之为有意志,道德的本体,从而“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借着“法天”,“法地”和修心养性,试图解決人类罪的问题,达至永恆。这些人的道理,不管说得如何头头是道,今天只宜作文化,宗教,哲学史去研究,若奉为人类得救的不二法门,那就如圣经所说:“他们的思念变为虛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欲渡无舟楫”,这是“天人合一”论的失落!
  荀子(约前313-238)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篇)荀子的话是智者之语。“假”者,借也;借助舟楫,可以渡江河,这是常识之理。然而关系人之永生的大事,人岂能自义自救?
  圣经启示我们,受造之物因人的罪受败坏的“辖制”(罗马书8:21);公义不容罪的上帝,“如今祂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将震动天。’这‘再一次’的话,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希伯来书12:26-27)这是个奧秘,但将是必成之事实!现代科学发现,天地万物蛻变,天災人祸连绵出现,越来越证实神的启示決非虛言!但人类有永远的盼望,神应许我们因信耶稣,“脫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祂爱子的国里”(以西结书1:13),这是“不能震动的国”(希伯来书12:28)。我们怎能轻信“天人合一”论,以身许给同样受败坏“辖制”的受造物,而不借着耶稣基督,把生命藏在基督里?
  目前人类想借着高科技,和“天人合一”与自然融洽的理论指导,来最终解決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之难题,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但因为受了追求财富的心态影响,反而不断地破坏环境。因此有一些科学家便提出了警告:1971年斯坦福大学人口生物学家保罗.埃利(Paul R. Ehrlich),及当时的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能源分析学家约翰.侯德伦(John Holdren)研究得出如下公式:I=PAT。即:环境受科技影响而破坏的程度(I)是人口(P),单位人口的财富(A)及所使用的技术(T)三者之乘积,亦即与这三者成正比。其意思就是说,人为着赚钱的缘故,所发展的科技,都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所以人口愈多,及愈有财富,则对环境的破坏便更严重了。由此看来,人类在保护环境,自然生态方面的努力,尽管其愿望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显然不能自拔於自己不可解決的矛盾中。圣经卻启示我们,“万有都是靠祂(耶稣)造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以西结书1:16-17)这位创造的主必再来,那是“万物复兴的时候”(使徒行传3:21),祂“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希伯来书1:12)祂要“造新天新地”(以赛亚书65:17),那时“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於一”(以弗所书1:10)。
  儒学之“天人合一”论只是美丽的空想,只有救主耶稣才可以使我们追求永恆的梦想成真。圣经说:“除祂以外,別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沒有赐下別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4:12)借着祂的宝血洗淨我们的罪,给我们通向永生“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希伯来书10:20)那就是说,过去人凭智慧想出来的方法,无论是哲学的,宗教的,都是又旧又行不通的路了。
  人啊!再不可在儒学“天人合一”的迷途中沉吟,徘徊了!
  舟楫已在,让我们满怀信心,踏上平安之旅,永生之航!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先知孤单的声音 ✍于中旻

谈天说地

新约首屆查经会 ✍于中旻

谈天说地

苏俄一文一武援华 ✍于中旻

云彩生活

称心园艺:莲花掌 ✍余暇

谈天说地

野有知音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礼的价值观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