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2020-04-01

居仁行义

张恩惠

 

  仁义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儒家在中国史上长期处於独尊的地位,在子宅重视仁义的精神。孔子一直強调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好仁者,无以尚之”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苟志於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孔子论到仁显然含有爱的成分,他始终把仁作为思想核心,此外也很重视义,认为作人当以义为本。

孔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又说:“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

论语一书中,孔子有一百零五处讲到“仁”,或含有爱,或含有亲,或含有礼;他圈定爱人就是仁。从基本的意义上讲,对他人的亲,对他人的爱,对他人有礼,有同情心,乐意成人之美都是仁。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可以这么说是最早发现了人的价值。
  孟子继承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並以他的性善论为基础发挥了孔子的仁爱学说,又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仁”。他说: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子上)

仁与义並提,认为人生而具有对人对物的恻隐,同情之心就是仁的发端和根本。恻隐之心就是怜悯人之心,爱人之心,这就使得人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舜屈己就人,从善如流,孟子盛讚说: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以性善释仁,把孔子的仁爱学说深化了,如此,则爱人便是人所当然,便是人的天性,不爱人便是背逆其天性,这就是孔子的仁爱学说找到了內在(人心,人性)的根源,把仁爱的学说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人人当力行。
  按儒学正确的意义所理解的仁,不是对所有的人普遍施与的爱,因为他们深知力所不及。

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

可得明证。儒学认为是对那些未丧失善性,有德行的人的爱,就是“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有局限,有取舍,有亲疏)”(孟子.尽心上)。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孟子谕有仁心的人等同於居住在安全舒适宅院內,內心的美善充实圆满,仁德之光像星辰日月挥洒人间,绝不致杀一无罪而陷非仁。喻秉义的人就等於是行在正直的道路上,就不会有伤风败俗羞恶之思与行,不会穷取不是自己的东西而陷自己於不义。孟子告诫士人应该居仁由义成为大人。
  如何始得称为义?一般对义的理解是公平合宜,合情合理。韩愈说行而宜之之谓义。孔子很注重义,孔子说: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路尚勇,孔子严肃告诉他义比勇更重要,不论是君子或是小人都不可无义。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盜。”(论语.阳货)

  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见解,认为义是礼的基础;礼是义的表现。义是无形的礼;礼是有形的义,所以义与礼是內而外,是质与形。

“夫义,路也;礼,门也。”(孟子.万章下)

意为义是人行之正路,礼则是进入正路之门(俗语叫门路)。孟子一书多处礼与义相提並论,但认为礼和仁义比起来,应是次要的,因为到了孟子的战国时代,礼制的约束作用逐渐失效。在这种情況下,孟子把仁义提高到礼之上,作为生活中最高的道德理念。因此,孟子从性善出发,把羞恶之心看作义之启端,若人持守羞恶之心,事事依据羞恶之心去做,就自然达到“义”了。
  仁与义源於人內在的善心,但如何把仁这种最基本的道理调适人与人的关系,又用义来权衡,使到人的各种行为与要求都符合义。孟子说: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顾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仁者爱人,但施仁要符合义,以仁为依归,离了仁义就失去权衡的作用。(举足轻重)
  孟子以为仁义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仁离开了义,仁就落不到实处;义离开了仁,仁就失去了依据。至於礼智等其他道德规范,无一能离开仁义。因此,孟说“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意思是士人所当专注的是挚着於仁,尊行正义,失去这一要领,就不能为士人,还论什么大人。

  孟子所宣提的居仁行义思想主张,基督教是很赞同的。孟子极度讚颂大舜的从善如流,听取他人的善言善行,善与人同,不论是在耕作,渔樵或坐佣天下,都不改变他与人为善的为人。然而大舜所表现的盛德,属於人的标准典范,在至善至义的上帝眼中还未达标。
  在罪恶洶涌的汪洋中,局仁行义谈何容易,人每为罪恶所制以心与愿违。“立志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就是我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人在罪中,身不由己)”(参罗马书7:18,21)。其结果是我们都成了不洁淨的人,所有的义(所行)都像污秽的衣服(无价值,算不得义)(参以赛亚书64:6)。上帝所造的人,原本是善良有仁义,但人里头的罪诱使人产生许多巧计(不仁不义)(参传道书8:29)。
  圣经清楚告於我们: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6:5)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

但很可惜,居仁行义的良心已因人放棄而失去,这一点孟子也知道:

“岂无仁义於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孟子.告子上)

先知耶利米观察后很坚定地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所以盼望人自力居仁守义,终归失望。耶稣知道自己沒有力量行义,乃叫人先求上帝的国和上帝的义,因为义对人很重要(马太福音6:33)。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罗马书3:21)。完全是本乎上帝的恩典,也因着信,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於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里造成的,叫我们行善(居仁行义),就是上帝预备叫我们行的。(参以弗所书2:8-10)基督徒的居仁行义出於上帝的旨意与计划,耶稣基督的参与,上帝已经预备好了。对比孟子的万物皆备於我,以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是怎样的“备”。
  使徒保罗说:“沒有义人,连一个也沒有”(罗马书3:10)。大卫王口径一致说:“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並沒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沒有”(诗篇14:2-3)。若任凭人任性,任行,任为,必如狂人骑癫马。
  一个从圣灵重生的基督徒,一定有能力居仁守义。因为“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4),也很自然地会和耶稣基督联合结满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讚归与上帝(腓立比书1:11)。上帝对人有何指示和嘱咐?“只要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仁”(参弥迦书6:8)。总意是听命行善与上帝联合,圣经严肃指正:“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悅纳”(箴言21:2-3)。
  基督徒都当谦卑顺从圣灵的引导帮助,呈献九颗圣灵硕果,展现丰盛的灵命,也应能以仁爱激发弟兄们的信心和盼望,並肩健步,攀登九阶灵德之巅峰。


Photo by Tom Swinnen from Pexels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太和殿受降的孙连仲将军 ✍史直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北加州海岸 ✍郭端

谈天说地

商品与人品 ✍区室

谈天说地

挽回祭:福音的中心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