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心园艺
鹿角蕨 Platycerium
Platycerium spp
蕨类植物又叫羊齿类植物。与一般的植物不同,蕨类植物不会开花结果,也沒有种子;在大自然里,它们是以孢子体与配子体世代交替繁殖—篇幅所限,有关这种生物学的知识,可参考苏美灵博士的“生物知趣:蕨类植物”(本报,2006.12)一文,里面有简单易懂的介绍。
在蕨类植物之中,Platycerium鹿角蕨的形态非常奇特。鹿角蕨又称蝙蝠蕨,英文俗称Staghorn Fern,是Platyceriaceae 鹿角蕨科Platycerium鹿角蕨属多年生的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只有十八种原生的鹿角蕨,它们大多数附生在树木或石头之上。
鹿角蕨有两种形状完全不同的叶片长在同一株植物上:第一种是带有孢子囊的“孢子叶”(又称fertile fronds“能育叶”),孢子叶叶型分叉,呈鹿角状,当长在叶端底部的孢子成熟时,孢子便能随风散落到较远的地方繁殖。第二种是长在基部,圆形至盾形的“营养叶”(又称barren fronds“不育叶”),营养叶一片覆盖在另一片之上重疊着生长,保护着根部,並负责拦截从上方流下来的珍贵水分和养分。
原产地
原生的鹿角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们最常见到的是Platycerium bifurcatum “二叉鹿角蕨”,不同品种的二叉鹿角蕨,叶尖分叉由二叉至五叉都有。二叉鹿角蕨与Platycerium superbum“超大鹿角蕨”及Platycerium hillii“昆士兰鹿角蕨”(又叫“深绿鹿角蕨)均来自澳洲。
来自非洲赤道的Platycerium elephantotis“象耳鹿角蕨”,是唯一孢子叶叶尖沒有分叉的鹿角蕨;此外,顾名思义,Platycerium andinum“安第斯鹿角蕨”来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美洲唯一的品种。
亚洲方面,鹿角蕨中最大的品种Platycerium wandae“女王鹿角蕨”来自爪哇;Platycerium coronarium “皇冠鹿角蕨”来自缅甸至越南一带,它们的孢子叶是所有鹿角蕨中最长的;原产的Platycerium grande“大叶鹿角蕨”只在菲律宾群岛出现,而属於小型品种的Platycerium wallichii“鹿角蕨”则来自云南至印度一带。
值得注意的是,Platycerium veitchii“立叶鹿角蕨”和Platycerium quadridichotomum“四叉鹿角蕨”均来自半沙漠地区,所以立叶鹿角蕨能与別不同地好強光並耐旱,而在原生地的四叉鹿角蕨能在旱季时整株枯干休眠数月,直到雨季的再临才回复生机,所以这两种鹿角蕨的种植方法与其他略有不同。
土壤
若以附生方式种植,多数以苔藓作为土壤介质,然后每年春季加入新的苔藓,令鹿角蕨根部有更多生长的空间。若以花盆或吊篮种植,可以用苔藓加入少量腐叶土和少量碎木碳粒混合,腐叶土能提供养分,木碳能防止土壤变酸。此外,为保持根部透气通爽,亦可选用有底孔的阔口素烧盆或瓦盆种植。
光照
几乎所有鹿角蕨都喜欢明亮的散射光线,害怕強光直射,最好在夏季给它们遮去50%-70%的阳光,在冬季低溫的日子则可接受柔和的日照。
溫度
鹿角蕨能耐35℃高溫,最适溫度为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不过据说在溫带地区,被驯化的鹿角蕨能耐短暂的0℃低溫。鹿角蕨喜欢溫暖潮湿的气候,这种环境若通风不良会容易招来蚧壳虫或蚜虫,所以平时应注意保持通风良好,並间中检查叶片是否有小虫出沒。
浇水
浇水的方法有好几种:有人将整个鹿角蕨的基部(即营养叶)连同附着物(例如蛇木屑板或木头)浸入水中三至五分钟,使中间的苔藓能吸足水分;若是盆种,可将花盆底部浸在水中三至五分钟然后取出,待底孔不再滴水才放回原处;亦有人认为只须用喷水壶将植株连同苔藓或土壤一起完全喷湿即可。
很多时候鹿角蕨都因浇水太多而不幸地被淹死,所以应在苔藓或土壤开始偏干时才浇水,通常每星期浇水一次,视乎天气而定。在营养叶中央的“孢子叶生长点”不应长期积水;平时应保持充足的空气湿度,例如间中在植株四周喷洒水雾,或者在鹿角蕨附近放一小盆水亦可,当气溫高於30℃时更要注意保湿。
无论如何,任何时候鹿角蕨的介质都不应完全干燥。
施肥
生长期间,每月一次将少量腐熟有机肥或氮肥用大量清水开成稀薄液肥,用浇水的方法灌溉,顺便当作浇水一次,亦可以水雾方式直接喷洒在叶面。注意施肥不宜过量,以免烧伤植株。
繁殖
以分株法繁殖鹿角蕨的成功率较高,最宜在溫暖的六月至七月间进行。以下介绍模仿附生状态的种植方法:
- 当鹿角蕨基部的营养叶附近长出的小幼苗高约十厘米时,用刀片小心地伸入营养叶底部,将幼苗连新根沿着圆盾状的营养叶切下备用;
- 将苔藓以清水完全浸透后,拿起来用手挤出水分备用;
- 在蛇木屑板或有缝隙的木头中央舖上苔藓,苔藓的范围要比幼苗的营养叶大,而且植株根部必须有足夠苔藓保护;
- 将整个鹿角蕨幼苗的营养叶连根覆盖在苔藓上,然后用麻绳或铁线将鹿角蕨绑扎固定在蛇木屑板或木头上,模仿它们在大自然的附生状态,绑扎时要小心以免弄伤叶片;
- 掛起或平放在阴涼的位置靜待生长,平时要注意喷水保湿;
- 最后,待幼苗有新的孢子叶长出来,便可以拆掉麻绳或铁线作正常管理。
本文內容若有不正确或不足之处,敬请见谅,並恳请能不吝赐教指正。[联络本报]。
* 如果想对蕨类植物的构造及生活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参阅香港药用蕨类植物一书,里面有图文並茂的描述。
* 鸣谢:上生园艺(email: paphgarden@yahoo.com.hk)
参考资料:
- http://www.anbg.gov.au/gnp/interns-2004/platycerium-bifurcatum.html (2010-1-15)
- http://www.botany.com/platycerium.htm (2010-2-5)
-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61220 (2010-1-22)
- http://www.plant.ac.cn/news/2008-12/27264.htm (2010-1-22)
- http://www.platycerium.co.za/cultivation.htm (2010-2-4)
- http://www.platycerium.co.za/species.htm (2010-1-22)
- 邱強,郝璟…等:观叶植物.多浆植物.木本花卉原色图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3月,P. 1
- 张碧员:赏叶:叶生活&叶形图鑑。商周出版社,2005年10月,P. 38-40
- 郭凤珍:我的绿色宠儿:鹿角蕨。完全元气花草遊戏,第30期,2007年2月,P. 88-91
- 徐晔春:观叶观果植物1000种经典图鉴。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5月,P. 30
- 关培生,吳兆洪:香港药用蕨类植物。杏林馆有限公司,2005年9月,P. 3-4, 8-25
- 黃勇:家庭养花指导(修订版)。金盾出版社,2007年3月,P. 95, 201-201
- 蒋青海:菜单式养300花种。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P.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