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走廊 ✐2005-06-01


忆荷花

冯虛

 

  记得:小时候读到王冕画荷的故事。
  王冕,明诸暨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早年牧牛为生,看到雨后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流动,菡萏清新,觉得非常美,就描画下来。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
  我们故居的庭中栽着莲花。也许为这缘故,我对画荷反而沒有兴趣。小时候,喜欢的是折荷叶擎着当伞,在微雨中跑。当然,也喜欢从莲蓬中,剝取新鲜的莲子,放在口中。现在回想起来,仿佛仍觉得其味甘美无比。看到乌黑的泥中,居然能夠挖起洁白的莲藕,感到奇妙,不过,对藕清脆味道,所记忆不多。

  宋道州人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理学的开山祖。隋唐以来,佛学流行。他把道家思想融入儒学,后来学者也加上禅宗佛学,成为宋儒的理学。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以为太极之理,是纯粹至善,“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他以后的理学家,也都称“通老释之理”;所以“宋儒非儒”的说法,不是沒有原因的。
  周敦颐的理学,知道並懂得欣赏的人不多。他作的“爱莲说”,卻为后人传诵。他品性高洁,正如莲花的“出於污泥而不染”。不知他的爱莲,是否与佛教的“莲华台即是世界”的观念有关。如果真以“色即是空”,花还一甚可爱处?
  莲花,在佛教的宗教意义之外,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也成为君子的代表。

  吳中是江南水乡,荷花甚多,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荷生日。清代诗人查慎行,字悔余,号初白,他不想湊热闹,提前一天去赏荷花,自己先回去。这是另有见地。

六月二十三日归舟过荷花塘戏作查慎行

  绿水红蕖连夜开明朝多少画船来
  归人合被遊人笑拣取花前一日回

  也许,诗人还一另外一个理由。清龚(自珍)定盦有诗句:“花未全开月未圆”。意思是,人应该持盈保泰:花全开了,就趋向凋落;月圆了,就开始再缺。这是自然界一定的道理,沒有谁能改变。这样,前一天看莲花,是智慧的決定。
  中国的女皇帝武则天,宠幸面首张昌宗,会涂颜抹粉,号莲花六郎。宮中逢迎的人,以为六郎面似莲花,或说莲花似六郎。无论如何,六郎和莲花,都不再存在了。

  苏轼(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贬杭州。曾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溼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吳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閒胜暂閒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诗中的狂风暴雨,未尝不是宦途生涯的情形:一朝惹得天颜震怒,真就沒有好日子过;官运不得亨通事还小,有时会像屈原一样,就投入汨罗江了。“中隐”一语的来源,是白居易的“中隐”诗:

  大隐在朝市小隐在丘樊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閒

  苏轼的境況,正是不能夠“大隐”居朝中要职;也不能作下乡耕田务农的“小隐”,只可作个不足轻重的閒官“中隐”算了。这心情,是无可奈何,也可能是识透“一场春梦”。
  如果把这五首诗连在一起看,可以想得到他此时的心情。其实,莲花不能永久,官位,荣耀,何尝不然?苏轼不在了,苏隄和荷花也都不在了,连宋王朝也被历史的洪流淹沒。

  想想我童年玩的荷伞,擎在手上,所得的满足,也许不減华盖高轩。但玩过就丟掉了,现在谁还有兴趣去拾那些?
  圣经中的智者说:

  “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箴言27:24)

  圣经又说:

  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
  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得前书1:24,25)

  六月荷花,启发我这样的感想。
  惟愿属神的人,保守自己,像莲花出污不染,在世过圣洁的生活,进入永恆的荣耀。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高石子倍祿乡义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吉星不殒 ✍于中旻

点点心灵

一片枫叶 ✍于中旻

寰宇古今

科学知趣:世上的盐 ✍苏美灵

谈天说地

无口袋的制服 ✍余卓雄

寰宇古今

坦赞尼亚的风情 ✍曲拯民

寰宇古今

漫谈第一次世界大战 ✍天涯过客

艺文走廊

风箏 ✍余仙

谈天说地

说真话诚 ✍殷颖

书香阵阵

读书乐:你为何要信 ✍文中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