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18-01-01

论语析读(四八)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与“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浓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

石衡潭

 

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3.6)

注释

  旅:祭祀山川。

“旅上帝及四望”(郑玄注.周官.大宗伯)
云:“旅,陈也。陈其祭祀以祈焉,礼不如祀之备也。”(郑玄)

  冉有: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

“时仕於季氏。”(马融)

  救:劝阻。

“救,犹止也。”(马融)
“救,谓救其陷於僭窃之罪。”(朱熹.论语集注

  泰山不如林放:

“神不享非礼,林放尚知问礼,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耶?欲诬而祭之也。”(包咸)
“言神不享非礼,欲季氏知其无益而自止,又进林放以励冉有也。”(朱熹.论语集注)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礼记.王制) 云:鲁人祭泰山,晉人祭河是也。(郑玄注)

  曾谓:难道说。曾:乃,竟然,难道。

对读

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沒有吩咐他们的;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於是摩西对亚伦说:“这就是耶和华所说:‘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我要得荣耀。’”亚伦就默默不言。摩西召了亚伦叔父乌薛的儿子米沙利,以利撒反来,对他们说:“上前来,把你们的亲属从圣所前抬到营外。”於是二人上前来,把他们穿着袍子抬到营外,是照摩西所吩咐的。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说:“不可蓬头散发,也不可撕裂衣裳,免得你们死亡,又免得耶和华向会众发怒,只要你们的弟兄以色列全家,为耶和华所发的火哀哭。你们也不可出会幕的门,恐怕你们死亡,因为耶和华的膏油在你们的身上。”他们就照摩西的话行了。耶和华晓谕亚伦说:“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浓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使你们可以将圣的,俗的,洁淨的,不洁淨的,分別出来。又使你们可以将耶和华借摩西晓谕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训他们。”(利未记10:1-11)

解析

  按照礼制,只有天子才能祭祀泰山,季氏作为大夫是沒有这个资格的。孔子想让自己的学生冉有去劝阻季氏,冉有卻说自己无能为力。孔子无奈,发出感慨: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懂得礼仪吗?他的意思是:如果真有所谓泰山神,那他应该拒绝季氏这样的献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泰山神也是将信将疑,也沒有太多的尊敬。他心中惟一敬畏的是天。
  在圣经中,上帝要将以色列人分別为圣。对他们的要求很高,而对他们中做祭祀的要求尤其高。祭司在会幕中代表全体以色列人祭祀上帝。祭司在上帝面前执行献祭之前要分別为圣。就是要成为圣洁;同样,与以色列人献祭有关的一切用具,包括用火,也必须圣洁。在第八章中讲到圣火要在坛上继续点燃不熄,而且在保持以色列与上帝的交往的献祭过程中,只可以使用它而不用別的。因为它是从上帝那里降下来,不是由人手点燃。
  亚伦的两个儿子卻轻视这一点。他们献上的是由圣洁区域以外某处拿来的未成圣的凡火。这一行动当然不是轻微的过失,而是对上帝悖逆不忠的大罪。他们惹动了上帝的愤怒,被当场烧死。火的形象代表了上帝是“忌邪的”。上帝对与他立约的民族爱得深沉而又忌邪,決不容许以色列內外有別的因素来破坏这一亲密关系。在新约中,上帝与其子民的这种非常的关系被比喻为新郎与新娘的关系。上帝決不容许所爱的人对他不忠不贞。


拿答和亚比戶被火烧死

  亚伦面对这一场景,默默无语,表明他对上帝的敬畏超过了对儿子的情感,就如同当年的亚伯拉罕一样。米沙利与以利撒反是死者的堂兄弟。他们照着摩西的吩咐,把死者用祭司袍服包裹起来,从圣所直搬出来,葬在营外,而且沒有哀悼他们。这样,他们才得以保全性命。从这个事件中,以色列人得到一种教训,上帝的话语是轻慢不得的。
  随后,上帝再次宣告进会幕的定例。清酒,浓酒都不可喝,要分別为圣。后面,还讲到了献祭的具体方法。亚伦和他剩下的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等人都认真地听了。这回,连本该他们享用的作为赎罪祭公山羊,他们也沒有在圣所吃,而把它们烧了。虽然有些可惜,但看出他们的心是真正敬畏与顺服上帝。所以,摩西不仅沒有责怪他们,而反以为美。
  孔子看重礼仪主要是要维护人间的秩序,而上帝看重祭祀是要得着以色列人的心,让他们不沾染世俗,分別为圣,全然敬畏顺服自己。上帝採取了严厉的方式,挽救了以色列的世世代代。(下期续)

翼展万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友好与友爱 ✍刘广华

艺文走廊

轮椅上的画家—Joni ✍Banyandreams

艺文走廊

布朗宁的“碧芭行” ✍凌风

寰宇古今

漫谈第一次世界大战 ✍天涯过客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旧金山 San Francisco ✍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