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乐
读圣经的好处
连续许多年来,圣经是世界上销数最高的书。不过,也有人说,买圣经的人多,读圣经的人可是最少。我盼望不真的如此。
其实,更重要的关键,在於读书的态度。改变历史的,倒不见得是读书的人多,而在於有的人读了书,有他特殊的理解,甚至可能是误解,但他加以实践,不妨是运用,或利用,误用,卻发生了作用,有了影响力,或好或坏的影响力,建设或破坏,都是能力,就像汽车,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会给人很大的利便,也许造成破坏。
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读了圣经,使他从罪恶的生活中脫离出来,成为圣徒和大思想家,是影响西方文化重要的人物。洪秀全读了圣经,认为是达成他皇帝梦的工具,发展成拜上帝会,聚众兴兵,蹂躏了中国十多省;虽然那该称为革命,或造反,棺虽盖而论难定,他的读经与解经,确是非驴非马,其动机和信仰,则全无可取,所以称之为“洪杨之乱”的人较多。
这样看来,圣经是好书,绝对沒有问题;问题出在人以什么态度来读经,造成极大的差別。
读经的态度不同,除了个人的意念以外,也与文化背景有关。
在中国,有佛教的一宗,以为读经是积功德,诵经越多越好。道教以为经可用以占卜,趋吉避凶。儒家读书为的是功名,书中自有黃金屋,以博读娴记为高,以读万卷书夸口。
郑板桥(燮)写给弟弟的信中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如也。”
圣经告诉我们,不仅要读神的话,还要默想:“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诗篇1:2)喜爱神的话,不是匆匆即过,是要默想其中的涵义,腳踏实地的遵行。
诗篇第一百十九篇,以祷告的语气,特別反复称颂神的话: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篇119:11)
我拣选了忠信的道,将你的典章摆在我面前。
我持守了你的法度;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叫我羞愧。
你开广我心的时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
(诗篇119:30-32)
这都表明正确的读经观念,是与天父交通,明白神的心意而遵行,不愿得罪神;而且急速遵行神的话,往神命令的道上“直奔”。这仿佛是说,他內心有爱的驱使,切愿在黑夜来到之前,完成神的旨意。
古时的教育不普遍,很多人不识字,君王中像大卫和所罗门的人並非多数;犹大的约雅敬王可能也是文盲,自己看不懂神的话,要专业的文士读给他们听(耶利米书36:10-21);更大的悲剧是心盲,不敬畏神,虽然是有书卷,向那些人卻是“封住”的(以赛亚书29:11,12)。
耶稣当世的文士,专业抄写,解释圣经神的话,他们当然通晓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加上亚兰文;可惜,他们不知珍视这特权,甚至滥用特权,不照神的旨意教导人。他们卻辜负神的托付,神指责特选的利未人说:
“我曾与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约。我将这两样赐给他,使他存敬畏的心,他就敬畏我,惧怕我的名。真实的律法在他口中,他嘴里沒有不义的话。他以平安和正直与我同行,使多人回头离开罪孽。祭司的嘴里当存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你们卻偏离正道,使许多人在律法上跌倒。你们废棄我与利未所立的约。”(玛拉基书2:5-8)
他们口中有律法吗?当然沒有,因为他们心中沒有神,知道神的旨意而不遵行,並且使人因他们绊倒,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耶稣说过信徒受托的原则:
“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加福音12:47,48)
这並不是说,在山上宝训的八福之外,要加上“无知的人有福了”;如果真有那种事,无知可佔足了便宜;如果反知识是可取的,秦始皇焚书坑儒,该被奉为反知识者的“教主”。主所说的,是蒙主托付多的,恩赐越大,责任也越大。
这样说来,读经明白神的旨意,也相对的有更大的责任。
当然,沒有谁甘愿少受托付,以避免责任。如果他沒有存意讨主的喜悅,那就显明他不是主的仆人了。
所以,读经不是功德,读经是蒙福之道;但单读经还不夠,需要有爱主敬畏的心,存意诚实遵行。这样诚实的真门徒,能夠表彰他的信仰,是主所托付的人,靠圣灵的能力,改变世界的,是这些人。
愿圣徒殷勤读经,知道了主的心,不仅自己蒙福,而是要作得合主心意,因此而蒙福,更使多人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