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走廊 ✐2023-07-01

语与文

凌风

 


Photo by Eren Li

  语言与文字哪个更重要?这有些像是鸡与蛋的问题。
  说,“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思想是无声的语言。”有些像是在打圈子;再加上:“文字是有形的语言”,如何?
  据说,中国的先民,看见鸟兽爪留下在地上软泥中的印痕,才创制文字。我们今天还用:“鸿爪留痕”表明记忆。有些人类的文字,起初的书写方式,特別是记帐,就是印在泥版上的。鸿飞各自东西,泥版上的印痕还存在,岂不是立约的源始吗?摩西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是神用指头写在石版上的诫命,是神与人美好的约。可是,人转背就忘记了。神不忘记。
  有形的话还不夠,进一步该是能行动的话。

  有一位古埃及王,对他发明书写的臣下说,“会使学者养成忘记的习惯,因为不用记住,只有追忆;有书写帮助,他们就用不着记忆。你所给你门徒的,不是真理,仅是略似真理。…”
  贝肯(Francis Bacon, 1561-1626)说:“如果人很少写,他需要极強的记忆力。”
  中国古老的文学诗经,是收集的地方土风歌谣,经过编订,分类,保留;因为有韻,便於记忆。所以先是有声音的语言,以后才有文字记录。
  中国文化,是从小训练学童的记忆。在了解课文的意义之前,就“书声琅琅”的诵读,成为有助其成为记忆的艺术,然后才背诵出来;並且终其身难忘。就这样历代传习,造就了许多的学者和文人,並成为治国的名臣。
  近代最有成就的学者辜鸿铭,早年就这样中法西用的教育。他的英国养父布朗先生,把他早年带去欧洲。先教他背诵歌德的名著浮士德,然后才给他讲解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又教他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如此,辜鸿铭成为中国傑出的文人。
  其实,西方古时也是以诵为读的学习方式。
  希腊的荷马(Homer, c.9thCen.B.C.),据说是个盲人,完全凭记忆歌唱“史诗”伊洛特(Iliad)和奧德塞(Odyssey)。二十世纪的文学史家考证,古希腊历史中,曾有一段沒有文字,到主前六世纪才重新有字母系统;以后记录下来,成为文学的瑰宝。如实在是如此,则更有上四百年,不同的歌诗者,凭记忆传诵两部作品,凭记忆传钞,存異就不足论了,倒是其如何统一求同,那时候人记忆的高明,几乎是不可想象。
  柏拉图(Plato, c.428-c.347B.C.)的对话录,据称是纪录苏格拉底(Socrates, c.470-399)的传习实录,是对於后世文学上的贡献。但柏拉图又说:“口传的是活的知识,在一同理论的时候,有忽然来的光,可以互相传递成为火焰,共同保持。”
  拉丁教父奧古斯丁(St.Augustine, 354-430),在米兰的时候,见主教安波罗修(Ambrosius, 339-397)读书,只动嘴脣,听不见声音,以为是一种新方式。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 1533-1603),仰慕希腊政治家迪谟尼斯(Demosthenes, 384-322B.C.),因他是最有名的演说者,特地学习希腊文,为了能夠从原文读他的演说纪录。这自然是文字比声音持久的确证。女王激励士气的演说,和挫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史绩,是文字胜利的纪录。当然,谁也沒办法听到迪谟尼斯的声音,更无法进到当时的实境。
  英国散文作家兼评论家兰穆(Charles Lamb, 1775-1834)曾作奇论—“莎士比亚的剧本,是为给人看的,不是给人读的。”有时人以为他荒唐;因为那是太熟知的常识,而且那是在英国!不过,他的论点:衡情度理,汉漠雷特王子—“To be, or not to be”关键的独白(III, i, 56-60)一个彷徨焦虑的青年,难決断鬼魂的真假,徘徊在良知和责任之间,看书心不在焉:“应该怎么办?”怎可能有闲情逸致,表演得字正腔圆?这只适於坐在安乐椅里想,读!
  在古时,地球表面上的人众,绝大多数是文盲。一项很不平常的现象,是新约时代的犹太人,几乎都识字。所以“神的圣言交托他们”(罗马书3:2),信而有征。他们不仅识得希伯来文和亚兰文,还有希腊文,惟有瑞士人可比,该说是会堂教育的成效。
  今天人太多靠文字的记,少使用头脑记忆机能。作头目的人,不必认多少字,拿稿照读是平常事。奧古斯丁说过,如果登坛说教的人信口胡言,还不如读別人的讲稿造就人,自己写更好。不过,过去的传道人,背引经文,免於翻阅,顺畅得多。近代华人有苗子久牧师,能背诵全部圣经,教神学课或讲道,一字不误。我还认得他的老朋友;他的学生中,最后印证的是谢友王牧师,诚为美谈。
  语言和文字,不是难解的纠结,而且该並存,互补。

插图:

  1. “Person pointing on braille” by Eren Li (pexels.com, accessed 07/2023)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军阀篡乱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寄居与基业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播种者 ✍余仙

点点心灵

 ✍余卓雄

寰宇古今

西风吹华发 ✍史述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重遊北京 3 ✍郭端

谈天说地

十分之一及教会财务 ✍于中旻

云彩生活

称心园艺:朱顶兰与孤挺花 ✍余暇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梵蒂冈印象 1 ✍郭端

点点心灵

多少旧事煙雨中 ✍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