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2023-05-01

仓颉一仓或多仓

亚谷

 

中国文字的创始人,是仓颉。古时的姓氏,多是由於所从事的职业。仓氏,是源於黃帝的仓人。复姓侯刚,名颉。
  仓人是管理仓房的典藏,需要记帐。明显的,得弄一些记号,帮助纪时记事,以助记忆。这些记号,归结起来就成为文字。古时社会结构简单,沒有现代那么多的官僚制度。史官与仓人不容易分开,就像博物馆同图书馆,本是连在一起的。
  把这些概念统合,看来仓颉在五千年前,个人三天三夜造出二十八个初始中文字,可能非真有其事。“仓颉”代表的是官署,司理文仓货仓,由於需要产生文字,是众人多年累积的智慧,可能性比较大些。
  据说,中国最初是结绳纪事—遇有特別事件,在代表时间的绳上打个结,以助记忆。那时的智慧人,该想到用不同颜色的绳,打大小不同的结,甚或打个环儿,到底不能记明白什么事;更缺乏公信力,遇到意见不同,解释有別,可真就纠缠不清了。也许,纠结的典故由此产生。

语文的演化

  后来“仓颉书”不知如何出现。宋太宗淳化三年淳化祕阁法帖(公元992年)收录,作为最早书写文字;仅有二十八字,真伪多爭,解读难定。不过,伪作的成分颇高。因为唐尧以前的中国文化,无可考证;由甲骨文的出现很可证见,中国文字的进展,沒有泥版,是由刀刻在龟甲牛骨上始,继而以锥蘸漆写於简上,笔法显然是有所不同;以后,才有毛笔书写的隷楷行草,发展书法艺术。


淳化祕阁法帖-帖文之一
图片来源:故宮博物院网页
www.dpm.org.cn

  关於仓颉其人。作为个人,表现的是专壹—“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荀子.解蔽篇)按荀子的意见,“好书者众”是说着意文字的不止一人,是仓颉的创作加收集被接受。后又有人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不妨当作是象征性的说法—雨粟表示文字的发展带来富庶;鬼之所以会哭,是因为书有确据,不能任意弄鬼作怪扭曲了。
  如此说来,文字为善的文化,给人满足—不仅如天降粟可果腹,还必须有耶稣:“我就是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翰福音6:48-51)耶稣是真理,借文字的道,能给人永远的生命。
  不过,鬼哭过之后,复又作狞笑。因为人竟然滥用语文,为害人类。
  古人的记忆力,比起今人来,可算高得惊人,不分中外,那是事实。但历代相传,保持其正确性,是个实际问题。文字起自象形,那应该是很合理的。但发展文字的,可能非仅一仓,而是多仓。

文字的保存

  有个很有趣的字magazine,起自“武库”,收藏有各种不同的武器;后来武器进步,用以称枪的“弹仓”。文器也有进步,从单独印刷的monograph,而有集载多人多文的印刷品,如同“文仓”,就称为magazine。英国宣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 1785-1822),在马六甲出版了名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中文第一个此类印刷品。后来称之为“杂志”,似乎不如“统志”好些,也许用“文仓”高明些,可惜无人预言;文库丛书是以后才有的。当然,还有商库,各货並陈,有称magazine,至今仍然如此;通叫作货仓,由仓及店,百货公司是也。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基督徒应该注重文字宣道,並视为自己当尽的责任。
  现在文明进步了,无论用印刷媒介,或电子媒介,文仓观念还是有用,而且集合保存,是件好事。而且电子数据化,存贮几乎可以无限量。好事也许正在形成中。

语文的传通

  中国语文未统一的时候,各说各话,如同圣经所记巴別分散语言,如何沟通?孔子杏坛设教,怎个传通?“鲁论语”跟秦楚论语间的差別怎生弥补?公冶长的翻译生涯是否从那里开始?无从知道。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开始名实之辨,或许该会考虑等编写标准字典。荀子学出儒家,对於语文定义,所持立场非常严肃。
  荀子的弟子李斯,师承荀子,由名及法。他不仅奠定秦国的政制,也确立“书同文”的基础,借政令推行。有人以为他是个有些冷酷的法家政客,可是他非常有才华,写得一手好字,是此人发明以小篆代替籀篆,功德无量,使人民书写可容易得多了。

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一焉。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姦,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故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其民悫,悫则易使,易使则公。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壹於道法,而谨於循令矣,如是则其跡长矣。跡长功成,治之极也。是谨於守名约之功也。(荀子.正名篇)

语文的统一,是必须注意的事。荀子以为自己喜欢创新好奇,任意扭曲文字,像是在伪造升斗天平,是公器私造,应知拒绝使用,不可效法,至少不应予以鼓励。
  我曾屡次为文呼吁,要圣徒注意文字,把误意別字,看作说谎一样可恥。在此只重提二事,可知严重—
  多年前,大清康熙皇帝,听了罗马天主教教士宣讲耶稣事蹟,深受感动,流下了御淚。他文才很高,写了著名嵌用数字的诗,结语是“真儒若个不钦崇”—表明十分钦佩耶稣的舍生取义;绝不是皈信悔改,与“敬拜”不同。
  宣教士们很高兴,取了康熙爷的圣詠,在他们翻译的经文中,“钦崇”起天主来。
  基督教和合译本圣经,严肃识別“崇拜”只是对人,对偶像,在新旧约各有一次,都是表负面意思,绝不及於真神。可惜,基督教会颇为忽略,或表示“合一”,在该用“敬拜”的地方,误用“崇拜”,以致产生错误教导。
  另一个新近的误用是“投资”—商业文化语词,目的是利己。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舍己,奉献”在动机与原则上,与“投资”观念是相反的。希望留意。

语文的目的

  语文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因此,古人勉励学者,要避免谄谀,只说好话,假话,陶然讨人喜欢;要接受规正指摘,革除不善,修身进德,帮助自己也帮助別人,是语文积极性的功能,也是人类共同责任。

见善,脩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荀子.脩身篇)

主耶稣说:“福音必须先传给万民”(“The gospel must first be published among all nations.”KJV,马可福音13:10)就是“公佈”的意思。祂在复活后,给门徒的“大使命”: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信徒〕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20)这是要信福音得新生命的人,日日进德向上,必须领受主的教训。
  这就是以文载道,以德化人。因此,基督徒要每天清早收取吗哪天粮,磨细作饼,供应飢饿的世代,使鬼魔长哭,人类蒙恩永远喜乐。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点点心灵

男人.上帝 ✍余卓雄

谈天说地

人间名利 ✍刘广华

谈天说地

无神与无知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戴面具的人 ✍凌风

艺文走廊

《圣经》是一本可詠读的情书 ✍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