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园与海上丝路
莎士比亚的时代,英国是以海为牆的花园(Sea-walled Garden),这听起来像是世外桃源吧?也确实是如此—二十一哩(三十四公里)的海峡,与欧洲大陆隔开,航行不会太困难,但对於大规模的入侵者,总是大不方便。虽然历史上有过维京的侵据,还是保持英格兰和威尔斯的文化;他们的以海为垣,也未曾阻绝宣教士们,还是把福音带到那里。中国有“小其国而寡其民”的思想,似是与道家求治的理想有关;这与儒家发展成为大同社会,是出於不同的思路。
丝路的存在,始於先秦时代;以后到了汉代,才贯通中亚,到达波斯地区,终抵欧洲海岸,长逾二千五百公里。这交通的愿望,发自人心的攘利,使人冒险犯难,忍寒耐暑,受飢挨渴,超越关山阻隔,达到人居之地的极限。也是循着这条古径,东来的福音使者,零散的播下救恩的种子。到大唐贞观年间,涅斯托留教派(Nestorian)的僧侶,才得以齎奉圣卷抵达大唐国都长安。可惜,他们不知尊重文宣圣工,既未曾深研中国文学,又未加慎思明辨,博访周咨,不求其端,不究其末,仅为方便沿用佛教的语词,混入所译经典及礼仪,以至麦秕莫別,未能达到启迪灵智的目的。当然,他们的信仰从开始就存在问题。

马可波罗
真沒想到,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抗罗宗教会礼拜五不禁食肉,信徒吃鱼者骤減,渔船不少改业海盜,或贩香料赚钱,或劫夺西班牙从新大陆得的黃金,促成建设海军的竞赛。1588年,英国皇家舰队击败西班牙,大英帝国得以称雄海洋。随着工业革命来临,为原料与市场的需要,寻求海外殖民地,以至英国成为所谓日不落帝国。现代远方宣教的先锋,就乘同一贸易季风,驶出同一港湾的怀抱。只是他们有的人起锚太匆匆,那“海上花园”花畦的莠杂,和药草间的虫害(莎士比亚:理查三世 III, iv, 43-47)也挟以俱来,循海上丝路,传到东方的土地上。

赫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