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2014-09-01

老人言

刘广华

 

  我们中国有一句家传戶晓的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美国也有一句俗语说:“An old man’s saying is seldom untrue.”意思是说,老人之言,甚少不确。智慧是经验的累积,你的长辈给你的劝勉都是智慧之言,对你十分有益。如果你肯谦卑下来,去拜访一个老人,尤其是曾经有过大成就的长辈,向他请教,你肯定会得益不少,甚至能夠帮助你将来打江山,达到成功的地步。可惜今日年轻的一代,多喜欢独断独行,爱做“独行侠”,惟我是对,什么人的话都不听。哀哉!


姬昌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即离开现在大约三千多年之前,在中国出了一个画时代的伟人,姓姬,名昌,是商朝末年周氏族的首领。当时商朝末代君王纣,宠爱妲己,施行暴政,弄到民不聊生。姬昌爱民,很想推翻商纣,但是苦无良策。有一天,他在河边遇见一个老人,童颜鹤发,安坐岸边,在那里钓鱼。姬昌一向尊重长辈,於是站在那里观看。看了许久,发现那个老人所使用的鱼鈎是直的。姬昌被好奇心驱使,俯身问那个老人说:“照晚所知,人人都使用弯鈎来钓鱼,敢问您老人家为什么使用直鈎呢?”老人笑着回答说:“愿者上钓嘛。”姬昌心里想,这个老人家所说的,肯定是智慧之言,他绝对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原来这个老人真是一个非凡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后人称他为姜太公。因为姜尚是商代的呂氏族人,因此后人又叫他做呂尚。姬昌立刻跪在地上,拜姜尚为师,称他为尚父。从此,“尚父”这个名堂,就带着“义父”或“师父”的意思。

  姬昌向姜尚请教治国平天下之道,姜尚大笑几声之后,说: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六韬.文韬.盈虛)

这就是姜太公的名言。姬昌就把这句“老人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於是姬昌立姜尚为军师,领导民兵,进行革命。可惜革命尚未成功就身先死,姬昌在死前嘱咐他的儿子姬发,继续他的心志,重用姜尚,务要推翻纣王,解放百姓。姬发继续父亲的遗志,敬姜尚如同自己的祖父,呼之为太望公。在太望公的辅助下,姬发终於在公元前1059年革命成功,建立周朝,商纣自焚而死。姬发称自己为周武王,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周文王。因为姬昌父子肯聆听老人言,结果创立一个新的时代,为我们大中华民族带来幸福,垂名环宇。从此,后人若生两子,都喜欢一个取名为“文”,另一个取名为“武”,记念和效法他们父子。


张良

  到了秦朝末年,我们中国又出了一个伟人,姓张,名良,字子房。张良出身贵族,是战国时代的韩国人,祖先都是韩王的左右手,所以张良是一个天生的王佐之才。张良的计策,早已成为中国的民间佳话,正如俗语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牆梯。”意思就是说,能夠胜过张良的计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越牆逃跑,因为你绝对不能夠抵挡他。张良辅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大汉,功成身退,成为千古美谈。

  为什么张良会有如此伟大的成就呢?就是因为他敬重老人,肯真心真意的听一个老人的话。历史记载,当张良年轻的时候,为了要报灭国之仇,散进家财,请得一位能夠投掷重120斤铁锤的大力士相助,埋伏於博浪沙(即今日河南省的原阳县)一条大路旁边,当秦始皇出遊的时候,突击刺杀秦始皇。可惜大铁锤只是击中副车,计划失败,张良逃命於下邳(即今日江苏省的徐州)。

  有一天,张良在一条桥上漫步散闷,看见一个老人坐在那里,故意将他的鞋子掉在水上,然后带着命令式的口气对张良说:“孺子,快去把我的鞋子取回来!”若換作今日的青年,肯定会用手指着那个老人说:“老头,你是谁?你怎么可以命令我替你干这样的事?”但是张良连想都不想,就立刻遵命前往,不到几分钟,就把鞋子取回来了。老人伸开双腳,对张良说:“替我穿上!”张良又遵命照做。老人不但不说多谢,反而很沒有礼貌的站起来,转身就走。一般的青年都不能夠忍受一个陌生老人这种骄橫无理的态度,但是张良不是一般的青年。他心里想,这个老人肯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於是跟在老人的后面。最后老人转过头来笑着对他说:“孺子可教也!五天之后,清早来桥上见我。”张良立刻跪下回答说:“遵命!”

  五天之后,张良一大早就来到桥上,老人大怒,对他说:“你呀,那么晚才来?快回去,五天之后再来!”过了五天,张良提早一个时辰,再来到桥上,只见那老人已经坐在那里。老人又大怒说:“你呀,这一回又迟到,五天之后再来!”好不容易才过了五天,到了第五天的晚上,张良连睡都不敢睡,就跑到桥上去。幸而老人还未到,张良满怀高兴的在桥上等,不料一等就等到日上三竿,老人才慢条斯理的出现。这回老人很满意的说:“孺子真可教也!”从此,“孺子可教”就成为一句流行的成语。

  老人笑嘻嘻的把他背上的包袱放下,嘱咐张良说:“这是一套书,你拿回去读。十年之后,你一定能夠当王者之师,完成你的抱负。十三年之后,来济北穀城(即今日山东省的平阴县)山下的黃石见我。”原来张良所得到的,是太公兵法(又名六韬),古代有名的兵书。十三年之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果然看见穀城山下有一大块黃石,但是看不见那位老人,於是他下马向黃石祭祀,恭称那位老人为“黃石公”。后来张良死了,他的家人把他和那块黃石一同埋葬。


张良受教於黃石公

  可能有些读者会问:“有些老人沒有学识,我也要听他们的话吗?”错了!凡是老人都有学识,只是有些沒有机会受过高等教育而已。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凡是老人都有资格做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经验丰富,见闻广博。今天,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像黃石公那样的老人,只是沒有像张良那样肯虛心受教的孺子罢了。这可能就是今世中外都缺乏王佐之才的原因。这是一个可悲的世代!圣经说:

“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华。”(利未记19:32)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艺文走廊

播种者 ✍余仙

谈天说地

军阀篡乱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寄居与基业 ✍于中旻

乐趣飘送

道瑞治 Philip Doddridge ✍亚谷

谈天说地

脫离该隐路线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友好与友爱 ✍刘广华

谈天说地

千里送鹅毛 ✍刘广华

谈天说地

真正的启蒙运动 ✍亚谷

谈天说地

感恩与惠民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