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德品质修养之三
七次,七十个七次
七次,七十个七次。千万別误会,不是搞数字遊戏,而是耶稣基督教导我们如何饶恕別人。
“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18:21-22)
我们世人饶恕別人有一至两次,已经很了不起了,何況是四百九十次(七十个七次),你见到或听到过吗?沒有!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是七次?而不是八次九次十次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圣经中的“七”,是代表一个完整的数字,因为神创造宇宙天地也是七天完成。圣经中其他有“七”的数字,均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这个“七”表示我们要永远饶恕別人。
德国,一个名叫阿撤的被收买要暗杀瑟利夫,当阿撤瞄准开枪时,瑟利夫的护卫维撤档了这颗子弹,不幸当场身亡。更不幸的是,抢手阿撤与护卫维撤是本村的邻居,阿撤无奈之下,逃之夭夭,杳无音讯,卻留下一个孤单,年迈,贫穷,身患疾病的老妈妈。可维撤的妈妈,卻长去帮助救济阿撤的妈妈,村中的人大惑不解,纷纷询问:为什么对杀人犯的妈妈如此宽恕?维撤的妈妈回答说:“那些事都过去了,现在阿撤的妈妈家里很困难,需要有人帮助,如果以怨报怨,只会增加更多的怨恨。”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席话。这种饶恕人的品德,是何等高尚!
孔子与子贡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又有人提出:別人得罪我,我要以德报怨吗?孔子反问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论语.宪门第十四)孔子的意思是,你饶恕了別人,別人如何报答你?孔子的思维与神对“饶恕”的真理相比,是何等庸俗,差之远矣!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向父亲要分家产,父亲把产业分给小儿子后,他就往远方去了。由於他在外任意放荡,浪费貲财,又遭遇地方大饥荒,他的家产化为乌有,他投靠別人家去种田,放豬,饥饿时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荚充饥,就是这样也沒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了,急急冲回家,离家不远,他父亲跑过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卻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可以吃喝快乐”(路加福音15:11-24)。父亲对儿子如此饶恕,我们世人能有几何?
七次,七十个七次,对我们来说,确是不易,別人可以饶恕自己的一切,而我能否饶恕別人对我的伤害,愤怒,怨恨呢?这就是人生道德修养的品质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生气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毀谤,並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25-32)
后记
谦卑,包容,饶恕这三个主题本来想写成一篇文章,但又怕写不好,所以我把它分为:“自高降卑,自卑升高”(谦卑),“宽容大度乃睿智之举”(包容),“七次,七十个七次”(饶恕)。作为人生道德品质修养的座右铭。
谦卑,包容,饶恕这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已经有系统的论述;耶稣基督诞生后,圣经新约也有神的默示: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歌罗西书3:13)
愿神的话植入世人的心灵之中。(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