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临门
小时候上课,要唸新生活守则,其中最喜欢的一条是:“助人为快乐之本”。渐渐地才体会到快乐之道,並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一般来说,人人的快乐标准都不同,有时且会引起冲突;帮了別人的忙,卻是吃力不讨好。
快乐的最高峰,以中国的“福”字形容,较为深刻。悲伤的遭遇,虽无快乐可言,但能夠有“福”的成分,转危为安。
书经五福,曰“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是中国人昼夜梦寐的美好世界。可惜在“善终”以后,沒有下文,人和上帝的关系,始终沒有建立。这好梦还是一场到后来“必散”的筵席。
这种观念,使福气成了可看见的王国。我们遇到一个胖子,要称讚他有福相。以“亚福”为名的人,则被目为一个癡呆享受的典型。近代金圣叹和林语堂的快乐观,不过是把矛盾的人生嘲笑一番,希望引出一些真理来。
耶稣在加利利的山麓间,看见人群还是紧紧地跟着祂。他们从耶路撒冷,犹太,约但河外一带跋涉而来,要听祂说些使他们满足的话。他们都是一些穷人和患病的,在当时的社会,是被摈棄了的一群。
耶稣向他们说了天国的八种福分,就是虛心,哀恸,溫柔,飢渴慕义,怜恤,清心,使人和陆,为义受迫害(马太福音5:3-10):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飢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这“八福”,是那一次山上训诲中的一章,是二千年来使人感动最深的一段,也是有史以来最为人喜诵的。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批评这些福分是“奴隶的道德”,不足为训。然而耶稣的确沉痛地目击到世上一切因自私而生的不公平与卑鄙;祂不是豪门专养的法律顾问,祂是无依阶级的密友。祂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
祂也洞悉了历史上多少人利用穷苦人家起革命,一旦自己当了家,便去剝削別人。所以祂的“八福”,並不包含庄稼财富,卻是一些近乎抽象的应许,直到那些品格成为实践的人的生命一部分,既不鏽坏,又不怕偷窃;那种拥有也不能转让,卻在人心中滋长,开花到万年。
八福之对今天,价值不变,因为说这番话的人,如马禧弼博士说:“祂並未以道德宗师自居,而是以‘道成了肉身’的人类救主资格来教训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