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乐
生之注腳
殷颖 著 道声出版社
一本可爱的小书。可以放在客厅咖啡桌上,常供展阅欣赏,卻又不嫌笨大粗重。这自然是设计的雅致,加上文字的精鍊,才可以双美並臻。
今人多喜读短文,在此可以得到他们的需求;书中最长的,也不过七百多字,兴至展卷,兴尽掩卷,绝不会感觉冗长累赘。
法国哲学家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 1533-1592)说:“人生命的价值,不在於年日的短长,而在於你怎样应用生命。”如果用来评价文学,应该说:文章的价值,不在於其长短,而在於怎样应用文字。
且说短文的好处,是能夠启发灵智。文章长篇大论,常会使人读来沉闷欲睡,更不必说摸不着中心,欠恭敬的说法,是不知其所云。短文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困难。
什么“注腳”?不是附庸圣贤的大道理,作者在“前言”中,有一个注释:
您曾否收过家人或朋友的信件,信尾加上像这样一句:“P.S.別忘了,去看一眼你后园那株新绽的玫瑰。”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提醒,反而是书札中的神来之笔。生之注腳,正是您生命中这样的一个注腳。(页9)
有些人,读书的时候,完全忽略注腳,有时会成为大损失。也许,你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路边常有“休息区”,有的还供应免费咖啡,和简单点心;驾车旅行的人,停下来给人车都有休息的机会,当然也可以浏览美丽的景物,或冥想默祷,再上路时,会感觉清新有力。
我们不要失去机会,应该在人生的旅程中,休息一下,品味这些有深意的“注腳”。
这本书中的短文,是从他几本出版的作品中摘选的,自然字字珠玑;但沒有什么“力作”那样给人压力,而是信手拈来,妙思天成。如:“贝壳.小屋”,原是说旅行地中海小岛捡起的“蝸庐”,颇能表现“不怀居者天不能困”的襟怀(页47)。“石头记”是说他案头罂中彩石,记念雨花台;虽然旱久不雨花,仍然可感受心灵的滋润(页61)。
我有个小理论,颇以为近於真理:喜爱自然的人,不会是大奸巨憝。作者表露出能证实这理论的品质。如:“一叶,田园诗”(页17),“叶之美”(页39),“一朵小花”(页93),再看“残荷之美”(页69),“落叶”(页33),还到万叶凋尽的“雪林”(页35-37),都流露出作者的修养与信仰。
书中也有记遊,饶有情趣,仿佛身历其中:
我几次到巴黎都碰上落雨,因我去的时候,多半在早春,巴黎刚刚由寒冬中甦醒过来,地上该绿的地方都已经绿了,但大部分的树枝还是光禿禿的。只有沿着巴黎铁塔,向两边伸展出去的公园里,可以看到早开红得泼辣辣的大片郁金香,在向遊人们強调着巴黎的春天。但一场冷雨浇下来…(页49)
这书中的散文,读来像诗般的美,是真人写的真事,容作沈周(石田)臥遊。还有书史的随笔,灵修的启迪,读来颇能涤盪心灵。
中国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不幸,那是真的;不过,那只是部分下品文人的作为。真的上品文人,懂的欣赏,也互相推重。梁实秋说:
在这部散文小品集里,由春花秋雨,夏声冬梦,以至於秋天落叶冬林寒窗,他(作者殷颖)都能以细致的笔法,写出他的感受…他湛然宁靜的胸怀与敏感同情的态度,使他的文章有很大的感人的力量。(秋之悸)
林语堂说:
我在报纸的副刊上,常常看见殷颖先生的文章,看了必读,因为这些文字清新可喜。大概是沉醉自然,或回忆故乡之作,一草一木皆足留恋。这是富於诗意的散文…(归回田园)
华人的散文圣手,有这样的评价,自然是可以作信得过的“背书”,保证不会枉费时间。作者的“胸怀”,与“感人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在於他的信仰。不过,希望读者不仅欣赏,还要跡寻其感力的来源,並且效法,而共同献身於福音文宣圣工,以文艺载道。
我喜欢读设计印刷精美的书。本书图文並美,读来有特別的快感,是真的读书乐。独乐不仁,故乐为之介,以与同道同乐。(文中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