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乐
癌战
涤然著 宣道出版社
华人基督徒知名作家涤然女士,也是受欢迎的讲员。她不但登坛说教,生活的经历也给分享者得到帮助。听众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你刚才引圣经说:‘我受苦与我有益’;我要告诉你你受苦不止与你有益,与我们大家都有益。现在我们姊妹们听到乳癌,不再那么害怕了。因为你能靠主得胜,我们也能。”(页125,126)
癌,这个字,会使听到的人脸罩上乌云,心头也蒙上了阴影。有人说过:“癌只是一个字,不是终结判決。”
“Cancer is only a word, not a sentence.”
这个pun用得很美,语含双关而自然。但只有过与癌搏战经验的人,而且是靠主得胜的人,说来才更有价值。本书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得胜的战士。
抚着癒合的刀创旧痕,出人意外的,她能夠说出:“那是切除毒瘤后的战绩,是重整健康的记号;像一首凯歌,一面血旗,你说美不美?那隐藏在丑恶背后的美丽,是需要我们去发掘的。”(页51)
如果要有战胜的凯歌,必须先经过激烈的战斗。本书作者所经历的那场“出死入生”的战斗,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病房里,手术室里,治疗过程和生活中。正像华德务茨(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所说的,是“強烈的感情,经过平靜的收理。”结果是本书的出版。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在敘述“出死入生”经过之外,还有二十六篇较短的散文,合起来名为“有福的人”。这些文章,常是取自身边的小事,但总有独特深入的观察,有一种彻悟的哲学味道,达到超越的境界。至於在风格上,处处流露出圆熟的智慧,而沒有浅薄的炫露哲学,故作枯燥艰涩的玄虛,更不是幼稚的堆砌形容词,言之无物而有雾;但卻是很美,美得像诗。读本书,不能不体会到那种清新之感,是一种享受,卻又能得到属灵的造益。谁说属灵必须与文艺脫离关系?谁说必须是那种叫人难过的翻译味道才算属灵?
基督徒在世界,是向天家走去的旅人,正像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进入迦南之前的旷野旅程:各有个人的难处,又集合在一起;不仅仅是加积起来,而是许多倍乘起来,成为集体的难处,这是人性的一面。本书作者指出:
抱怨似乎是自卫的刺,碰上什么,先豎起来再说。感恩是贴身的绒毛,要细细触摸,才感觉得到。大卫说:“神使我的福杯满溢”,碰到大卫的人,一定会沾上些他的福气,那满溢的东西自自然然就倾泻到你身上来了。
…从硬刺变成柔毛,秘诀在於顺服及信靠。(页26,27)
这种属灵的进展,是显然的。在癌症复发的时候,你想一般人该是怎样的反应?但作者写道:
在开刀的前夕,我一个人站在病房的窗前,欣赏窗外的山景,心中充满了感恩。有多少病人能像我这样住在这么景致美丽的医院?同时感到好轻松,只有主与我,我与主,世间的感情缠绕都沒有了。(页34)
相信沒有多少人羨慕去她所住的医院,但又有谁不羨慕她那分宁靜,那种有神同在的宁靜?有一位姊妹的信中说到:“笑脸迎人容易,自己独处时,面对病痛时就难了。”(页24)有主同在的事实,作者称为“享受”,是无比平安的泉源。
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1882-1945)总统曾成功的战胜了多年缠身的小儿麻痹症,战胜了经济不景气,战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敌人。他曾说:“最可怕的是惧怕本身。”本书作者同样的指出,最难战胜的不是敌人,是对敌人的惧怕。但他有一个办法,“就是奉主的名斥责风浪”(页37)!“在苦难中,我不是被动的受害者;我是个勇敢的斗士,充满喜乐的得神恩典的见证人!直到见主面的日子!”(页38)
经过死荫幽谷的经历,使作者更晓悟生命的意义。她沒有渲染神蹟,自我神化的作“神蹟人”,沒有说自己见異象,听異声,连拉一节圣经说是神向她“说话”都沒有;卻学了“重估事奉的意义”,学了顺从,学了享受安息(页17)。她带着些幽默的说:“圣灵才提醒我:普通人是贪生怕死,而你是贪死怕生!”(页16)这虽然肯定了“离世与基督同在,好得无比”(腓立比书1:23)的信念,但忽略了为別人而活的责任:
视死如归固然好,但过分的思家病,就消磨了今日的锐气,好像活在世上是不得已的,是无奈的接受神的刑罚似的。其实生命是神的礼物,是恩典;我应该欢欢喜喜的接受,充充分分的利用,才不辜负神的赐与。(页7)
这是正确而平衡的新人生观,也是作者个人“苦难神学”的综论。从这个向度看人生,使许多似是平凡的情节,都可以产生百读不厌的佳句。知道自己是“有福的人”,在任何环境都是神赐福路径的一部分;知道天父是良善的,喝“苦瓜汤”也会感恩,伤痕会看出是爱的印记,会甘心乐意的顺服神的旨意,打美好的仗。
读完本书,可以得到许多生命的启发,可以享受美好的文字与韻律,更可以得到灵命的造就,涤盪心灵的尘垢,作更好的基督徒。(文中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