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传真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家梅里美(Prosper Merimee, 1803-1870)和左拉(Emile Zola, 1840-1902)倡自然主义之说,用生动的文笔,毫不粉饰地描写人间丑恶。此风传至音乐,传真的歌剧(Verismo opera)应运而兴了。这些歌剧赤裸裸,绝不容情地揭露社会罪恶,贫苦的人受尽冤屈折磨,且将道白杂於音乐中以增加真实感。故事多以复仇为题材,情节內暴力甚多,收场是血淋淋的屠杀。1875年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作的卡门(Carmen)面世,成为轰动当时,风靡后代的传真派歌剧。
卡门(Carmen)的故事骨骼是一流浪民族吉卜赛女郎(Gypsy)爱上一军人,后来见異思迁,把军人拋棄。军人不胜其愤,将女郎剌死。毫无疑问的,卡门(Carmen)佔传真派歌剧的首席。历来女中音以演出主角Carmen为荣,能有机会发挥自己技艺,博取佳誉。甚至有些女高音要求音乐指挥削足就靴,将音阶改高少许,适合本人的音域,能演出Carmen一快平生。
在意大利,歌剧传真在十九世纪末盛极一时。1890年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 1863-1945)作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和1892年里昂卡伐洛(Ruggero Leoncavallo, 1857-1919)作的丑角(Pagliacci)是最有名的代表。这二歌剧描写的都是社会的低层人物;他们的爱和恨。情海波涛导致剑拔弩张,有人命丧当场。这些歌剧同时批判着社会;极端的贫乏可以破坏任何情感连系。为了更表达真实,这些歌剧多採用土语,例如Cavalleria Rusticana二主角Turiddu和Santuzza都是西西里岛(Sicilian)上农村贫民的名字。全剧用西西里俚语作歌词,不避最粗鄙,最通俗的字句,务求写出剧中人最原始的肉慾要求,像火山随时爆发一般。
传真派歌剧改变了舞台设计。Carmen一剧需要一煙草制作厂筑在舞台上,妇女都穿上工人服装。Pagliacci一剧需要一破旧的马车;围绕它是一班衣衫褴褛的街头演员。这样的佈景颇有革新意味。观众见到的不是富丽堂皇的殿宇,琪花瑤草的园林,而是现实世界中阴暗的角落。看剧不再是美丽的幻想,而是被带到丑恶的贫民窟去。
传真派歌剧中享有盛名的还有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在1918年写的三合一歌剧(Il Tabarro),乔达诺(Umberto Giordano, 1867-1948)在1896年写的安德烈·舍尼埃(Andrea Chenier)和赞多尼(Zandonai, 1883-1944)在1914年写的黎密尼的弗兰西斯卡(Francesca da Rimini)。
虽然我们离开这些歌剧创作时间已有百年,我们仍被那令人肠断心摧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感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