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交集的镂金岁月(十九)
瑞华浸信会在山东宣教概況
瑞典浸信会在中国宣教的各项成就
根据山东浸信会五十周年史的记载,1807年马礼逊来中国传道,马氏当时希望如能在中国宣道百年,或可有千人信主;而经过十年后,马礼逊才为第一个中国人施洗,不久马氏便息劳归天了。到1860年,中国信徒已到达千名。时至1941年,瑞典浸信会在胶东数县的受浸人数,已达六千六百二十八人,全国信主人数则已达到五十余万之多了。
瑞典浸信会在华的第一代宣教士文道慎牧师到中国,遊历全国各地,最终选择在山东开始传道的原因之一:他认为山东为中国的“圣省”。因为是出了孔,孟圣人的地方,如从山东先开始工作,其影响应会大增。后来任其斐牧师夫妇在胶东遍设学校,推广新式教育(当时私塾已为当局禁止),对山东的教育文化事业有巨大贡献;特別是在胶州设立的瑞华小学与中学,更是瑞典浸信会在许多事工华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浸信会五十周年史的记载,瑞典差会在胶州开始福音工作时,当时(1893年)胶州城內有居民五万人,全县村庄一千二百八十二处,全县人口为三十六万五千五百七十六人。迄1940年,瑞典浸信差会在山东宣教期间,教会已向胶东七县四十余万人民传达过福音信息。
教育事业
瑞典浸信差会在胶东开始宣道之初,即广设学校,並首先创办女校,开风气之先。教育事工的主要奠基者为任老师娘桂香,著名的胶州瑞华小学与中学均经其手开创。她也担任瑞华女校校长。瑞华浸信会为培养传道人才,在胶州梢门里街创办了“瑞华圣经学院”,为三年制,由任汝霖牧师任院长,造就了不少传道人才。瑞典差会创办的各种学校中,尤以瑞华中学的声名最著,胶东学子也受益最多。
瑞华中学於1909年创建,到1949年停办。期间共有三十三屆学生毕业。前后约有毕业生二,三百人,毕业学生虽然不多,皆为一时的菁英,在各界均有卓越的成就。学生中许多都已信主,瑞华的宗教教育才极为成功。
各种社会活动及慈善事业
当瑞典浸信差会到达山东传道时,中国当时积弱不振,十分落后。瑞典差会除致力於传道外,更开展各种有益县民的慈善事业与社会活动,如:开办禁菸所,代政府办理邮政,代省县乡绅办理赈災;並提倡女权,劝导取消女子缠足与纳妾等。由於当时人民贫困,重男轻女,许多家庭常将女婴任意棄置,教会便开办孤女院,收养被遗棄之女婴。教会各项善行可圈可点,传教事业也因而兴旺,此均为瑞典差会之重要成就。
瑞典浸信差会开明的宣教政策
读了山东瑞华浸信会五十周年史,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早在四十年代,瑞典差会即已订出了中国教会要本色化及自立,自养,自治,自传的开明宣教政策,可谓高瞻远瞩,目光如炬。根据历史记载,许多西方差会,直到六,七十年代,对华的宣教政策仍然不明确;並且在六,七十年代中,因东南亚各地华人教会均有所醒觉,地方教会领袖多起而向差会爭取权益,西差会与地方教会间因而对立而紧张。
1949年大陆易帜后,西差会多半迁往香港与台湾,继续工作。但由大陆时代沿袭下来的政策卻不变:即教会以西差会为主,华人教会与领袖,只能听从差会的決定。许多差会的政策,明知其不当或错误,但华人教会只能无条件服从。在香港的教会,更因当地为殖民地,西差会更如太上皇,宣教士的決定等於上帝的旨意,无人可以违悖。但由山东瑞华浸信会五十周年史中,卻看到瑞典差会早已订出教会应基督化,本色化的決定。在该书的结论中,有这样的记载:
“中国最大的需要是基督。首要的不是文化的基督,美术的基督,或神学的基督,而是福音的基督:即拿撒勒八福的,十字架与复活的基督。也就是用中国语言向中国人说话…,使普世的基督加入中国籍,基督教在中国必须先成为中国化的教会,才能实现其生命的能力。中国教会要成为本色的基督教。教会要达到自立,自养,自治与自传,此为现在与将来重要的目标。教会必须以基督化的本色方式在中国传福音,神的国在中国才能得到实现。”
根据这项“四自”政策,在教会开创期,首先由宣教士独自工作,使重生的信徒加入神的教会。第二步骤,是将本地教友造就成为宣教人才,再逐区逐步将宣教工作移交本地同工接管。第三步骤,由华人完全负责办理教会事务,差会仅提供经济与师资;这要应验施洗约翰的话:“他必兴旺(地方教会),我必衰微(差会)”。第四步骤,当地方教会完全达到“四自”后,与差会仍可维持相互联络,彼此代祷之关系。
当时瑞华浸信会在胶东诸县城已完成了第一阶段,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事工中,预计第三时期亦将完成。但在1949年后,整个中国大陆因国体变更,一切教会事工均停滞,这第三阶段的事工,便无法完成了。神对中国另有祂自己的计画,非人所可逆料。而瑞华浸会这套宣教计画,並沒有为其他差会採纳。即使教会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但执行的宣教士们,並未认真的配合与实行,因此,在1949年以后的东南亚及台港地区,由差会支持下的华人教会,都只能颟顸地趑趄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延至八十年代以后,大多数差会由於经费的不足,才由华人教会中不情愿,不甘心地松了手,是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根据当时瑞华浸信会的自传政策,差会在胶州创办了瑞华圣经学院,培养了一批传道人,同时也尽量培植义工人员,协助教会达成自养的目标。但可惜沒有机会培养高级的教会领袖。在当时胶州的浸信会中,只有王华亭校长是经教会培植,由齐鲁大学出身的卓越人才。另外,差会也培植了几位教会的牧师,如由湖南神学院毕业后在王台任职的宮恩荣牧师,以及由上海神学院毕业后到高密教会工作的李克恭牧师等。但因1949年以后的变故,瑞典差会便沒有机会再造就其他人才,实在可惜。(悲欢交集的镂金岁月第一辑共十九篇至此连载完毕)
本文选自作者自传悲欢交集的镂金岁月。
台北:道声出版社
(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号,电话:(02)23938583)
(书介及出版社资讯: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04D/bookfiles-04D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