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7-01-01


巴黎,拿破崙,北京条约

史直

 

  巴黎,拿破崙和法国近代史三方面的关系是极密切的!
  “黃祸”两字,史学家谓首系出自法国英雄拿破崙(Napoleon, 1769-1821)之口,他发跡於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从取得法国的领导权,做皇帝,到被囚死於圣海伦纳岛为止,在位不足二十年,其政绩和战功一时震动了整个欧洲。


拿破崙 Napoleon

  拿破崙不但为一卓越的军事学家,也是一好学不倦的读书人,於天文,地理,法律,历史,考古等无不涉猎。他在任內兴教育和建设,是法国有史以来最受景仰和纪念的人物。法国历史上还有一名英雄是“圣女”贞德(Joan of Arc, 1412-1431)。她仰蒙启示,於1412年,即中国的明朝永乐十年,领导法国军民解除奧尔良城(Orleans)之围,败敌军,拯救了法国之亡於英军,並匡扶法王查理七世登基,然终被英国人烧死。美国独立前,原为法属路易西安那州(Louisiana)的奧尔良市中心贞德骑马戎姿的金像今仍在焉。
  出自拿破崙这Yellow Peril两字,在欧洲人的心目中确有历史根据,引起了当时的共鸣和警愓。
  第五世纪,匈奴族(Attila)率军深入欧洲,进入法境,南下打罗马帝国而服之。七世纪,匈奴族的保加家族(Bulgars)入今保加利亚境建国,后为东罗马帝国所吞。九世纪,同族的Magyars入今匈牙利境建国,终被同化,最后,蒙古人成吉斯汗家族及百年后中亚出生,自认系成吉斯汗苗裔的铁木儿之征欧,给予东欧各国的损害及恐怖自不待言,原是人人耳熟能详的。
  所以“黃祸”已是史上的陈词,它与中华民族无关。但在近代的“洋祸”中,受西方国家包括法国给中国的损害卻极显明。法国之侵华见於英法联军於咸丰十年,即1860年破北京,掠烧了圆明园。但此侵略和暴行並非发生於拿破崙时期。英雄拿破崙被称为一世,奧公主所生的儿子二世未曾继其父做法国皇帝,此由於法国元老院的反对,最后決定由上断头台路易十六的胞弟补了拿破崙一世的缺,即路易十八世。十七世不过徒具虛名。拿破崙的儿子出生巴黎,於二十一岁罹肺病而终,葬於维也纳。法政府请求归葬,奧国不肯,倒是后来希特勒於征法后完成了这件事,无非是取悅当时佔领下的法国人民。
  法国侵华应为法国近代史重要的一部分,故在此简述之。
  鸦片战爭南京条约(1842)签订后,国人忿恨此丧权辱国之约,排外情绪激昂。先有英船过台湾海峡遇台风搁浅,船员被杀。同年(1843)英兵在广州伤中国人致英建筑被烧,种种事件多起於广东。总督叶名琛憎恶英人的态度更是明显。某中国商轮聘有英员並改掛英旗,华籍船员在广州被捕,英旗被沒收,不允归还,致英方在香港的军舰借口侵入珠江,陷砲台,入广州火焚衙署,事约一个月后,印度有暴乱,英舰仓卒撤出,广州市民蜂起,烧洋商馆舍,殃及法国与他国侨民。消息传至欧洲,法国素来嫉羨英国在海外扩张的势力,又因中国曾援助安南抗法,遂与英国相商,组成英法联军,先陷广洲,俘叶名琛。两国遣公使与清廷谈判被拒,便合攻天津,初失利,增援后始登陆,自天津北上。
  法国之侵华是拿破崙一世的侄儿三世称帝以后发动的。三世承其伯(叔?)父的余荫,初任总统(1848)於四十四岁时称帝(1852),在他的任內才开始了海外殖民。就远东方面来说,先侵安南(1858),两年后与英军攻入北京,三世称帝享国十八年,於普法战爭中大败,法国的帝制至此告终。同时,新德意志帝国兴起。


Malmaison

  今日遊巴黎,处处可见英雄拿破崙一世的影子,郊外的Malmaison,庄园,它原为拿破崙第一任妻子约瑟芬(Josephine)的故居,今成为他两人的纪念馆;市內的盖文蜡像馆,罗浮宮博物馆里的铜像,入口处的拿氏厅,馆內那张拿氏给皇后加冠的巨幅油画,內有文武百官,近侍,朝臣,贵族等。其他如拿氏陵墓所在的Invalides和他擘划赛纳河以北的街市直到凯旋门,被称为“星光”(Etoil),是十二道大街的交叉点,皆观光者必到之处。

  拿破崙於1769年(干隆三十四年)在意,法之间一海岛科西嘉(Corsica)出世。此岛原属古罗马,几经易手,终入意大利版图。拿破崙征意时取得该岛,成为法国领土,事实上,他的祖先是意大利人。
  拿破崙出身贵族,乃父操律师业。他十岁时入法国军校,十六岁卒业入砲兵营。法国大革命,他参加革命军,首攻马赛港(Marseille),次攻在法南部登陆,旋任砲兵司令,二十岁已晉级将官,並取得革命后法国政府的领导地位。此后,开始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行动。他首征意大利,收复科西嘉岛,是年他娶约瑟芬。国事稳定后,首先远征埃及,旨在削弱奧吐曼帝国(Ottoman Empire)解体后中东和英国佔领印度后所造成的势力。他打奧,终取胜,三十五岁称帝,在海上海军败於英,但在陆上取胜於奧,普联军,入维也纳。逐后对俄用兵,后打普,俄联军取胜,与俄沙皇立约,震动了全欧洲。西班牙归服,拿破崙令其弟任西班牙皇。他第二次议婚,由於元配无出,遂娶奧国公主,是年西班牙反拿氏的势力与英合流,其弟迫得退位。俄违约联英,拿氏重征俄,於1812年严冬气候下惨败而撤退。俄国文豪托尔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写“战爭与和平”曾取此史实为主题。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1840-1893)写“1812序曲”纪念这场战爭並表扬俄国的最后胜利,末段取俄国国歌来压倒马赛曲,並有敲钟和鸣砲似的声音来收场。今日每屆美国国庆日,华府的露天音乐会最后一节目,便奏出此曲。我认为此交响曲之被採取绝不是为了纪念这场法俄之战,乃是配合最末段的音乐,便鸣砲来欢庆独立纪念日。

  拿破崙之失败召来各方的抱怨,鉴於局势,自请逊位出亡爱勒巴岛(Elba在法海岸南边)。唯拿氏的雄心未泯,越一年,重返巴黎,整军称帝,会俄,普,英,奧四国联军於滑铁卢(Waterloo)。当年的荷,比全部,德,意一小部分,皆在法国版图內。结果一战而溃,无法重振声望,他听从部下及元老的劝告,向联军引咎请罪,同意再度出亡,用以保全法国。英国将他流放在地处非洲,南美中间,大西洋一小海岛圣海伦纳(St. Helena)越六年逝世,是故於癌症或为英人毒死,至今仍属疑问,是年为1821(道光元年),拿破崙享年五十二岁。过了近二十年,法国政府才将其遗体移葬巴黎,一时成为法国史上的大事。
  第一次欧战前,巴黎本是欧洲文艺之都,法文又是外交上的语言。
  史学称拿破崙不辱战败国家,善待俘虏,是为其德。他敌对的英国人卻无此雅量,他自负战败责任,自请出亡,使国无损,遂成为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人类史上所罕见。

  凡尔赛(Versailles)地处巴黎郊外西南十二英里,原为一荒涼林木地带,宜於行猎。法皇路易十三世(1601-1643)将它买下,地广一万六千五百英亩,其子十四世(1638-1715)大兴建筑,是英明能干的君主,被誉为“太阳之王”(The Sun King)。在位的期间(明崇祯末期到清康熙的末期)战多克,外交多胜,文艺发展上在欧洲领先,比康熙和干隆在位各六十年多了十二年,亦欧洲有史以来享国最久的君主。凡尔赛宮直到拿破崙时代仍有增筑。法国大革命时期,暴民欲焚之,但为军队所阻,顶蓬和壁画,大张的羊毛织画,名贵大理石壁和点缀,牆壁上的金饰,吊灯,石,铜像,等无法移动或无买主,乃将家俱和轻便物品廉价拍卖,后来又继续收回部分,因此今日宮中物品全属原有,並非仿制品。凡尔赛正宮原有三十余豪华厅房,其中最大而闻於国人者为背后北面的“镜厅”(Hall of Mirrors),一次可容千余人,为第一次大战后“巴黎和会”的会场,中国代表王正廷,顾维钧等参加。


镜厅(Hall of Mirrors

  宮之两翼其右为皇室,大臣及侍卫等居所,宮之左翼有教堂和剧场等。宮前有路易十四世骑马戎装铜像。再向前的两侧另有两长排建筑,为当年政府所在。以上构成全部的凡尔赛宮。法国宮廷与政府自罗浮宮迁此,到大革命为止,仅逾百年。据导遊员告:当年约有两万人在此工作。
  路易十四世对凡尔赛宮之建成意犹未足,決在凡尔赛郊外的森林区另建別墅,命名Trianon(我试译音“泰宁”)俾在一时“倦勤”之后,着皇室家中人同来小住,是为大泰宁。后来又建小泰宁,当做路易十五世的別墅,此处收歛了华贵气息,壁画限於行猎,垂钓,果园和农家收获之景,又在大泰宁別墅之外建一村居。草顶小楼,傍在潺潺溪水,吱咕水车,配以果园,马廄,牛栏,鸡舍,十足乡村风光。这里正是和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原是奧国公主后为皇后生前所最钟情的地方。


Trianon

  大泰宁別墅中有一厅堂,牆壁由蓝花白磁砖砌成,用以配合展出的永乐磁器,全部波斯蓝绘,为官窯生产的大件珍贵品,疑为耶稣会士所折冲。
  明末到中国传教但以兴学术和教育的耶稣会1534年始於巴黎。当年好学的康熙,令会士随身讲述西学(算学,测量,天文,解剖,物理等),有徐日昇(Pereira),张诚(Gerbillon),白晉(Bouvet),安多(Antonius)皆供於內廷,其中法国籍的张诚於康熙旅行时必日日相从,便於讲述:同时在北京奉帝令设观象台负责人,一生写科学中文书二十四冊的南怀仁(Verbiest),虽来自比国,但为法国藩属,其母语也是法文,都会为法国宮廷效力,完成选购工作。以上仅属测度,史实如何,竟查不到。
  法国仿效中国,於1673年(康熙十二年,即法皇路易十四在位第三十年)试设第一间磁窯,那时凡尔赛宮兴筑只十一年,其全部完成是在四十年以后。泰宁別墅牆壁上的磁砖应是法国出品。因其蓝色並不鲜明,后来法国续建两磁窯,至终在彩绘磁器上享誉国际间,今日在古物市场上当年生产的彩磁个个不逊於明,清间中国官窯产品。


Cobalt Blue

  明史有说明:成祖永乐帝遣郑和下“西洋”七次或八次,先后访问波斯的忽鲁谟斯(Hormuz)四次,每次岛上的“酋长”前来中国“入贡”。中国输出丝,茶,磁器等品,输入珍珠,金,银,良驹,干枣,地毯等,尤所重要的是一种含钴天然矿盐,它与玻璃或磁釉高热氧化后呈鲜蓝色,即波斯蓝(Persian or Cobalt Blue)亦称谟罕默德蓝。除官方磁窯使用外,供制作蓝色透明的朝珠,饰珠之用,今日这种鲜明的蓝色缺如,可能由於天然原料已告枯竭,化学合成料逊色远甚。
  凡尔赛花园广大,受意式影响,但法式自成一家,设计新颖,保养工作浩繁。


凡尔赛花园

  凡尔赛宮之美和贵在其建筑,其设计雕像,內部的四壁,天棚,浮雕…柱壁与地面的拼花为各色玉及大理石经欧洲各国的名匠精心做出,石的花式几乎近百种。其次美在顶棚和壁画,多仿希腊神话,还有大幅羊毛织画,为战史,行猎等,至於其他镶金嵌木之精美,自不必多写了。倘欲细观之,必作全天遊。
  回想当年旅遊业尚在萌芽,初遊凡尔赛,英语导遊组拍有纪念照,数数仅二十九人,我为唯一华裔,今日情形当必十五或二十倍於往年了!


罗浮宮(Louvre

  罗浮宮(Louvre)在巴黎市中央地带,赛纳河(Seine)北岸,它自十三世纪兴建,先为兵营及军械库,后来改建,为皇宮,文,古物储藏及政府所在,迁凡尔赛止於大革命,到拿破崙三世时仍有增建,共历时七百余年,始有今日的局面和规模。结果它成为世上最大的宮殿,也是最大的博物馆,自正式开馆迄今,已逾二百年,以上三点皆为法国人的夸耀。
  近十年间,罗浮內部的佈局及增建,使该馆在管理方面有了重要的改革,效益大增,方便观众,易於容纳更多在夏季的人数。此须归功於华裔名建筑家贝聿铭。每年进出观光的人数就在六百万以上。
  贝氏出身麻省理工及哈佛,大半生获奖状不计外,共得纪念章七枚,法政府及白宮授予各一,在表面上看贝氏於十年前仅完成了该馆入口作金字塔形的那个钢樑,铝架,玻璃顶的现代建筑,其高七十尺,基的长宽各一百尺,建於水池七组之上,带喷泉,並有三座同型小塔,利用阳光照明进入博物馆出入口和三个巨廊的通路,但是內部建设的工作在不碍观众原则下,约八年才得竣工。

  “贝聿铭”这名字,不但是罗浮的一部分,也进入了法国历史。只凭贝氏建设华府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的经历和在国际建筑业的隆誉,加上特殊超众不凡的设计,独蒙青睐而获选,应为世纪建筑业的大事。
  依罗浮今日平面图来看,其西廊作“口”字形与其下作“门”形廊相联接,是为北廊及南廊。在两扇门上端建筑玻璃塔,恰在“口”与“门”中间,因此观众於进入塔后可以自己选择任何一廊俾可分散三方面而免拥挤,想见构思上的巧妙。
  玻璃塔下为拿破崙堂,是馆的出入口,凭扶梯及电梯,四通八达,其下自成一小城市,邮局,银行,租车,书店,首饰,礼品店,茶食,饭店,礼堂,本博物馆的管理处及指导部门,有服务及从业员一千五百人,亦十路以上公车及地铁的衔接地,並可直达附近八个地下停车场,今日成了巴黎一千二百万市民的文娛和交际场所。
  罗浮究存若干古今艺术品予以巡回展出,不得而知,所知者是经常展出的数量是两万六至七千件,其中约五千是油画,其一为著名的Mona Lisa。波斯,巴比伦,亚述,希,意,埃及与地中海沿岸各地的古代文物,以石最多,其次为金属铸品,饰品和木刻,绘画则为中古和近代品,分西,北欧,意,法和法本国。据记忆:当年我在罗浮流连竟日,所见中国艺术品各古物不多,且未集中而展,此点与英,美各博物馆的情形不同。其特殊宮室装璜示范和华贵法式家俱的展出应为他处所无。罗浮另设专廊展出时代艺品,採巡回式,每年约十三万件,罗浮自设美术专校。
  罗浮一部分原为政府,特別是财政部佔用,悬掛及保存了的古物,艺术品甚多,93年政府部门迁出,古物,艺品全数由罗浮经收。
  罗浮共分成三大廊已如前述,其为四层,倘全部面积佈置妥当,据设逐件细看须行路三十公里方可,约合十八英里,仅油画一项可摆两英里之长,罗浮今日仍在开展中。
  巴黎市的博物及美术馆除了罗浮及凡尔赛以外,依巴黎指南所列还有其他四十三间。其中D'Ennery原为私有大廈,今归公有,收藏中,日两国十七至十九世纪的艺品最多,唯每年八月闭馆一个月。
  当年(1798)拿破崙远征埃及,拥兵三万五千,专家一百七十余随行,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和考古学家。他在埃及和地中海一带,取得不少历史性的古物,今存罗浮,拿氏在欧洲多次胜利后,更向战败国索取艺品做为议和的条件。法国人今日每入罗浮,都会想到拿氏的贡献。
  从贝聿铭为罗浮宮设计金字塔似的玻璃建筑走出,向西北行,仍在罗浮的范围內可见一座较小型的凯旋门是为纪念1805年一场对奧的战爭而筑。前面有杜丽叶(Tuileries)御花园,今为公园,佔地七十五英亩。过了公园即康考(Concord)广场,中央处有埃及赠送具三千年历史的一座花岗石塔,其左右有石雕群像的圆形喷泉,是欧洲最大的方场,及十条路的交叉地。比美国独立战爭晚约十年的法国大革命,康考广场成了犯人的处決地,人数超过一千一百。路易十六与皇后及少数家人断头於此。他与皇后等先被逐出凡尔赛,幽禁於罗浮宮北面的一座皇宮里。后来拿破崙也居住於此,唯它远小於凡尔赛,当年不曾去看过,故无可述。
  幼年读历史,见法国之革命被加上“大”字,可能由於八年动乱牺牲的人数太多─六万多人,美国的独立战死亡人数仅一万二千。
  康考广场恰处巴黎市的中央,在河北岸,赛纳(Seine)自市东南入市中心,作弓形,向西南流去,增益巴黎的景致。
  自康考向西北直行入香榭丽舍大道(Champs Elysees),其美在有密茂的法国梧桐树四行,快车来去各六行,加上慢车道及两边的人行道,共十六线的大道,其宽世上无匹。人行道至少可供二十人同时並肩而行,电视上曾见二次大战盟军胜利入城的阅兵典礼行经此处,军乐声中,並肩十数人的队伍,加上路面有坡度,倍极壮观。法国每屆庆典必假此地,世界所有国家无有任何国都堪与巴黎的气派相比。巴黎人说,只凭自康考到凯旋门这两英里的大路,我们便足自豪,加上巴黎的建筑,到处是艺术的结晶,事实上,诚然如此。
  凯旋门(Arc de Triomphe)高一六四英尺,可等於十余层楼。到巴黎观光,不可不登门顶上一看。当然,巴黎铁塔更高,一○五一英尺,但是欲登塔顶须排长龙,必等得不耐烦,凯旋门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古罗马式的纪念坊,它是为了表扬1805年征俄,奧联军大胜於今捷克境內,奠定了拿破崙在欧洲称雄的地位。其中人物的衣饰也是取古罗马式。最上层有拿氏领导下在欧,亚,非三十次胜利的记载,其下为士兵待命及凯旋的情景。正面的巨大浮雕,右方为马赛曲下义勇军的出发图,左方是拿破崙胜利的受降图。门洞中央处有纪念第一次欧战无名英雄墓上的圣火。
  巴黎铁塔(Eiffel Tower)名称出自那位设计並监督的工程师,建於1889世展之前,当时为世界最高的建筑,直到1931年纽约帝国大廈建成后才屈居第二。第一层经三六○台阶而达,或乘电梯,有饭店一间。自第二层向上,全部用铸铁,免得风搖。因无台阶,故仅能乘电梯而达三层,亦即一次可容八百人的最高处,因此上下十分紧湊。塔顶有气象站和电视发射台。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近罗浮宮,在赛纳河中一岛上,它兴筑於1163年即南宋的高宗末年,於一百七十年后始建成,全部歌德式(Gothic)为世界各国教堂所仿效,其钟颇著名,重十五吨,还有那圆玻璃窗,直径三十三尺。仪式进行时,足容六千人齐集一堂。每年入观的人数是一千二百万。它原为御用,结果在大革命时被暴民破坏惨重,后来予修复。
  巴黎先哲祠(Pantheon)外观上除了元拱顶外,与罗马的诸神寺相似,而美国的国会大廈与巴黎先哲祠又有些相同。凡喜爱建筑艺术的不可错过。它完成於1790年。拿破崙时期一度成为教堂,约八十年后改为先哲祠,许多素为中国人所知的哲学家及作家埋骨於此,伏尔泰(Voltaire),卢梭(Rousseau),雨果(Hugo),左拉(Emile Zola)等。1995年,科学家居礼(Curie)夫妇也被移葬於此。
  圣心院(Sacre-Coeur)在市北,十九世纪的新式建筑,自兴建起,历四十年於第一次欧战发生前完成。因它的外观一反教堂的传统式梯,全部白石又筑在高处,遂与铁塔共同成为巴黎的象征。圣心院之建是为了纪念普法战爭(1870),法国大败,割地求和,帝制(拿破崙三世)倒,民主兴,但是普鲁士(Prussia)卻在扩展土地与大联和下成立德意志帝国。幼年读国语,其中有“最后一课”法国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所写,最关於普法战爭下的事。译者似乎在警愓中国人於強邻压境下必先失东北三省,如同法国失去阿尔萨斯(Alsace)和洛林(Lorraine)两省一样。莫泊桑一生短篇小说二百五十余,荣列世界短篇小说作家首位。
  圣心院的钟十八吨,声音达全市,在欧洲任何地,每闻钟声,纵不会人人在心中发生宗教式的敬虔,也必引起思古的幽情。中国那古老“暮鼓晨钟”寓意足以引人发省的说法,对於现代征逐慾乐唯恐不及的西方社会应该是有益的。
  Montmarte区在圣心院山下。二百年的传统是画家的乐园。大街小巷傍,五彩阳伞下,写生作画,无视於云煙似的过客。细看两侧形色不同的老居,小吃店,露天茶座,石路,恍如回到十九世纪,有些房子似将列为危楼了,可是在另一方面想,倘若巴黎市政厅大发慈悲,公费拆除所有的旧楼,改筑方方正正式的水泥公寓,室內电气化,画家们必然失去对像和灵感了。
  十九世纪风靡一时的法国印象派油画並且驰誉世界,共认名家共十七位,其展览多半集中Musee d'orsay为巴黎火车站所改建,印象派着重戶外写生,因此描绘天然並配合了戶外活动的景致,其特点为光线的表达和剎那间的印象,不予精描细点,是为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名称的来源。近代名画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早期作品也属於印象派,后来自成一家,近乎狂想,我看不懂也不欣赏。毕加索是犹裔的西班牙人,但在巴黎工作凡七十年,並逝於彼,今日巴黎有他专有的一间:Musee Picasso
  导遊员说,巴黎市內外有教堂一百间以上,包括伊斯兰,东正,犹太,其中最少有四分之一是古老而有至高艺术价值以供观赏的。
  Dome Church距铁塔不远,与老残伤兵院(Invalides)在一起,它原为士兵的教堂,后来改为拿破崙和多位名人的陵寝,其红花岗石棺作元宝形,下面奠有高座,但遊人不可及,只有下望地窟,见四壁有石雕守护的小天使环绕着及他一生出征所斩获敌方的军旗为伴。
  Sainte Chapelle佔地面积很小,和圣母院同在岛上,是中古时代朝圣者必去之所。它建於1248年,即中国南宋淳祐八年亦元定宗末年。此堂存有耶稣受刑与钉十字架所戴的荊棘冠冕,真实与否今日无可考查。当年可惜限於时间,我只看了这五间较为著名的。
  自认幸运,预订门票成功,在欧洲看过几场歌剧:维也纳,瑞士的苏黎世,伦敦,巴黎,其中巴黎歌剧院最大,外观雄伟,內部辉煌,前廊与梯间四壁豪华的点缀和光彩耀目的吊灯,应是世无其匹的。为了夜间步行往返方便,那次住在临近一家古老旅馆里。
  巴黎共有八,九间古老而规模大,具历史性的旅馆,各有自己的展品各名家壁画,此点也为其他国家城市所不及。
  市內共有十八个公园,巴黎人最喜爱的卢森堡公园(Jardin du Luxembourg)佔地六十英亩,我参加的巴黎市內导遊,只包括这一处。
  巴黎的盖文蜡像馆(Musee Grevin)与伦敦的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同有名气。近代的各国元首,艺人等都活现你的眼前,凡研究近代法国与欧洲史的人不可不往前一看。
  全市分二十个区,导遊只着重拉丁区(Latin Quarter),它原为五世纪前罗马统治下的一个小镇。依传统,拉丁文在此区普遍採用,直到大革命,两间学院建於此,此属於巴黎大学。巴黎共有大学十三间,专门学院四间,学生三十八万名,拉丁区与圣母院隔河(赛纳)相望。本区有古老教堂两间,博物馆一间,商店,小吃店,书店及夜生活的去处,是来自地中海国家的留学生聚居之地,路上可见卖艺的人,粉笔画家,街头音乐家…
  谈到“花都”巴黎,人人都会想到,红磨坊(Moulin Rouge)。我认为时间和金钱的浪费皆不值得,又无增於知识见闻,故未前往。巴黎市內外有性质不同的剧场和舞台约一百五十间,是为欧洲夜生活之都。
  沿赛纳河的书报攤,旧货店,小花房,水果攤子也是一特景。
  巴黎人拿葡萄酒当水喝,我吃饭要白水,侍者为之一怔,多肉食本人不合口胃,只有在中午和晚上找中餐馆。
  赛纳河之遊自一小时到三小时半不等,至少有六个船家在不同地点上落遊客,市內交通以地铁(Metro)最便利也经济。地铁有站三百,路线十三条。
  巴黎也有“中国城”,但未去过,希望它较纽约市的整洁一些。
  遊巴黎,最好先参加一个全天的导遊,然后決定后来自行前往的日程。例如上铁塔,入罗浮,自康考广场往杜丽叶公园,步行经香榭丽舍大道到凯旋门,至少须三天时间,事先向图书馆借阅一本“巴黎旅遊指南”一类的书,必有助於遊兴和知识。看博物馆各蜡像馆需要自行前往。
  在巴黎郊外於1992年完成的迪士尼乐园佔地约五千英亩,暂止於扩建,与美国南部佛州佔地两万八千英亩仍在扩建中的迪士尼乐园相比,未免逊色,因此,不值得前往。南加州那一处佔地仅七十六英亩,似无余地可资发展。
  遊欧洲不去巴黎等於到美国而不看纽约。只随导遊看巴黎,唯不肯多住几日,等於只看了某著名电影的预告而拒看全片。
  五天的巴黎,交臂失之的名胜多得很,我只能就已看到的为限,加上最近的参考资料,略予简介。
  法语好像逝去青春的一位风华绝代的贵妇,它发音优美,是二次大战前的外交语言,西方人以习法文,操法语为荣,战前的中国人也对留法学文学或美术的返国学人更加羨慕。
  遊巴黎之先,最好学习几个实用的字句,例如:Bonjour(早安),Monsieur(先生),Merci(谢谢)…各地图书馆有法文字典可查。其实不过借重一点儿法语来恭维对方而已,巴黎人於战后都会讲英语。若只费一两个字句就能打开语言上不同的障碍,何乐不为?那时你会发现,巴黎人很亲切,比在欧洲他地见到的更甚。倘对此有怀疑,不妨试在巴黎一个十字街头,手持地图来东张西望,那时必会有人前来相助。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福音社会主义 ✍于中旻

谈天说地

译名与译音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圣殿沧桑 ✍史述

寰宇古今

鱼我所欲也 ✍曲拯民

云彩生活

健康常识 ✍烝民

谈天说地

岁寒三友 ✍于中旻

书香阵阵

读书乐:山岭腳蹤 ✍冯虛

寰宇古今

1959年,记忆中的吃月饼 ✍北郭居士

书香阵阵

读书乐:红楼梦新补 ✍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