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6-11-01


生物知趣

蝗虫为祸

苏美灵

 

  蝗虫(Locust)似乎和人类有十分悠久的渊源,自有人类历史以来,蝗災已是恶名昭著的,他们广泛地破坏农作物,使农民损失惨重,多次引致大规模饥荒,破坏无遗。虽然现代科技早已控制危害人类的多种传染病和致命的疾病,蝗虫依然不断造成重大的损失,即使喷洒了效用持久和強力的杀虫剂,牠们仍然橫行无忌,使科学家苦无良策去对付这些可恶的家伙。蝗災非但沒有缓和,反而更凶狠的大肆侵略,橫扫非洲各国,使这些本来已遭受天災人祸不断蹂躏的贫穷小国更苦不堪言。究竟蝗災的成因是什么?现代科技为什么非但未能解決这历史悠久的災害,反而加重它的破坏性?

一.蝗虫种种


非洲沙漠蝗虫

  按动物分类而言,蝗虫属於甲虫目,这一目包括甲虫,蟑螂,蟋蟀,螳螂。蝗虫有八个不同品种,牠们属於短角蚱蜢类,在雀鸟店出售的餵雀用的也是蝗虫,牠们专食草本植物,其中最著名者有沙漠蝗虫(Desert Locust),棲居在非洲和亚洲,长五厘米。另一种常见的迁移型蝗虫(Migratory Locust)分佈在非洲,亚洲,欧洲和澳洲,通常在树林或沼泽林旁边干旱的草原棲居。美洲也有独有的迁徙型蝗虫,在十九世纪曾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牠们啃光大片草原,使西迁者无法餵他们的牲畜,在1935至40年间在大西方平原也造成严重损失。

二.生活史


蝗虫产卵

  不同蝗虫种类的生活史各不相同,以沙漠蝗虫为例,雌性蝗虫先在沙地上用尾部造成一个长十厘米的洞,然后产下一堆佈满泡沫长1.2厘米的卵荚,每只雌虫可以产下四五个卵荚,每个卵荚內有70-100只卵子,卵子需时两週以上才可以孵出。
  幼虫先从洞內爬上来蛻皮一次,变成“若虫”(Locust nymph),其后在数星期內再蛻皮五次始能变为成虫,牠们生活史有两个阶段─独居的或群集的,在身体形状和行为都不相同。
  成虫长40-60微米,浅黃色至棕色,翅绿中带黃,透明,有棕点,每年可以生产数代之多。至於其他蝗虫,牠们在产卵数目,蛻皮次数,颜色,成长期的长短,体型和寿命都与沙漠蝗不相同。

三.多态现象

  蝗虫一个最特別的地方是阶段多态现象,根据环境的改变,牠们的体型可以改变成为不同的阶段,最极端者为独居型和聚集型。无论在身体的颜色,身体各部的比例和行为都反映牠们身体內部生理的差異。下表显示两种型态的分別:


独居型

聚集型
1. 代谢率正常 1. 代谢率增加
2. 绿色 2. 黑色,橙色
3. 雄性身体颜色不变
3. 雄性体色改变
4. 头部较窄 4. 头部较宽
5. 后腿较长 5. 后腿缩短
6. 动作缓慢 6. 急速奔驰
7. 在出生地左右出沒 7. 迁移
8. 无害 8. 为患作祸

 

  根据英国伦敦抗蝗研究中心的报告,蝗虫变成哪一种体型有赖於牠成长的环境,牠们若在某一个密度之下成长,便会变为独居型,否则会变为聚集型,那未成熟的幼虫若混在成虫堆成长的话,牠们的成长率会加速,颜色也会改变,因为雄性成虫的表皮细胞会分泌一种信息素,刺激幼虫的成长和变态,群体密度太高会刺激更多幼虫变成聚集型。

四.洁淨动物

  蝗虫属於洁淨的动物,利未记第十一章:22节说:“其中有蝗虫,蚂蚱,蟋蟀与其类;…这些你们都可以吃”。因为牠们专门吃草类植物,不吃肉类或腐物,所以是洁淨的。施洗约翰也是以蝗虫野蜜为食粮为生。亚拉伯人早会串烧蝗虫,称之为佳餚美品,味道可媲美家禽和海鲜。现在不少地方闹饥荒,事实上,蝗虫富蛋白质,科学家可以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有效地大批培育蝗虫,以解決蛋白质不足。好像中国人吃龙虱一样,或非洲人炒蚂蚁。

五.蝗虫生态

  在众多昆虫品种之中,蝗虫实在微不足道,论品种,牠们不及苍蝇,飞蛾,蝴蝶,蚜虫和甲虫多。论分佈范围,牠们极少在北方生长,因为气溫太低。论体形,牠们又不及蝴蝶美艳夺目,也非爱好拍摄者的摄影对象,若将牠们的头部放大了,牠们那对骇人的大复眼和黑色锯齿形的咀可能会吓怕小孩子(在不少科幻的电影中,都是将昆虫放大,使人看了毛骨悚然,非常可怕)。蝗虫只是草原,沙漠和沼泽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参与这些地区的食物链的正常运作,因为牠们是蛇,雀鸟,食肉昆虫,例如螳螂和细小哺乳类动物的猎杀对象,一方面提供食物给上列动物,一方面可以平衡蝗虫群体数目,是自然运作最美妙的安排,但是为什么会有蝗災呢?是否人为的因素促成了这些災害呢?

六.蝗災


蝗災

  在1984-85年间,非洲由於饥荒死了二百万人,其中一半在埃塞俄比亚,其后虽然经过国际救援,饥荒稍为缓和了,但由於內战的影响,粮食仍然短缺。及至久旱之后来了连场大雨,可惜非洲祸不单行,災祸连绵,因为大雨造就了适宜蝗虫产卵所需要的环境,随即带来了五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災。有人说:“雨水不降,穀物不生,结果饥荒;雨水下降,穀物盛长,蝗虫滋生,结果又是饥荒”。最罕见的是在同一年头,非洲各地区有不同品种的蝗虫,包括西非蝗虫,近红海的沙漠蝗虫,东非和西非的棕色蝗虫,同时都变成迁徙型。在这一次災害中,2.6平方公里可以有蝗虫七吨,数目约有一亿至四亿只,在一天之內盖满一百五十公里,吞下足夠供养一万二千人一年所需用的粮食。一只雌性蝗虫在三个月內可以产下四百幼虫。非洲各国的內战和游击战,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政府军哪里还有资源去控制蝗虫,虽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灭蝗队尝试在非洲推出大规模灭蝗计画,也因为各地內战妨碍了有效的灭虫行动。单在1987年的蝗災,间接造成无数飢民饿死。

七.人类的愚行

  究竟蝗災是自然災害抑或人为災害?为什么在廿世纪的蝗災比过去的災祸更具破坏性?人虽发明了杀虫药,可以对付不少害虫,为什么蝗虫依然为患?1987年的蝗災是发生在1980年代长期旱災之后,在80年代世界各地气溫出现反常的现象,其中最著名的是溫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溫不断上升,海平面上升,冰帽有溶解的跡象。溫室效应是由於工业国大量燃烧原油引起的,卻造成全球气候和下雨规律反常,以致一些地方出现旱災,一些地方例如巴西和孟加拉频频发生水災,低洼地区首当其冲,非洲北部还有沙漠向南扩张的现象,干旱情況更加显著。此外,蝗虫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人类大量砍伐日渐稀疏的树木,以致地土更加光禿,造成旱災。

  另一方面,南非由於种族隔离,白人政府拥有全国80%的土地,农民种植小麦,像在欧洲一样,而非种植非洲本地的穀物,一大片田地都是採用现代化科技农耕法,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土地在一整年都有充足的水分,是蝗虫在冬天的好去处,以致大批蝗虫在冬天南移,大量繁殖,在夏天飞回北方大肆破坏。溫室效应导致下雨模式反常,八月本来是旱季,突然雨水大降,那些本已长期进入休眠期的蝗虫可以突然孵了出来,使蝗虫数目倍增,造成“人口爆炸”。

八.农药为害

  由於蝗虫为祸,西方昆虫专家苦思对策良方,在过去他们用狄氏剂去消灭蝗虫,预先在泥土上大量喷发农药,待幼虫一孵出来便可以把牠们杀死。但含有氯气的狄氏剂在欧美早已被禁,因为一来它持久性強,不能自然分解,它更是致癌和致畸胎物质,最而代之用一种较溫和,持久性较短和毒性较低的“费尼泰安”(Fenitrothion),可惜这种新药不能有效地对付蝗虫。所以专家意见不一,有些坚持仍可採用狄氏剂,但遭受保护环境人士反对,认为这样对於第三世界国家不公平,在欧美国內禁用的东西卻在他国大量使用,但不用的话又不能对付蝗災。事实上,问题的症结不是在那些蝗虫,乃是在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使泥土和生命网失去平衡,造成无可补救和严重的人命伤亡和财物损失。看来,蝗災在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都不会有解決的方法。

九.末世现象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7节说:“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多处有饥荒是末世的现象之一,虽然它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似乎在今天这个农产量高峰时代,饥荒反而比过去更为严重。约珥书一章4节说:“剪虫剩下的,蝗虫来吃…”。末世的蝗災也会比过去所发生的更厉害,在埃及的十大災难中早已描写了蝗災所造成的大災害,但在今天,蝗災范围比以前更大,人为因素使更多蝗虫滋生,加速他们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

  生活在富庶的地区,我们还未尝到飢饿的滋味,但全球有一半人口是在挨饿的,我们是比他们更有义么?当然不是。今天神仍然存留我们的性命,使我们丰衣足食,是由於祂对我们额外的怜悯和恩典,我们岂不更加应该救助第三世界的飢民?至少可在物质上提供援助,以尽一点绵力。

选自作者著:圣经与生物学,第七集。基督教天人社出版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寰宇古今

沉樱 ✍音凝

谈天说地

“俱括来”如何来? ✍于中旻

谈天说地

靜的力量 ✍刘广华

谈天说地

言语的陷阱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创世论VS进化论 ✍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