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箏
记得:幼年的时候,每春天到来,清明过后,正是“天高气清,惠风和畅”,阳春似秋,是一年最好的时节。脫去臃肿的棉衣,在田陇间奔跑,放出的风箏,在蓝色的晴空翱翔。看到风箏升上天空,要高,升得更高。那份诱人的快乐,大概是由於超脫解放的感觉。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有的才如蜂鸟,比指头尖大不多少;有的比人还高,所用的线也粗,能夠直上青云,能把孩子带起凌空而去,绝不是夸张。
那些在田野放风箏的,也能表露他是什么样的人。各人竞新斗奇,有的还会带着哨子,升空发声,似是在表扬自己:看,我爬得多高!更有的线上附利刃,能割断別人来绞缠的风箏线,不论人家是有意或无心,则不免损人利己了:这好像说:离我远些,別妨碍我的前途!嫉妒的劣根性,无声的广告出来。
风箏名称的由来,就是由於古时的风箏,线上带个哨子,随风飘扬,会发出声音,如同鸣箏一样。
读红楼梦,看到薛宝钗詠“风箏”的诗:“东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多少会感觉有些胃不舒服:那个“我”字,表现其自我中心,机心;“上青云”並不超越,也可能表现的正是庸俗。
不过,想往上爬,而且暴起,利用別人的力量,那是人的问题,不能归咎於风。实际上,使用风力是个聪明的好方法。
在山东的潍坊市,每年还有“风箏节”,世界各地的爱好者,都聚集在那里,展现他们的风箏作品;不仅看谁的设计美,还要能飞得高。风箏据传是韩信所发明的;也有人说更早,是公输般和墨子首创的作品。不过,西方人以古希腊科学家阿奇他斯(Archytas of Tarentum, ca.400-350 B.C.),约与柏拉图同时,为首先制造风箏的人。
墨子训诂“鲁问”篇记着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墨子后语“墨子绪闻”记载:“墨子为木隿,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亦有同样记载。
淮南子“齐俗训”记:“鲁般,墨子,以木为隿而飞之,三日不集。”
三书有类似的记载,可以採信的程度应该很高。这里的记载,显明中国的技艺,比洋人还稍早几年。
墨子生在周代,约公元前470?-391年,比孔子稍迟。孔子是不讲究工艺的,当他的弟子樊迟问农艺和园艺的问题,孔子坦白说,他自己不是那方面的专业:“不如老农,不如老圃”,绝不是他只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轻视劳动阶级,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我不知”,既有自知之明,又诚实承认不是全知。墨子或他的门徒,也有同样的诚实,自认在造木隿方面的技艺可能逊於公输般,並沒有聚讼不下,要找法官判断,风度比今天的人高尚得多。但墨子造陆地载重用的车,则超过公输子,这是各有专长。淮南子则记载,二人所造的风箏,有同样的持久纪录。值的注意的是,墨子建立了中国第一所颇具规模的工艺学校,有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相信不仅造风箏的技艺传了下来,也继续有別的制造和创作,成为科技先进。
据说,从前有一位守城的将军,被围困交通断绝,无法得到外面的援助,陷於危机,只得利用风箏,突破重围,传出消息求救,达到友军的阵地,获得解救,免於土地失陷和人民受屠杀奴役。
风箏最有名的故事,发生在两个半世纪之前。在当时,英属美洲殖民地的宾塞维尼亚,多才多艺的天才发明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於1752年,在雷雨天,把一个金属钥匙悬在风箏线上,以吸收空气中的电。这从天上夺取雷电的故事,使他成为普罗米修士一般的人物。二百五十年来,科技的进步,莫不与电有关;这看不见的能源,使现代人的生活,和以前有多大不同。今天的人,很难以想像,如果沒有电,怎样过日子?怎样使用电脑?不仅是无法玩遊戏,连出门的交通安全管制,和到油站加油,都无法进行,就更不必谈伟大的工业了,岂不是将回复到黑暗落后的地步?
高骈有一首“风箏”诗:
夜靜絃声响碧空
宮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
又被风吹別调中
不过,这里的“风箏”,在靜夜里发声,不像是指的纸鹞子,倒似是指房角簷下风铃说的,因为风铃也叫风箏。无论如何,这声音比扰人清梦的飞机声好得多了。
风箏是人类航天梦想实践的开始。不过,从这里,到发展成飞机,或外太空飞行梭,还有一大段距离。从升空,到认识自我的眇小,宇宙的浩瀚无垠,到认识创造宇宙的神,仍然要靠圣灵的启示。但总该想一想。
中国老百姓,为了生存,多少年来常为耕地而爭,辛苦劳累得连背都弯下来,看的是他的一亩土地。
现代企业家,爭夺市场;其实,他们连自己以为所“有”的钱都看不见,只是偶尔见到纸上的数字。
野心家爭取领土,扩展自己,越大越伟大,所得到的,只是周围几个奴才的逢迎。
人在地上的经营,不仅将来不能带去,都要留在身后,现在也摸不着,抓不住,说是“虛荣”,岂不正对吗?
诗人把头转向天上,敬畏的感慨:“我观看你[神]指头所造的天”(诗篇8:3),青空无垠,直到永恆!
圣经说:“当求在上面的事”(以西结书3:1)。
也许,放风箏的人,可以把他们的心带得向上。更高,更高,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