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邦 Frederic Francis Chopin
萧邦(Frederic Francis Chopin, 1810-1849)於1810年三月一日,生於波兰华沙附近一个名叫乌拉(Zelazowa Wola)的小村。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萧邦自幼喜爱音乐,七岁时,即作Polonaise in G Minor曲,由康司坦丁大公(Constantine)的军乐队演出。八岁便在华沙公开演奏协奏曲,启蒙老师是齐夫尼(Adalbert Zywny, 1756-1854)。以后他随当时华沙音乐院院长,作曲家,兼小提琴家艾尔斯纳(Joseph Elsner)学习和声和对位法。十五岁时,出版作品,也经常参加演奏会。十八岁时,前往柏林演奏。1829年八月,十九岁,萧邦访问维也纳;在那里有两次演奏会,极为成功。同年九月,载誉返回华沙,已是声名扬溢的青年天才钢琴家。
萧邦的钢琴
1830年三月,在华沙以他所作 Concerto No. 2 in F Minor 作正式成年演奏。他离开波兰,於途中在德国和维也纳暂留。以后,於1831年九月间抵达巴黎。此时,波兰经过反抗以后,被俄国佔领。据说:他的革命练习曲(Revolutionary Etude, Op.12),就是多病善感的萧邦,受到此打击而孕育写成。
在巴黎,流亡的波兰难民中,他结识了年轻一代的作曲家白利尼(Vincenzo Bellini),白辽士(Hector Berlioz),李斯特(Franz Liszt)等人。他渐把兴趣转移到作曲上,之后,演奏会就減少了。几年以后,他竟然完全放棄了公开的演奏,只偶而在社交界小聚会上弹琴。他並以教授钢琴为生。
萧邦的住所
於1833至34年间,继续有作品问世。1835年,他曾访问德雷斯顿(Dresden)和莱比锡(Leipzig)等地,跟孟德尔颂(Felix Mendelssohn)和舒曼(Robert Schumann)建立了友谊。
於1837年,萧邦坠入了女文学家乔治.桑(George Sand, 本名 Amandine-Aurore-Lucile Dudevant,1804-1876)的情网,並借口照顾他的病弱而同居。她已有子女,有过不愉快的婚姻经验,有一群爱人,现在加上了萧邦。在这段时间,萧邦发表很多傑作。不过,他们的关系,並不全和谐。至1847年,萧邦与乔治.桑历时九年的关系结束。虽然双方都意欲和好,但碍於坚強的性格,终不能再在一起。萧邦的生命,也已经临近末期了。
萧邦自1837年,便显露肺病的初期病象;以后,一直未能痊癒,但他始终未忘音乐。
萧邦墓
1848年,一个仰慕他的学生司特菱(Jane Stirling),苏格兰人,邀约他赴伦敦旅行演奏,並会晤许多艺文界闻人,如克莱尔(Thomas Carlyle),迭更斯(Charles Dickens),当代最有名的瑞典歌唱家琳得(Jenny Lind)等。萧邦旅行演奏,备受各方欢迎,参加许多宴会,並得到合宜的疗养。但体弱性情敏感的萧邦,日渐衰弱,加以思乡,使他濒於筋疲力尽。去苏格兰避地靜养后,再返伦敦,停留仅三週,但他不能忘怀祖国,勉強为波兰难民慈善舞会演奏一次。
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萧邦再到巴黎。次年春,他的病情日见恶化。八月间,他的妹妹Louise,知他将难久於人世,特地从波兰来看顾他。他接受波兰神父的临终圣礼,嘱在他的葬礼上唱莫札特的安魂曲(Requiem)。
1849年十月十七日,萧邦逝於巴黎,享年三十九岁。
萧邦作品赏
萧邦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傑出的钢琴作曲家,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钢琴曲。他的乐曲常具有创造性,表现钢琴的特色。他並不是一个反叛古典的人物,而是一条新途径的起点,他以亲切而主观的态度,创作了新的曲式,结构与音的变化。他在钢琴音乐上的成就,可以媲美贝多芬的交响曲,巴赫的清唱剧,与华格纳在乐剧上的成就。他的音乐的外在性完全是自己的,但內在的特质卻来自他的祖国。
音乐评论家赫登(J.C. Hadden)说:“波兰对萧邦作品的影响有三:第一,它決定了萧邦作品的主要形式,波兰最通俗的音乐,几乎全是舞曲的形式与节奏;萧邦的作品之中,有四分之一以上都是舞曲形式,其余作品则千变万化,各种形式都有。第二,萧邦习於用单一的重复乐句,或两个交換的乐句,来组成一个乐段。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手法,其自身並沒有什么艺术价值。但是当它们处於对照式的乐曲之中时,就成为一个非常适合的背景,故意使趣味減低,以便与中心部分造成更強烈的对比,这种情形,在他的马厝卡舞曲(Mazurka)之中运用最为成功。第三.萧邦受波兰音乐调性的影响很大,波兰民谣,大部分都不是用现代的音阶,而是以中古时代的教堂曲调形式写成,这样的痕跡,在其马厝卡舞曲中也隐约可见。”
萧邦的作品,大多数是单乐章的。他的主要的作品有钢琴协奏曲(Concerto),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波兰舞曲(Polonaise),前奏曲(Prelude),马厝卡舞曲(Mazurka),诙谐曲(Scherzo),敘事曲(Ballade),即兴曲(Impromptu),夜曲(Nocturne),练习曲(Etude) ,华尔茲曲(Waltz) ,並一些钢琴与絃乐合奏曲,和数首歌曲。
他的乐曲旋律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慢速旋律常表现抒情,再加入忧郁热情;快速的旋律,通常把旋律分解成为一团如瀑布流水快速的声音,或集中一个快音阶的力量造成高潮。他所使用的和声常常自由,广泛,转调频频,半音和声更是他的特色,因此效果变化无尽。他也是第一位以开离位置扩展伴奏和絃音的作家。在他的伴奏里,和絃音的范围常有超越八度的情形。此外,他特別強调使用制音踏皮,以增加音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