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走廊 ✐2005-03-01


怀素论书帖

国樑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发,近来已四岁。近蒙減薄,今亦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異,不知从何而来,常不自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是有也。


论书帖,无款,纸本,纵28.6厘米,橫40.5厘米。

  唐代大书家怀素,湖南零陵人,生於玄宗开元二十五(737)年,卒於德宗贞元十五(799)年。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高僧传记载,怀素的曾祖父钱岳,唐高宗时做过纬州曲沃县令,祖父钱徽任延州广武县令,父亲钱強做过左卫长史。陆羽怀素別传说:怀素的伯祖父释惠融,也是一个书法家,学欧阳询的书法,几乎可以乱真;因其俗姓钱,所以乡中並称他们为“大钱师,小钱师”。
  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他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这位出家人嗜酒茹荤,醉后“草圣欲成狂便发”,被誉为“醉素”。从破体变风姿,字字笔走龙蛇,“风骤雨旋”,笔下气势磅礡,给人以“剑气凌云”的豪迈感。怀素的草书用笔圆劲,“使转如环”,所学不拘一格,甚至在公孙大娘的舞剑中也领悟到笔法,这种好学精神,是他大器的秘奧所在。
  怀素的草书在青少年时代已经远近闻名。当时名士朱逵,听说这少年草书有名,特赶来衡阳拜访,並赠诗道: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矍畏盘龙走。
  怪状崩腾着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於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永州太守王邕,也降尊纡贵,亲自登门拜望怀素,赠诗道: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唐肃宗干元二(759)年,当时怀素二十二岁。五十九岁的李白巫峡遇赦后,从长流夜郎乘舟回江陵。南遊洞庭潇湘时,怀素向他求诗,虽是忘年之交,振奋的李白,即写了一首“草书歌行”讚扬他: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位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脫舞。

  唐代宗宝应元(762)年,时三十一岁。怀素由零陵出发,万里求师访友,向当代名家探求笔法;经衡阳,客潭州,南下到广州,向徐浩学笔法。黃山谷云:“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浩)与颜太师(真卿)耳。”(“题徐浩碑”),怀素在长沙遇见诗人苏渙时,怀素要苏渙题诗,苏渙就写了“赠零陵僧”(一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张颠沒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
  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
  忽如裴曼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蚊龙
  又如吳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
  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強毒蛇爭屈铁。
  西河舞剑气凌云,孤篷自振唯有君。
  今日华堂看洒落,四座喧呼歎佳作。
  回首邀余赋一章,欲令羨价齐钟张。
  琅诵□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
  忽然告我遊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
  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
  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诗中讚怀素是“草圣”张旭之后唯一继承人,称讚徐浩的书法几乎凌驾王献之之上,如果怀素得到徐浩的赏识,一时“洛阳纸贵”。“贪泉”一词是双关语,一指水名,在广东南海县西北;一指贪钱,贪财。末句大有深意。不出所料,后来徐浩成了贪官。资治通鑑代宗大历五年,说他:“贪而佞,倾南方珍货以赂〔元〕载”。

  “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法其顿挫之势也。”(乐府杂录
  公孙大娘是开元时有名的女舞剑家,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称“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他写道: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怀素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后,大受启发。由此他的狂草在画形分佈,笔势往复中,增強了高昂回翔之态;在结构上也加強轻重曲折,顺逆顿挫的节奏感。
  怀素四十岁时到京兆,向颜真卿求教笔法,並请作序以“冠诸篇首”。广川书跋说:“书法相传至张颠后,鲁公〔颜真卿〕得尽於楷;怀素得尽於草。”
  怀素通过颜氏,而学到张旭笔法。颜真卿说:我二十多岁时,曾遊长安,师事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三十五岁,从醴泉罢职回来,又特往洛阳去访张旭,继续求教。再三要求张长史教笔法。长史许久不说,左右盼望,心情不舒畅而出去,我跟在他后面;走到东竹林院小堂里,张公坐在床上,命我居於小榻边,说道:“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岂可言其妙!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张旭举出“十二笔意”(即“平谓橫,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授颜真卿。后来颜就把“十二笔意”传授给怀素,又问怀素:“你的草书除了老师传授外,自己有否获得感受?”怀素道:“贫僧有一天傍晚,曾长时间地观察夏云的姿态,发现云朵随着风势变化莫测,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龙翻腾,或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或如大鹏展翅,平原走马,不胜枚举,美妙无穷。”颜真卿说:“你的‘夏云多奇峰’的体会,我闻所未闻,令我增加广识,‘草圣’的渊妙,代不乏人,今天有你在,后继有人了。”
  他晚年患风痹病,於贞元十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怀素狂草的师承,追溯到张芝,索靖,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他的狂草比起二王的草书,更“狂逸”。
  任华诗道:“古来草圣无不知,岂不知右军与献之,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任华又说:“张老颠殊不颠於怀素,怀素颠乃是颠。”贯休云:“张颠之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这说明怀素“以狂继颠”。“狂草”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怀素的狂草,把篆书,隶书,蝌蚪文,虫书,稿草,章草,飞白等笔意容纳在其中;所以有人说:狂草的瘦劲朴野,则出於虫,篆;点画波发则出於八分;转換背向则出於飞白;沈着痛快则出於章草。
  黃庭坚曾说:数百年来,只有三个半人懂得这个道理。这三个人就是张旭,怀素和黃自己,苏舜钦只能算半个。他又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草书是由行书发展而来。后汉时的张芝,学崔瑗,杜度的草书之法,创变成了“今草”。后来王羲之在张芝“今草”的基础上除去了一些章草的波磔,结合楷书笔法创了王羲之派“今草”(行草)。王献之又在其父“行草”的基础上,变方笔为圆笔,字画更为秀媚流畅,便变革为“破体书”。唐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道: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随着中国书写工具的进步,发展到秦末汉初,王次仲化隶为楷。继有“张芝草圣,钟繇隶奇。”
  怀素的狂草,脫胎於张芝,王献之的“一笔书”。“一笔书”即字字相连,一笔而成,多用中锋,融合圆字,一气呵成。怀素圆而长的笔画,有“春蚓秋蛇”,“奔蛇走虺”之趣。顾复平生壮观评怀素说:“千文,自敘,苦筍帖,有春蚓秋蛇之意,变化不可端倪,险绝也。”

  孙过庭书谱云:“观乎悬针垂露之異,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奇,临危据高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这些姿态在怀素“自敘帖”中都有表现。

  五代贯休(832-912),唐代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即今浙江人,所作的“观怀素草书歌”:

  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
  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於草书朽。
  颠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
  铁石画兮墨须入,金尊竹叶数斗余。
  半斜半倾山衲湿,醉来把笔狞如虎。
  粉壁素屏不问主,乱拏乱抹无规矩。
  罗剎石上坐伍子胥,蒯通八字立对汉高祖。
  势崩腾兮不可止,天机暗转锋鋩里。
  闪电光边霹雳飞,古柏身中蟠龙死。
  骇人心兮目视瞁,顿人足兮神辟易。
  乍如沙场大战后,断枪橛箭皆狼借。
  又似深山朽石上,古病松枝挂铁锡。
  月兔笔,天灶墨,斜凿黃金侧锉玉,
  珊瑚枝长大束束,天马骄狞不可勒。
  东卻西,南又北,倒又起,断复续。
  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着枣木槊。
  怀素师,怀素师,
  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嶽孕灵。
  固宜须冷笑逸少,爭得不心醉伯英。
  天台古杉一千尺,崖崩劁折何崢嵘。
  或细微,仙衣半拆金线垂。
  或妍媚,桃花半红公子醉。
  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与笔兮书大地,
  乃能略展狂僧意。
  常恨与师不相识,一见此书空歎息。
  伊昔张渭任华叶季良,数子赠歌岂虛饰,
  所不足者浑未曾道着其神力。
  石桥被烧烧,良玉土不蚀。
  锥画沙兮印印泥,世人世人爭得测。
  知师雄名在世间,明月清风有何极。

  这诗把怀素歌颂得超逸往古,直是仙人。
  “东卻西,南又北,倒又起,断复续”,怀素的书法,就是这样的醉狂,难以捉摸,千姿百态的变化了。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点点心灵

福从天降 ✍余卓雄

谈天说地

武侠文化 ✍于中旻

寰宇古今

探寻 ✍史述

点点心灵

集中营记(一)陷入战爭中 ✍曲拯民 译

寰宇古今

耶稣的腳印(三)艾.凯伦 ✍殷颖

艺文走廊

偷得浮生半日閒─岭南之风 ✍国樑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巴塞隆拿印象 1 ✍郭端

谈天说地

敦煌石室中的一首古老圣诗 ✍李志刚

艺文走廊

月的遐想 ✍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