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哥窟(下)
班帝士瑞宮 Banteay Srie
离吾哥窟二十五公里的班帝士瑞宮,又名女皇宮,在公元967年左右Rajandvaman II 和Jayavaman V 两位国王时代建造,供奉印度教的湿婆(Siva)神,神殿向东,內外有三层围牆;第一层45X110公尺,第二层38X42公尺,第三层24X24公尺,用质地坚硬且不易风化的红色石英砂岩建成。殿內的雕刻细致,虽历多年的风雨,其雕刻至今仍保存其鲜明亮丽,是吾哥建筑群中雕刻最精美的,也是柬埔寨艺术的最完善精彩的作品,其典雅精致的风格,被誉为“吾哥艺术宝石”(Jewel of Angkor Art)。
相传班帝士瑞宮是由当时的一位大臣所兴建,为不冒犯国王,便将比例缩小,门的高度也只有一百五十公分,所以人们通过时皆要弯腰屈背而入,因为这纤小细致的建筑,是供奉女神的神殿,故有”女皇宮”之称。
神殿中的门楣,框柱及壁上的装饰,皆刻有“毘湿奴”(Vishru)神座骑的金翼鸟“加鲁达”(Garuda)和“阿帕莎拉”(Apasara)女神,雕刻极精巧细致,在视觉上似乎大大地減轻建筑石块的巨重,几乎会使人感到轻盈飘渺。神像容貌秀丽,口角稍露淡淡微笑,气质优雅娴靜,可与达芬奇的“蒙娜莉莎”媲美,所以又有“东方蒙娜莉莎”的美誉。法国名雕刻家罗丹(Auguste Rodin)见到时曾说:“这给人带来了惊讶的美感。”当时的工匠,用较为深雕的形式,刻出突显女神阿帕莎拉的丰满热烈胴体,在这热带不同角度的阳光中,更显出多种浮光掠影变化,使那丰腴的曲线更加美妙,加上那动人的淡淡笑容,给人带来了一股溫暖。女皇宮里的阿帕莎拉神态婀娜多姿,熠熠生辉,是吾哥建筑群中的女神像之冠,令人叹为观止。
班帝士瑞宮虽早在公元1914年被发现,但要到1924年才重修整理。若有机会到这里遊览,不要因其面积细小而草草观赏,最好长时间逗留,慢慢咀嚼,在不同的阳光中欣赏。
涅盘寺 Neah Pean
涅盘寺(Neak Pean)真正的意思应该是“两蛇盘绕”。整个建筑布局的中心,是一个浮於水池上直径十四公尺的圆形基台,像一个孤立的岛。基台分七层,逐渐向中心点缩小。(图)
涅盘寺建於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也是修建巴扬寺的闍耶跋摩七世修建。这位统治者从印度教信仰转为大乘佛学,带给吳哥文化许多內省的精神,审美上內敛靜定,在原有的肃穆严整里,加入了宽恕和包容的气度,是吳哥美学的巅峰。
涅盘寺一片平坦,沒有高耸的建筑。被树林环绕,不容易被发现。水池呈正方形,石砌,池缘高出地面不多,水池內缘卻有石阶,可以走进水池。吳哥的水池,护城河,都是建筑规画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凡和水有关的周边,都有可以下到水中的石阶。热带地区,沐浴是生活里重要的仪式,至今在柬埔寨各处,仍然可见男男女女在水中沐浴淨身,儿童裸体跳跃於盛放的莲花莲叶间,犹如神话。
就这么小小的神庙,在水中央,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亭亭玉立,美得像一颗水中明珠。
大水池中央,有个小岛,岛上只有一座仿造“须弥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庙,石塔上雕刻两只缠绕的巨蛇王(Naga),小岛东侧还有一座白马雕像,而Neak Pean的意思是“盘绕巨蛇”,就是取自岛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
亚华尔曼七世(Jayavarman Ⅶ)在位时期,积极进行各项建筑工程,史学者认为他在位37年中,以攸关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为第一优先,包括盖水库,铺路修桥,建一百十所驿站,一百零二所医院,其中涅盘宮(Neak Pean)算是一座寺庙疗养所,在当时是个大医院。
吾哥窟掠影
而大水池(被称为圣池)四边各连接一座小水池,而大水池的水得个別通过四座雕有象(北方─代表水),马(西方─代表风),狮(南方─代表火),人(东方─代表土)。当时的人们在主池底部种满药草,雨季池水涨满,药草於水中自然分解而成为药池,药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代表阴器的扁平凹槽,再由各出水口流出,底下设有莲花座,病患便跪在这里以药草水淋身治病。由於四座小水池据说有不同的疗效,病人分別被判別病症,将遵循指示去做药水浸泡。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盖屋顶,还雕刻着诊治病人,按摩的图像。
普力坎寺 Preah Khan
Jayavarman Ⅶ 建造这庙,为纪念自己的父亲。有人称呼Preah Khan 作“父庙”。
普力坎寺佔地甚广,从东,西任何一道门进入,向对面走,会穿过一层又一层的石门,彷彿永远都走不完。走出主道旁的空地,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废墟的画面,不是一道颓牆断壁,便是给青苔侵佔了的建筑遗跡。看完 Ta Prohm 但被那里车水马龙的遊客潮吓怕的遊客,可以跑来 Preah Khan ,靜心缅怀吳哥文明。
* * *
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得前书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