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谈天说地 ✐2018-01-01

《沉默》之“不可说”的境界

─“唯独信心”的深度探索─

殷颖

 


沉默的回声

  沉默影片虽在台湾拍摄外景,但电影上映时票房不高;不仅观者不多,影评的回响也少。香港放映后,观众的反应与评论,均远超过台湾。极可能台湾大多数人正被锁在某种意识形态中,无心顾及。香港观众颇多,影评如潮,“德慧文化图书有限公司”收集了一些书评,影评,出版了沉默的回声。从“历史与场景”,“影像与文本”,“信仰与神学”到“声音与行动”,深入探讨多种相关的思维与视角,反覆敲击,破解隐藏的沉默,並挑选刊载港,台十八位影剧评论者及神学,哲学作者之文章。如此,便能打破沉默的声响,並绽放了光亮?似乎並无成效。
  沉潛的仍沉潛,沉默者也仍沉默。读者对文本与观者对影片,虽发出多种回响与反思,然沉默者恆沉默,沉潛者恆沉潛。这些深度的思索,或许各別寻获了一些蛛丝马跡与线索,对真正的“沉默”,似仍遙不可及。“上穷碧落下黃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些“回声”,皆为有形之反射,真正的“沉默”,卻“不可说”。
  “沉默”无法落入人的言诠,更难以突破人有限的思维。一个形而下的,囿於受造者之意识,怎能试图了解那无法解说之,形而上者的“不可知”境界?勉強说出来,皆“为赋新词強说愁”而已。
  圣经中有两个人,得到了一些“天国”隐密的启示。一为使徒保罗。他坦言:

“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我认得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祕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为这人,我要夸口;但是为我自己,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並不夸口。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因为我必说实话;只是我禁止不说,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於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哥林多后书12:1-6)

  另一位使徒约翰,也得到了许多启示。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约翰写信给亚细亚的七个教会;但愿从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和他宝座前的七灵;並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脫离罪恶,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祂父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並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启示录1:1-6,9-11)

  这两位主的使徒,都得到了主的启示。不同的是,使徒约翰是要将得到的启示写出来,公之於世,这就是圣经最末一卷书启示录。此书是以预言的方式,以人能懂的语言,文字写出来的,目的是要给当时的七个教会,以及后世的许多教会作为儆诫。约翰是以当时人可以了解的语文记录下来,目的是要后世的人读。虽然,读过此书者各有不同见解,诠释的书籍也汗牛充栋,比圣经中其他各卷更多;但也言人人殊,各自认同自己的领受,而莫衷一是。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中所得到启示,卻是“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保罗表示他被提到乐园之中,在第三层天上,保罗究竟是在身內还是身外,他自己也不知。
  这二人所得到的启示,约翰是要将所得的启示公开,他便要使用人所能了解的语汇,转述给人听,並将新天新地的铺陈,以人世的经验陈述,让人可略窥天国的端倪(启示录21:10-20)。但保罗所见到的则仅限其一人,故“不可说”,也无法说,因说了世上之人也不懂。是人不可知晓的境界。对一般人来说是隐秘的,是人所说不出来的。在人的经验中,找不到认同点,所以说了也是白说,故“不可说”。因作为受造之人,是极其有限的,创造之主将人造成什么样子,人便是什么样子,受造者安能突破已被造成的自我?因此有许多事情,受造者只能接受並相信,卻绝对无法透过人的思维,理性与经验去了解,更不可将人意(人性)中,所有的一些意识(如自由,民主,人权,人道等等)以之向创造主作出诉求与理论,因这些理是受造者之人的“理”,並非创造者之理。愚昧的人,有时是不自量力,也太超越受造者的立场了。
  据此,神的“沉默”,人可以理解吗?如勉強认为可以,便真太自不量力了。人,只能谦卑伏俯在主前,以单纯的“信心”来接受神赐予的一切。这,正是路德所说的“唯独信心”,以及个人多次在论述中提到的“大信若盲”。
  “沉默”,可以突破与解释吗?如果可以,上帝便不会“沉默”了。神在这本书中的“沉默”,卻早已在“沉默”之外,向人宣示了。按圣经中的圣经之约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节中,已明明白白地向人启示了。
  读(观)者可在沉默作者远藤周作的“沉默之碑”上,题写的两句诗中,找出此书的答案:“人,是那样的悲哀。可是,主阿!海卻是如此的碧蓝!”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80103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