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谈天说地 ✐2016-02-01

心狠手辣

刘广华

 

  俗语说,做人不可以太绝,尤其是当你得势的时候,总要手下留情。因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明天如何,沒有一个人可以预料。可惜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想,相反的,有些人一朝得志,就丧尽天良,六亲不认,排除異己,心狠手辣,恶毒用尽,禽兽不如。本文特別讲述,在我们大中华的历史上,有一个暴君就是这样的人。读者可能会马上想到,这个暴君肯定是秦始皇。错了!原来这个暴君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四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北京,古称燕京。笔者曾经在前文“心胸浅窄”谈论过朱元璋,当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后,第一步就是使用心狠手辣的办法屠杀了所有曾经帮助他打江山的功臣,大多数是武将。他的第四子朱棣完全遗传了他的心狠手辣性格。当朱元璋登基的时候,就是洪武元年,立世子(即长子)朱标为太子,但是朱标命短,还未继位就病死了。朱标死后,朱元璋沒有从他其他的儿子里面选立继位人,卻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嗣君。朱允炆登基后,是为明惠宗,又称惠帝。惠帝品性仁慈,颇得民心,但是为人软弱。於是燕王朱棣野心大起,带兵南下,最后攻陷南京,篡夺皇位,是为明成祖,大明第三任君主。


方孝孺

  朱棣即位后,立刻进行大屠杀,排除所有反对他或对他不满的人。首先,他追杀惠帝一家,皇后自焚而死,惠帝失宗,不知下落,至今仍然是历史之谜。民间传说惠帝化装僧人,逃往安南,即今天的越南。据说,只要明成祖怀疑那一间庙堂窝藏惠帝,就把那间庙堂的僧人全部杀光。后来大明攻克安南之后,传说明成祖下令在安南各庙堂追寻惠帝,惠帝因此化装平民,逃往暹罗,即今天的泰国。跟着,明成祖开始屠杀所有不肯归顺他的旧臣,並诛九族。所谓九族,包括:一,父族四,即自己一家,出嫁的姑姑以及她们的子女,出嫁的姊妹以及她们的子女,出嫁的女儿以及她们的子女;二,母族三,即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以及她们的子女;三,妻族二,即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其中有一个旧臣,名叫方孝孺,明成祖下令诛他的十族,真是惨绝人寰。第十族包括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令诛十族的暴君。

  为什么明成祖要诛方孝孺十族呢?因为明成祖要方孝孺写即位书,方孝孺不但不肯写,而且还在纸上写上“反贼燕王”,写罢将笔掷在地上,大骂说∶“死就死吧,我绝对不写!”燕王光火了,大怒说∶“既然你不怕死,本王要你死得最惨!”随即下令用刀将方孝孺的嘴割开,一直割到耳边,然后把方孝孺关在监牢里。跟着下令诛方孝孺十族,被诛杀的人共有873名。最后下令将方孝孺当众凌迟,凌迟是中国古代最残忍的刑罚,俗语叫做砍千刀,又叫做碎屍万段,行刑时用刀将犯人的身体一段一段的宰割,目的是要犯人死得极其痛苦,惨绝人寰,目不忍睹。方孝孺死时,年纪只有四十六岁。

  当燕王领兵南下的时候,效忠惠帝的兵部尚书铁铉死守济南,即今天山东省的省会,曾经屡次挫败燕军,几乎生擒燕王。燕王登位为明成祖之后,将铁铉带到京城受审。铁铉廷立不跪,明成祖下令将他胸前的一块肉割下,用火烧熟,塞进铁铉的嘴,要他吃下,並问他好吃不好吃。铁铉面不改容,吃下之后,厉声回答∶“恶贼!忠臣的肉有什么不好吃?”明成祖大怒,下令立刻将铁铉当场凌迟,铁铉至死还大骂明成祖是禽兽。将铁铉凌迟之后,成祖随即下令诛铁铉九族。此外,明成祖还杀了无数的旧臣並诛他们九族,其中死得最惨的有下面几位:

  礼部尚书陈迪和他两个儿子一同凌迟,明成祖还下连将陈迪两个儿子的鼻子和舌头割下,塞进陈迪的嘴里。太常卿黃子澄和兵部尚书被诛三族,他们的妻子,女儿和媳妇全部给往妓院,每天接客二十次。当初曾经献议惠帝減削诸藩势力的戶部侍郎卓敬被诛三族,他的女儿被送往军中妓院给军人洩慾。佥都御史司中全家以及八十多名被牵连的亲属被杀,司中的身体则用铁扫帚来刷,直到皮肉被刷尽才死。曾经帮助惠帝抵抗燕军的胡闰被诛九族,因为胡闰大骂明成祖,明成祖下令将他的牙齿全部打碎,然后把他活活的勒死,兵下令把他的屍皮剝下,塞进干草,制成草人,吊在牌楼下示众。人人都有一死,最后,明成祖这个魔王也死了。可是,他死前遗旨要十六名妃嫔和数百名宮女生殉(即是陪葬),数目比他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所指定的还要多。

  明代一共有十七朝,十六个皇帝,因为其中的英宗复辟,即是曾经登基两次。可是,笔者读了全部明史之后,深觉好像一声歎息,因为在十六个皇帝之中,只有两个有才能。第一个当然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就是这个暴君明成祖朱棣,其他十四个都是庸才,不成气候。结果,使用心狠手辣得来的江山,最后被满州人夺去,建立大清帝国。为什么满州人那么容易入关呢?因为所有能夠建国的文武能臣,都被朱元璋父子杀尽了。这就是心狠手辣所结的果子罢!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60204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