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艺文走廊 ✐2015-06-01

人生四梦(三)

乐园梦

殷颖

 

  陶渊明与曹雪芹所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两个美梦破碎之后,接下来便要远驰欧洲,去体会一下与莎士比亚齐名之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梦境了。
  人类失去了伊甸乐园,是多么遗憾且不甘心的事,而亚当犯罪被逐出了乐园卻是历史事实(创世记3:22-24);失乐园史诗中,弥尔顿以万句长诗詠写了这个史实,诗作成为十七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

活着不只靠食物

  乐园(伊甸)梦是中国式桃源梦与红楼梦以外的新意识与新梦境;桃源梦与红楼梦的共同特点都是逃世与避世,伊甸梦则反是。弥尔顿积极勇敢面对现实,他对人性有深度刻划,将人类堕落与被逐出伊甸的原因以长诗抒写,细说人內心的掙扎及对恶者撒但的控诉,对人性有极深入的剖析,並代表人类喊出內心的苦闷,与面对失去乐园的痛苦。弥尔顿将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之境遇攤在真理之下,恶者以诱惑为网罟,瞄准人性贪婪盲目追求知识与易被情慾蒙蔽,故其所设立之网罟无往不利,不只将第一亚当成功捕入彀中,使其坠落,甚至令其被逐出了乐园,亡命荊榛大地。弥尔顿由心中发出怒吼,以无限眷恋並积极的企图,盼能由失乐园恢复对伊甸的向往。


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Adam and Eve Driven out of Eden, 1865
by Gustave Dore, 1832–1883

  他以清教徒的理想献身革命,欲推翻腐朽的英国王朝,故积极参与英国的宗教革命,投身政治,最终导致身心俱疲,双目失明,成为一个盲诗人。他也曾因革命失败而短暂繋狱,但旋获释放。之后他便全身全心投入史诗创作,以口述方式完成磅礴恢弘的史诗,写出旷世佳作失乐园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长诗。他在复乐园中,以新约路加福音记述基督在旷野受试探,深度描写人性与撒但第二次交锋之情慾的抗拒与斗爭;第一亚当因失败而遭逐出乐园,但第二亚当(基督)卻在第二回合中成功战胜撒但的诱惑,回复了乐园。评论家对二书之评价,多认为复乐园的功力不及失乐园
  在复乐园中,他強调人子基督以人性战胜恶者,由基督与撒但的诱惑搏斗中,证明人性也可战胜罪恶的诱惑。但且慢,基督只是以纯人性战胜撒但的诱惑吗?此处或有可讨论的余地。弥尔顿描写基督在复乐园中受试探,正如当初第一亚当在伊甸园所遭受的略同,撒但也是用当初试探亚当的老套来试探耶稣,因为道既然成了肉身,则基督的肉身便应与第一亚当的肉身相同,也应具有同样的弱点,昔日撒但在伊甸园中所使用的策略,以攻击亚当肉身及其情慾之弱点为主轴,即食与色;夏娃食了禁果,是因盲目求知与肉体的食慾,而亚当听从了夏娃进食,则是出於对妻子的爱情。所以这两样都为人性中最基本的弱点;庄子便说过:“食,色性也。”几乎无人可逃过此二关,但撒但以食相诱,基督卻饿着肚子峻拒了。


基督受魔鬼试探
The Temptation by the Devil, 1865
by Gustave Dore, 1832–1883

  基督战胜撒但是单靠人性吗?基督的神性在此时有沒有出现,是一个不易解答的问题。而基督胜过撒但,应非单靠人性的意志,而是上帝的话。“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当初亚当与夏娃不能拿出上帝的话来击败撒但吗?上帝已嘱咐他们:“只是分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2:17)所以当初亚当放棄了上帝的话,而导致溃败。基督的神性,也並非上帝口中像亚当吹的那口气,因基督自己就是上帝。

创造繁衍的真情

  弥尔顿也在他的复乐园诗作中,触及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一个历代圣经学者都不愿碰触的问题,即耶稣道成的肉身中,有否性的存在?因圣经中未曾提及,故保守的信徒咸认为不易提出此种问题,如提及则是对基督的亵渎,是不敬的,而且经上有话说:“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沒有犯罪。”(希伯来书4:15)“凡事”便应包括了“性”的试探,所以也应该可以交待了。
  但弥尔顿在诗中卻提出了这个问题,应是冒了大不韪。当基督在通过了第一关,不以食物受惑之后,便有撒但使者进言:“当以女色引诱”,魔鬼连忙摆手说:“不可,不可,圣子正如亚历山大,对女色不屑一顾,不可能在色情上越轨。”(见复乐园原书55页)这是一个大胆的说法,弥尔顿应受了十六世纪人文主义的一些影响,但他是一个改革宗的清教徒,在神学思想上应是很保守的。他诗作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应根据上帝对第一亚当的基本要求,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创世记1:28节),因此上帝才会为他再造夏娃,使二人成为夫妇,才可以繁衍后代。而第二亚当的任务,只是单纯的救赎,道成肉身就是为了要钉十字架,以死代替历代及普世的罪人,毋须繁殖,所以基督的肉身应对性免疫。而这些事最清楚的莫如撒但,所以在三个试探中,不用女色。圣经虽未明言,但弥尔顿的长篇史诗中,卻自然映现,亦可发人深思。

心灵深处的伊甸园

  “生而不近女色”应为一种特殊的恩赐,保罗既具此恩赐,但后世教会规定传教士(神父与修女)要以基督与保罗为例,不能婚嫁,卻是违反人性,因而后患无穷。
  复乐园是十七世纪弥尔顿的梦想,要回复昔日伊甸的美梦,他在撒但以三种诱惑基督均告失败后,梦想人应可再回到失去的伊甸园;当初第一亚当以人性与撒但斗爭,不战而降,俯伏在恶者的腳下,故被逐出伊甸园是必然的结果,而那个上帝当初为亚当建造的伊甸乐园还能回得去吗?上帝为第一亚当创建的伊甸园应该是在地上,而非天上(因亚当是造在时空中),人犯罪被逐出后,伊甸园便应已消失了。弥尔顿要回复的乐园,是指人心灵的乐园,而心灵的乐园,也应是以地上伊甸为蓝图的一个梦。人一直在做这个梦,所以弥尔顿应是代表所有基督徒(十七世纪以前的)所建构的一个梦想,但这个梦应也早已破灭且消失了。
  弥尔顿理想的心灵乐园是什么样子呢?可能是创世记第二章里所记录的版本吗?十六,十七世纪的信徒乃至二十一世纪的信徒,大致也应还在做这个相同的伊甸美梦吧!
  这也难怪,就是基督时代的人所编织的伊甸梦,也与弥尔顿的梦差不多。当时的撒都该人不相信人死后可以复活,他们振振有词,以人间的伦理为理由与耶稣力辩,所举之例即为以色列人的婚姻制度:兄亡故后,弟应娶嫂为妻,为其留后。其所虛拟的情況是,七人皆娶过同一个妇人,如果人死后复活,此妇应归谁人为妻?(路加福音20:7-33)这是标准的伊甸的梦幻者,要将今世之时,空中的境況,作为复乐园的情景。基督当时立即将未来天国(乐园)的情況示知,即人在复活后,不嫁不娶(性別已消失),与天使一样(无性別。这是未来天国的大改变,时空中的一切均废止了(包括人的两性及所衍生的伦理关系)。这一切改变令人无法想像,难以适应,因为未来的天国梦,是今人无法窥视的。人不具备这种想像的能力,因那应为另一个崭新的人无法由知识,经验中联想的,不可知的天国梦。(下期续)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50601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