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乐趣飘送.音乐家 ✐2006-10-01


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稽谭

 

  音乐家约瑟.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贝多芬的老师”,“交响乐之父”,似乎是他的中间名字。
  海顿不像巴哈(J.S. Bach)和莫札特(Mozart)出身音乐世家,也沒有早获宮廷和教堂青睐;像生於旱地的嫩芽,从早就与生活搏斗。
  1732年三月三十一日,生在奧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罗泸(Rohrau),是个內陆的贫苦村庄。那里雨季会有河水氾滥,炎夏酷热,得防野火。他的父亲是个造车匠,造车给別人乘,自己无分,只与贫穷结缘;母亲原是当地富贵人家的廚房工。约瑟是他们第二个儿子。他从小表现音乐天才,五岁就会音调准确的唱诗。但家里的孩子继续出生,父母哪有可能供他去学音乐!他们期望他将来成为学校的校长,或作一名神职人员。
  有一天,有个远亲名叫法兰克(Johann Mathias Franck)来访,他是附近的海恩堡镇(Hainburg)学校的校长,欣赏孩子的天才,愿意收他为学生,就寄住在家里。那贫穷的好心人,自己孩子逐年增加,收入有限,吃住並不理想。不过,六岁的孩子受到基本的启蒙教育,学读书,写字,宗教並音乐。后来,海顿说:“我至死都得感谢他,他教导我那么多的东西,虽然我挨的打比吃的还多。”只是不能夠满足他对音乐的兴趣,像不能满足发育中孩子的胃口一样。
  就在这时候,柳特(Karl Georg Reutter, 1708-1772)来到海恩堡。他是新任维也纳圣司提反座堂(St. Stephen's Cathedral)的音乐指挥,发掘天才参加他的诗班学校。海顿的父亲同意他去。在那里的几年中,学拉丁文,写作,数学,器乐和声乐练习,很快学完了基本的作曲理论,要更上一层楼就不大可能了。不久,他的嗓音变了,对男童诗班歌唱团已经不适合。但何去何从?
  十一月的一天,十七岁的海顿,只有三件衬衫,一袭外衣,口袋里沒有钱,流浪在维也纳的街头。正在为夜宿何处发愁的时候,遇到了认识的诗班歌唱者司磐格勒(Johann Michael Spangler),同情他的困难,接纳他到自己的一间小阁楼,与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同住。
  不久,海顿在一个教堂诗班找到一个职位。有人借他一笔钱,找到房子可以托身,还有一架小钢琴;他白天收几名音乐学生,自己追求在音乐上进步,晚间戶外歌唱。如此勉強餬口之外,並在一年內还清借款。
  在这期间,他研习腓力.巴哈(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的音乐技巧,並在琴上弹奏,日有进步。
  在他住的房子,有一个颇有名为歌剧作词兼诗人;经其介绍,认识了著名的作曲家兼歌唱家溥波拉(Nicola Porpora)。在夏季,他结识了一些音乐界和文化界有成就的人,使他的作曲和语文有显著的进步。
  海顿遇到了奧地利的贵族芬堡(Furnberg)家族。海顿写的弦乐四重奏乐曲,颇受欢迎;流传既广,他的声誉也渐高。不仅他可以收更高学费,也在上层社会中知名。他写的奏鸣曲(Sonata)受到慈因伯爵夫人(Countess Thun)赏识,她跟海顿学声乐和大键琴。
  1759年,二十七岁的海顿,经过漫长的掙扎,有了固定的职位:经芬堡介绍,为莫尔欣伯爵(Count Ferdinand Maximillian von Morzin)乐团的指挥。生活免於忧虑,次年十月,海顿与玛莉亚(Maria Anna)结婚。新娘比他大三岁,不能生育,不解音乐,而且暴躁易怒,有时把海顿的乐谱垫烤饼干,伟大的作曲家很少家庭乐趣。
  莫尔欣伯爵的家道衰落,以至连十六人的小乐团也难以维持,到必须解散的地步。不过,海顿已经超越失业的顾虑了。
  1761年,喜音乐的爱斯哈滋亲王(Prince Pal Antal Esterhazy),是奧地利最有财富的王子,欣赏他早期的交响乐(Symphony),聘他为副乐长,允许等乐长出缺,将递补乐长。並有合约规定:他“将视为家族一员,並如此待遇,须穿制服,不得与低贱的人一同吃喝交谈”;还要“应王之命,谱写特別的音乐。”他接受了。这样,开始他在艾森司台府邸(Eisenstadt)的工作,长达三十年。(艾森司台府邸在维也纳以南约三十哩。)
  九个月后,亲王崩逝了。他的弟弟Prince Miklos继承王位,性喜豪奢,有“伟大的弥可乐斯”(Miklos the Magnificent)之称。身为乐长的海顿,深获宠信,待遇优厚,工作也极繁重。他得训练乐团团员,校核抄写的乐曲,负责乐团纪律,还得自己养护钢琴並调音。在这些以外,他写了大量的乐曲。自1766年,海顿为正式乐长。


Baryton

  弥可乐斯会一种古乐器巴瑞桐(Baryton),有六弦,四十条共振弦,形似大提琴。海顿得放下作曲,以六个月的时间练巴瑞桐,前后並作了175首相关的曲谱。
  海顿待人溫和,有爱心,帮助团员,有时得庇护他们,抵御宮廷中人员的欺凌妒忌,勾心斗角。团员们都敬爱他,称他“爸爸”或“爸爸海顿”。“爸爸”有多老?他刚过三十,自己沒有孩子。
  那是奧匈帝国时代,弥可乐斯王在匈牙利的境內湖滨,建造了一座新的堡垒,称为Eszterhaza。那里环境清幽,殊少尘嚣烦扰,他率随侍人员临幸,仿佛仙境;建有宏敞的音乐厅,夜夜演奏,使人乐而忘返。只是对於侍从人员和乐团,久离家人,而且那不是为下级人员设计的,居住条件並不舒适。有的旷夫想到他们在家的怨妇,向“爸爸”申诉,求他劝谏不如归休。海顿写了告別交响曲Farewell Symphony);演奏者受指示,当个人的部分奏完,吹熄蜡烛,陆续挟起乐器,一个个各自离去。到最后一名下台,善解音乐的王子,立即明白了弦外之音,第二天就下令打道回宮。


Eszterhaza

  虽然他沒有离开过奧地利,到1780年,海顿的声誉已经传佈欧洲。他的音乐在法国,早自1764年就颇为风行,別的地方也有人纷纷来信表示仰慕。维也纳的亚塔里亚(Artaria)出版他的曲谱。
  1786年,他应统治那浦勒斯和西西里的斐迪南王(King Ferdinand IV of Naples & Siciles)之邀,写了六首协奏曲。


莫札特 W.A.Mozart

  在维也纳,海顿认识了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比他小二十四岁。莫札特向海顿学了四重奏的作法,並将六部作品题献给他“亲爱的朋友”;海顿的作品,也受莫札特影响。二人建立持久友谊。
  1787至1789年,他应邀写了巴黎Paris)交响曲,可能是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以后继续写了另外五部,为法国人长久喜爱。
  欢乐不能为君王更多停留。1790年九月二十八日,弥可乐斯崩逝。继位的新雇主不喜爱音乐,遣散了大部分的乐团,只留下少数歌唱的,好参与宗教仪式;海顿几乎是支干薪的空头指挥;但给他丰厚的养老金,让他閒着沒有指定工作,好在也不限制他行动。海顿服事了累代的爱斯哈滋王家,终於还他自由身。


撒乐门
Johann Peter Salomon

  但用不着耽心赋閒。就在这时候,那浦勒斯王邀请他去;同时,英国撒乐门(Johann Peter Salomon, 1745-1815),波昂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成为伦敦有名的音乐演奏会经纪人。特地远来,以优厚的条件聘海顿前去。付给他三百英镑,写一部意大利歌剧。(几年前,约翰卫斯理在日记中写着:一年的食住加马的草料,是三十英镑。)另外还有交响乐,四重奏,圣曲,皆有厚酬並分利润。
  海顿沒有出过国门,年将六十,暮年远征,朋友们多数劝他不要接受。莫札特劝阻他说:“爸爸,不要去吧,你连人家的语言都不通。”海顿说:“全世界都通我的语言!”音乐是世界语言。海顿选择接受撒乐门的合约。
  撒乐门劝莫札特同去英国,莫札特谢绝了。在与海顿和撒乐门一同午餐的时候,莫札特哭了,说是恐怕今生不能再相见了。海顿也挥淚相对。果然,不到一年,在海顿回来之前,莫札特逝世。
  1791年元旦,五十九岁的海顿到了英国。以后十八个月,在各地演出,都甚受欢迎。贵族亲贵,乐与他结交;约克公爵(Duke of York)邀他演出;威尔斯亲王,后来的英王乔治四世,两次命著名的画家为他绘像,悬在白金汉宮(Buckingham Palace),表示景仰。各大报纸,包括素称保守的泰晤士报The Times),刊载他每一场演奏的消息,家诵戶传。海顿其貌不扬,脸上有麻子,巨型的鹰钩鼻子,下面两条尺寸不足的腿。但英国贵妇们,为他疯狂,爭以一瞻丰采为荣。同年七月,牛津大学颁授他音乐博士。
  海顿步前代德国音乐家韩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的后尘,征服了英伦爱音乐群众的心,凯旋维也纳。


贝多芬 Beethoven

  1792年,海顿离英去德国,爱斯哈滋王要这位名音乐家随行,参加法兰西斯二世(Francis II)在法兰克福的加冕典礼。路过波昂,有人介绍二十二岁的青年作曲家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愿意去维也纳,接受他的教导。海顿同意了。海顿立即看出他的潛力,说:“他将来要成为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我以称为他的教师而自豪。”不过,海顿指出贝多芬有多务不专的毛病,相处並不十分相得;而且海顿太忙碌了,也不能对他多作指导。
  七月二十九日,海顿抵达维也纳,真可说是满载而归。他的载誉不必说了,经济状況也大有改善;在维也纳郊区的宮本道(Gumpendorf)买了一幢舒适的房子。但更大的收获,是他行囊中,有一部撒乐门找到的旧圣曲词本,作者根据弥尔敦(John Milton)名著史诗失乐园中的创世记部分写成,可能出自当年韩德尔的朋友迪兰尼夫人(Mrs. Patrick Delany)手笔,原预备韩德尔作曲。海顿在伦敦西大教堂(Westminster)听过韩德尔的弥赛亚演出,震撼而敬佩,希望自己也能有类似的作品。
  1794年一月,海顿再访英国,造成了更大的欢乐热潮。朋友们和王族,都希望他留在那里。但海顿谢绝他们的盛意。他在那里住到次年八月十五日离开英国,回到维也纳。
  现在爱斯哈滋王族的第四代,弥可乐斯二世(Miklos II)在位,他要海顿重组乐团,只是规模不如前,每年只作两次节期弥撒曲,事务清閒;並因为王常在维也纳,正合海顿的心意。
  1796年,西班牙的海港城市凯岱滋(Cadiz),委托他作“十架最后七言”,在受难弥撒中使用,要求每读一段经文,有十分钟音乐间奏。至今仍然为人採用。
  生活安定舒适,沒有工作压力,似乎不是激起创作热力的环境;六十多岁的海顿,情绪陷於低潮,颇有灵感蔽塞的趋势。他同贝多芬谈起;学生递给他一本圣经,告诉他,圣经是灵感的泉源。他问:“从哪里读?”贝多芬说:“起初!”
  “起初...?”
  海顿想起了埋藏的宝贝,几年前伦敦得到的迪兰尼词本。他请维也纳的随怡腾男爵(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 1733-1803)翻译成德文,据以构思作曲。海顿的生活敬虔,以后两年,更是天天跪在神前祷告,像失乐园的作者弥尔敦在卷前的“祈求”,愿圣灵煦育感动引导。据海顿自己说:他在作曲的时候,确实感到神的同在,启示他,经历属天的喜乐,长久不忘。

  圣曲创造Die Schopfung)完成了。以德文(Die Schopfung)和英文(The Creation)出版。
  1798年四月和五月,在维也纳的施华新堡宮(Schwarzenberg)乐厅半公开演奏数场,获得极高的讚赏。次年三月十九日,由海顿亲自指挥,在维也纳剧场公演,群众大为轰动,而且感受敬畏的气氛。在英国,及欧洲其他城市演奏,也都十分成功。
  受到鼓励,海顿作了另一圣曲四季Die Jahreszeiten)是根据汤牧生(James Thomson, 1700-1748)所作的“四季”诗,也是由随怡腾翻译,於1801年完成,同样的大受欢迎。这是海顿的两部名世傑作,至今仍然演奏不辍。
  1808年三月三十一日,维也纳全市热烈庆祝海顿七十六岁生日,演奏最受欢迎的创造。演奏到一段,海顿在位上举起手来喊:“这是上面来的信息!”贝多芬也在场,前来跪在海顿腳前,亲吻这位旧日教师的手。海顿自己也深为激动,不能等到演奏完毕,即离席而去。此后,海顿未再公众前露面。
  1809年,拿破崙的法军与奧国交战。五月里,围攻维也纳,炮弹落在海顿住宅附近。拿破崙派卫兵,驻在门外护卫。一名法国军官,来晉见困臥病榻的老音乐家,极道仰慕之情,並唱了创造中的一段。风中残烛的海顿,落下了欢喜的眼淚。不久,那名军官战死了。几天后,海顿於五月三十一日逝世。他的脸上,表现安详的光辉,含笑脫离肉身。

  海顿的乐风明快,旋律优美,有巴洛克(Baroque)风格,宗教性的超脫,源於他的宗教信仰和敬虔生活。他曲谱中使用的超強音ffffortississimo),是音乐史上的首创。
  海顿的原则,不是为取悅群众,不是为自己发达,而是为荣耀神和造就人而作。在半个多世纪的音乐生涯中,作品甚多,包括交响曲,四重奏,歌剧,圣曲,协奏曲,奏鸣曲,有许多创新的技巧,为西方音乐留下深刻的印痕。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61022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