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5-10-01


英国首遣特使谒见干隆

史直

 

  幼年,时屆北方军阀割据下屡有內战,苛捐杂稅,民不聊生,家中来访的先辈频谈清代康熙和干隆盛世,大有今不如昔之感。

  康熙即位时年仅九岁,他秉性好学,读书认真,尊孔孟,延师读宋代理学,重用汉人。及长从师耶稣会士,习天文地理,拉丁文,出巡或出遊总有西籍会士相从,以便询问西方学术。康熙着整历法,设观象台,编写“康熙字典”。太孙干隆自幼聪敏,最受祖父珍爱,养於禁宮,日夕教导,因此爷,孙间的感情深厚。康熙在位六十年而逝。雍正似不及父,更不如其儿子干隆,临朝十三年即病逝。干隆承大统时年约二十五岁,享国六十年,不欲強过其祖父,乃让位於太子嘉庆,四年后卒,享年八十九。
  康熙以下两代,书法超人,落笔浑厚敦重,以山东曲阜孔庙和孔府里匾额最多,尤以干隆,举凡文物的搜集,其上必有批语或诗赞,读看之余实甚赏心阅目,料想多人必有同感。


清圣祖(康熙)

清高宗(干隆)

   干隆文治武功盖世。文治方面,首见於进士及第者人数最多。历代皇朝每三年一京试。干隆好学而爱才,有时三年內举行考试两次,其间书法家之多也属空前绝后:孔继涑,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刘镛,郑板桥等。他着纪晓岚等编写“四库全书”兴建七阁藏之:北京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其他五个阁分建於奉天(沈阳),扬州,镇江和杭州。清代疆域之广大也是中国先前皇朝及民国时代所无(蒙古帝国时期例外)。台湾,伊犁,黑龙江北岛苏里江东等原为中国之地。武功的效果可见於疆土之广大。
  干隆时期堪称中国史上的太平盛世,唯在中国领土以外列強们卻在从事海上和新大陆的爭夺战,不为清廷所察觉与关注。

  早在十一世纪即西方所谓中古时代,亚洲突厥语系的大食国西移,打进小亚细亚,东罗马帝国频受威胁。到了中古时代的末期,即十四世纪,強大而宗伊斯兰教突厥语系民族所建的王朝奧吐曼(Ottoman)帝国強大,疆域橫跨欧,亚,非,遮断了和东方各国的贸易,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香料。所谓香料指的是调味用科,例如咖哩,姜,茴香,桂皮,花椒,芥子,胡菽,丁香等。首先到印度的是葡国的华斯寇,那时西方国家还未有攻佔或长期侵略与殖民的企图。比华斯寇早约百年远航印度洋的郑和岂非也为了发展贸易?葡国来人贿赂了都使黃庆租用澳门,时在明嘉靖年间。此时英国人进入美洲,领地维直尼亚,自好望角东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卒成为英国殖民印度的先驱。
  干隆六年(1741),帝俄势力经比令海峡东进阿拉斯加。
  干隆十九年(1754),法国联台印地安人和英国打打停停的战爭五年,法势力遂后败退,印地安人被杀与被制服。美洲原为印地安人世居之地已极显明。
  干隆三十五年(1770),航海家柯克在澳洲东南部登陆,插英国旗於其上,宣布澳洲为英国领土,並命名“新威尔士”。
  干隆四十一年(1776),美国宣布独立,脫离英国的统治。英国四年的讨逆战败北,只得放棄美国。
  印度的蒙兀(Mogul Dynasty)王朝全盛时直辖印度全地及阿富汗,二百三十年后衰,英国乘虛而入,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名义在同年(1776)取得印度的统治权。
  英国在失掉美国,控制印度,佔领了澳洲的姿态下派出专使前来试叩中国贸易的大门,时在干隆五十七年(1792)。
  试查清史,始知中国与葡,英两国贸易的初期,每年以药用为名(止咳,痛,腹泻)限二百箱鸦片输入,但实际已每年进口四千箱以上,由东印度公司专卖。 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每年进口量高达两万箱,白银外流千万两,其戮害国家经济和健康且不说,並带来“鸦片战爭”的浩劫!若当时干隆肯与英使做贸易上的谈判,中国逐年的鸦片进口必定有所控制。
  英国专使一行到达北京在次年(1793)八月,那时干隆适在“热河行宮”,是为清廷避暑,狩猎之地。另一个是圆明园,那是避喧听政的地方,又名夏宮。

两个宮苑

  行宮和夏宮,依清史所记,都始建於康熙年间。行宮纯中国式,夏宮是中西参半。西式建筑归功两位耶稣会士:郎世宁,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入北京;蒋友仁,於干隆十年(1745)到北京。唯北京西山一带的金太宗(南宋初期)时已建有行宮,到元末始废。明成祖在此也修筑了园林。满清入关,顺治以此为离宮,此后续有增修各成为后来圆明园的一部分。倘非英法联军烧圆明园(咸丰十年即1860),此处应为世上最豪华,独特,中西合壁,佔地最广的宮苑。此地路近,故为清廷常临之处。热河行宮路远,每年夏天只去一次,停留时间较长。


行宮中的煙雨楼

  热河行宮又名承德离宮,在北京东北约二百公里,今承德市北约五公里众山环抱中,佔地十万亩以上,周围的围牆约十多公里,內有亭台楼阁,宮殿轩榭,草原林泉,瀑布湖沼。因它去北京甚远,遂逃过三次浩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文革)。康熙命写此处有三十六景,干隆则加写三十六,成为七十二景。论建筑,它比圆明园逊色,若论天然风光则远胜多矣。
   正门取名丽正门,有匾,门前石狮一对。次入午门,最后是正宮的大门,上悬“避暑山庄”橫匾,康熙的手笔,由此连接全部宮牆。


正宮橫匾“避暑山庄”,康熙手书

  正宮的前部大殿其上悬有“澹泊敬诚”橫匾,是上朝和举行庆典,集筵之处。其背后是皇帝的书房,上悬“四知书屋”。第三排为寝宮,正房有“煙波致爽”四字,其左右各为九间,名曰“照房”可能取向阳之意。它与一所楼房相联自成院落。寝宮不远的后面又一座楼,名云山胜地,登楼北望林峦湖山,风光尽收眼底。正北与大湖相接:澄湖,镜湖,如意湖,上湖,下湖。五湖环绕处有高地和邱山,各有名胜称谓,湖心和湖畔有水心榭,居园芳,煙雨楼,狮子林,金山亭,热河泉,万树园等建筑和名胜。五湖之北高地有文津阁和春好轩两座楼房。另外有庙宇三座,清帝进香祈福处近在咫尺,不须远求。


正殿


“煙波致爽”厅


水心榭

英国特使


马加特尼伯爵

  失掉美国的英王乔治三世,得到清廷的同意,特派专使马加特尼伯爵(Earl of Macartney, 1737-1806)乘专船於1792年九月间在英国启程,路上访问各地,於次年八月船抵大沽口。
  依清史所记:清初入贡的国家有朝鲜,琉球,安南,老挝,暹罗,苏鲁,每年一次到每十年一次不等。每次贡使限一百名,但只准二十名进入北京。此次英国专派特使似获清廷殊遇,除了准予六十名入京外所有食品全由清廷免费供应。这六十人包括副使,文官,通译,乐队,骑兵,炮手,步兵,仆从等。
  依马氏的日记:入跪拜之礼英方即难接受,西方吻手背的习惯也不合中国习惯,为此事双方交換意见多日,始決定用屈一膝的方式。时值庆典日,马氏率随员到达行宮门外,与清廷官员列队等候。驾到,见干隆帝乘抬轿由十六人扛行(见图),过处臣民不敢仰视,马氏一行屈膝相迎。


干隆进入避暑山庄

  帝入圆幕,马氏等随行,被召入正殿。他与副使等沿石级而入,捧呈黃金与钻石装饰的书信匣,內有国书进呈干隆。帝收取后,还赠马氏白如意玉一件。马氏当即介绍其副使,是一位法学博士,他屈拜后赠干隆汽枪两枝,帝遂回赠他绿色如意一件。其他随员各得赠物,並赐宴於正殿。清廷官吏在右,外宾在左,仪式隆重,饮食精美。干隆祝饮,亲斟米酒,两使趋前拜领祝嘏,一饮而尽。干隆垂询英王年岁及王室情形。马氏又记:帝年虽矍铄,八十二高龄仍如六十岁的年纪,然威仪凜然,卻是十分谦和可亲。马氏仰观环视,深感建筑的结构,色调的调和,陈设的华贵,无不巧妙精美,並非欧洲一般王宮所可及。陪筵的有西域或中东伊斯兰教国的六位大使。席间在台前有摔角和杂技表演。


马氏既未下跪 干隆也不肥胖
英国画家James Gillray(1757-1815)笔下的马氏进谒干隆假想图

  干隆既知马氏以旅遊为乐,即命宮苑各地开放俾由国宾们尽览其胜。
  次日,马氏一行到正殿入招待室进早点,等候干隆进寺烧香启行后才开始园遊。卫士,乐队,仗仪兵持旗,罗,伞,扇,列队等候。仍乘十六人抬轿,干隆见马氏在侧,命轿夫停,和他交谈,毫无傲色。马氏见干隆对下属也是如此,深感钦佩。
  一如今日的导游,国宾们愉快畅遊竟日,见各处管理保养有序,草原高低处林木参其间,有似英国乡村景色,在松林夹道的尽处见有大湖,晨雾未升,对面茫茫一片。全体登遊艇,见內部装璜豪华美丽,有美玉宝石的雕凿品,瓷瓶,漆器工雕等珍物。又见欧洲出品的太阳仪,钟表,自动乐器等。遊艇悬有鲜明的旗帜,艇后有多只小艇尾随,供从者所需,也悬有旗帜。每到一处,便上岸遊览,见有假山奇石,林泉荷池,亭台楼榭和雄宏的宮殿,如此上下约四五十次之多。
  依马氏的日记:八月五日抵大沽,八日到热河行宮,最后一次畅遊山庄是在九月十五日,於十月十日北京南上舟山,共滞留中国北方两个月又五天。

逐客令下

  英特使一行到大沽时由三品大员派船相陪,清廷派出直隶总督为代表前来接迎,溯白河而上直达通州即北京东郊。北上,南下,陆上的车马不计,大小船只四十余艘,护送人员在一千名以上全是浩荡已尽地主之谊,清廷为此预算为每天化费五千两白银,但马氏的估计至多一千五百两,往返舟山官役六百人的犒赏尚未计算在內。清廷认为对英使的特访恩厚已至。
  十月三日马氏晤清廷的代表(何人我查不出)於圆明园,他重申此次访问中国的任务,但首相支吾以对而言他,強调北方已寒不如提前南下返国,言下颇有逐客之意。
  次日,他被召入宮做最后一次的拜会,依马氏所记,依时入天安门,午门,太和门逕上太和殿,苦等三小时,首相(马氏称代表为首相)和诸大臣才到,此时干隆仍在热河未归(故意?)。清廷有赠物予马氏及随员,各用黃锦包裹,並将干隆帝致英王的“敕谕”交与,共两件,全文约一千五百字並有拉丁文译出。马氏将致首相的私函交出,对首相及各大臣也有赠品,唯被拒受,此已说明不欲和英国通好或通商的先兆。

   马氏致首相的私函综合了他多次的要求和愿望:
  1. 请准予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各地通商的方便。
  2. 设商品仓库於北京。
  3. 准予英人在舟山居住。
  4. 在澳门享受葡国商人的同等待遇。
  5. 澳门到广东的货物予以免稅。
  6. 对已在广州居住的英国人准许长期居留,不再征稅。

  干隆“敕谕”的要点如下:
  1. 天朝之国物阜民丰,故不需外藩货物。
  2. 华洋杂处有干天朝礼制。
  3. 果若开启通商,他国必效,将有不胜麻烦之虞。
  4. 有澳门一港对外藩贸易实感足矣。
  
   马氏出身苏格兰贵族。大学卒业於爱尔兰,加读伦敦法科,曾出使帝俄,订立“英俄联盟”协定,当选国会(下院)议员,先后督加勒比海各英属海岛及印度南部。出使中国谒见干隆时五十五岁。后来他入选贵族院(上院),督南非角城省直到因病退休,卒年六十九岁。
   清廷闭关自守二百多年,结果民智不开,风气闭塞,迷信积深,卫生,建设,国防等无不落后。国弱,间接导致外侮,才有了后来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1842),爱珲(1858),北京(1860),伊犁(1879),马关(1895),八国联军(1900)。五十年来除国防至上军事強大以外,几乎重走旧路。中国幸有邓小平一人,扭转局势,喚醒了民众,国家才有今日。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1019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