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钱者谈
浅谈清朝的货币
中国在商,殷,周期间,仍是一个內陆国家。起初,以海贝壳为贵,遂以它为货物交換的媒介品,应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唯在供应不足情況下,才加上兽骨和石刻的来作补充。及至进入青铜器时期始用铜铸贝状币代之。到了春秋时期改铸铲状的片子,有把手,带圆孔,便於穿绳。后来改铸刀状币,於战国末期改成圆形,正中留有圆孔,不久改成方孔,直到清朝告终为止。这种流行全国的小制钱,每千枚穿在一起,俗称一吊钱。光绪末期,有紫铜钱出现,体较大而厚,每枚标明“当制钱十文”字样。民国成立,铸新币,其值与清币同。
在青铜时期之后,铸币改用黃铜,那无非是由於铜之兼含锌,锡,铁等量之多寡,因色泽不同,遂有两种称谓。所谓紫铜应为纯铜,硬度不高,有节省铸造成本的长处。取粗铜棒切厚片,在模子中施高压,生产程序简而速。
收集旧币旨在纪念,有怀古的意义,如同搜集邮票,也是消遣的一种,並非当做奇货可居,候善价而沽。
清朝共有十代皇帝:
顺治即世祖(1644-1661),享国17年。
康熙即圣祖(1662-1722),享国60年。
雍正即世宗(1723-1735),享国12年。
干隆即高宗(1736-1795),享国59年。
嘉庆即仁宗(1796-1820),享国24年。
道光即宣宗(1821-1850),享国29年。
咸丰即文宗(1851-1861),享国10年。
同治即穆宗(1862-1874),享国12年。
光绪即德宗(1875-1908),享国33年。
宣统即溥仪(1909-1911),享国3年。
清朝的国祚共是276年。
清朝各代皇帝的铜钱正面一律有年号,背面有满文或特別的代表字,那是某地区铸造的符号。到了咸丰年间,外侮日甚,通货膨胀,始铸大形钱,俗称“大制钱”,以每枚当十文;后来又铸特大币,每枚当五十,当一百,甚至当五百,当一千文;货币之杂乱无以复加,其式样和种类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到了同治时代,除了小制钱继续铸造外,只出中号一枚当十文的制钱;光绪间也是如此。因此,光绪末期用压力机制的黃铜钱和紫铜钱,全带有“当十”字样,此习沿至民国。
制钱既然缺乏一个标准模式,所以即使同一皇朝所铸的钱,大小也不同,花式有別,字体也不一样:正楷,仿宋或钢笔式的字,原因是由各个铜矿自己做模子,清政府未设官方制造局。此情於光绪末期才有改变。
到了民国初年,中国始废小制钱。凡未被政府收回的小制钱,全部被当作废铜出售。否则民间用绳子将它编成几个,用在拉窗帘和帐子绳端上的把手和坠铊。在冬季,孩子们用几枚小制钱在方孔塞上鸡毛,做成毽子来踢,这是每年冬季室內最好的运动。
中日战爭期间,日本佔领军在华北各地搜求废铜,並下令各地捐献废铜。此后,小制钱在民间就成了稀有的存物。日军在青岛东镇建设了一间制炼厂名叫“大信”,煙囪数百尺高,日夜冒着含硫足以危害人畜和植物的白煙。他们的副产品是硫酸铜,就地出卖,纯铜锭运去日本。
纯铜(Copper)即紫铜,其纯度必在99%以上,二次大战时缺贵,国际间成交每磅高达1.4美元。今日供多於求,价约0.7美元。青铜(Bronze)和黃铜(Brass)因含別种金属,故缺市价。
在中国货币的发展上来看,国际间,权贵和高官间偿债和交易用的银,自始至终和流行全国的铜制钱,甚至后来民国使用的铜元,缺乏一种正式的兌換率。依往习,银元和铜元的兌換率,只凭紫铜和纯银在市场交易成交的价格一同浮沉。例如:每一银元可換取铜元220到280枚,至少民国初年的市场波动是如此。银元是以“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有孙中山的侧像,和民国三年以后,发行袁世凯的较大侧像,俗称“袁大头”的这两种为标准。成色较逊的是侵入中国市场的墨西哥鹰头银元和清朝发行的所谓龙元币,其上有字:
光绪元宝,光绪年造,TAI-CHING-TI-KUO,
造币总厂,库平七钱二分等字样。
以上两种墨币和清币的市值,等於民国银元的九成二,此由於纯银度不足有以致之。这四种银币我各存一枚,银的纯度可在色彩和敲击的声音上加以辨別。
中日战爭前,政府将银元废除,並以法币发行全国代之。由於抗战,无以举债,乃将银元运至英美等国,全部未曾收回,因此这些银元给西方政府和商人添了财富。苦的是中国人,一般家庭中,连一枚银元也不存了。
过去偶见旧小说中提到民间使用“纹银”或“碎银子”等名词。纹银又称马蹄银,纯度稍逊为93.5%。碎银子则形状不一,全以两为单位,官方使用的元宝和一般条银的纯度较高。元宝始於元朝,因此得名。每个五十两,其两端是翘起的。条银分十两,五两,三两,二两,一两等类,重量是标准的。光绪中叶,墨币鹰头银元侵入中国,而清廷也自设铸造所制造龙元。元宝,条银,纹银,碎银等始渐废用。
洪秀全起义於广西桂平,於咸丰元年(1851年)攻陷永州,建号太平天国,连陷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建都金陵,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十五年的短短期间,铸造的中,小制钱种类很多,但量都不大,今日应属稀见之品。钱的正面和反面的字各有不同:
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太平─天国圣宝─太平通宝。沒有满族文字。
南京城破后,洪秀全仰药自杀,太平天国於焉告终。
洪化是吳世璠的年号,他称雄只三年(康熙十七年即1678至1681年)。吳世璠是吳三桂的孙子。
幼读三字经今日还记这几句:
吳三桂,引清兵,
顺治入,据神京。
吳三桂是辽东人,明末任山海关守将,因为爱妾陈圆圆在北京为李自成所得,乃引清兵入关而致明朝告终。
张献忠和李自成皆明末流寇。先有张在成都称王,国号大西,后败於清军而丧命。李自成在明崇祯十七年在西安称王,同年陷北京,崇祯自缢於煤(景)山。李自成自北京西遁,被困某山中,遂自杀。
吳三桂自从成了清顺治皇朝的功臣以后,一度被封平西王,镇守云南,为清初四藩之一。
康熙初叶,四藩被废。吳三桂忿怒,在西南招兵买马,攻取了西南四省,国号周,自称帝王。不久,吳三桂病死,其孙吳世璠被拥即位,年号洪化。建都湖南衡州,势力徐徐北上湖北,陕西,东进江西,福建,口号是“反清复明”。康熙迫於情势,御驾亲征。吳世璠军大败,他本人死於军旅。
我存有清朝时期的非中国铜币四枚:日本的宽永通宝。安南(越南)的景兴通宝和万隆通宝。韩国的朝鲜通宝。由於缺乏足夠的参考,其发行的年分不详。
日本的宽永时代是明天启二年(1622)到顺治元年(1644)为止。此币流行至1868(同治七年),是年德川幕府告终。次年明治登基,开始维新,发行日圆,每千枚当作一圆将它收回,此后,宽永通宝即废用,改用新的紫铜钱币。
干隆四年即1739年,安南黎姓王朝铸钱景兴通宝。此王亡故於干隆五十二年即1787年。安南南部的阮姓王朝,自称元隆王於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其人逝於何年无可考。
朝鲜亡於日本时在甲午战爭后,即光绪二十年。相信此后朝鲜通宝便逐渐废用,由日币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