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5-02-01


爱钱者谈

蒙古帝国和元朝元币

曲拯民

 

  从小学,中学,读历史课开始,我对蒙古帝国和元朝原无好感。蒙古人统治中国不到一百年,就中国悠久历史来说並不重要,加上那些既生疏又不易记得的人名,各种版本的写法又有不同。更甚者,是那些令汉人后代怀恨的事:1.人民家中不准有切菜切肉用的刀,每若干戶只限一把,必锁在井边。惟此说可能限於某地区,並非全国性;2. 蒙古人贱视读书人,例如:一官,二吏…九儒,十丐,此说也未必确切。试举一例,宋宗室之赵孟頫,被世祖以至第四代的仁宗所器重,官翰林院,优礼有加,卒赠魏国公尊衔。元末,中国人在月饼里加进“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这件事也未在历史课读过。后世如此口传,无非是在重溫旧恨。
  沒有蒙古帝国就不会有元朝,所以在此先写蒙古帝国和它的创始人铁木真(Temujin),正名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汗(Khan)实应作可汗(Khanghan)。汗是族长,但可汗等於族长之首,盟主或说帝王,实“木兰词”中所说的“可汗大点兵”的可汗。成吉思汗不仅由於作战英勇,有领导能力而获此尊称,也是经过族长会议的选举过程。由於可见古代的蒙古民族不失民主风度。
  成吉思汗时代,在黑龙江上游西到贝加尔湖之间,散居着许多讲蒙古语和突厥语的游牧民族,彼此语言勉強相通。例如:鞑靼(Tartar),乃蛮(Naiman),拓拔(Toba),回鹘(Uighur)等十几个部落。远在东汉时,鲜卑(Toba Tartar)的领袖,已是蒙古各部落的盟主。南北朝时,以拓拔为主流的慕容,宇文,乞伏等部落,皆称鲜卑。相传古拓拔族世居贝加尔湖滨,原为李陵的后裔;及至鲜卑人所建的北魏覆亡,到了盛唐时代,鲜卑人已全部汉化了。唐末大乱的五代时期,自北方南来的契丹人(Khitan Tartar)建立了辽国。不足二百年,被长白山下西来的女真人(Juchen Tartar)建立的金国吞併。女真人的言语和蒙古语本不相同。
  金国的军队里,蒙古子弟参加的人数很多。此在说明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关系良好。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以族长的身分某次被金熙宗(1136-1149)邀请前往赴宴,酒醉半酣,捋了金熙宗的胡子,此事引起金朝官员的不快。事后,金熙宗邀请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再来,他拒绝了,因此双方渐渐失和。后来成吉思汗曾祖父的侄儿被选为可汗,一次出外亲送女儿出嫁,路上被鞑靼人攻击,被虏,送给金国,父女皆被钉死。事在成吉思汗出生的前后。此后,蒙古人(原写作蒙兀)对鞑靼人及金国失和,也伏下了后征服金国的导火线。
  蒙古人中有互相抢婚的恶风俗。成吉思汗的母亲原是被抢而来的,但不久其父 即与岳家通好。成吉思汗九岁时父亲带他去岳家相亲,半途卻被另个部落的族长看中了,这个“脸上放光,眼中有火”的成吉思汗,在岳父家住了三年多。后来他父亲去领他回家,在路上因喝了酒中毒而死。
  成吉思汗是长子,奉养寡母,抚育三弟,一妹,同父異母的两弟弟等,共同过着艰苦的生活。某次,匹马单枪地自贼人手中夺回八匹失去的马;又一次於被俘时带着头枷将看守人打昏,跳河顺流而下遇救。像这样的惊险生活度过十多年,在结婚前后又交了许多智勇朋友,后来他们都被封为百戶,千戶。在成吉思汗领导下,他们征服了王汗,乃蛮汗,太阳汗等许多部落。他作战的秘诀是:进退快速;一人两骑,俾另一骏马有休息的机会;每十人为一组,不可分散,不准遗下受伤的人;绝不凌辱或处死投降的俘虏;战利品涓滴归公;凡不肯投降者全城屠之;自愿投降部族的子弟编为禁卫军,等於人质,渐渐全受感化,成为心腹,储才备用。人数初为八十,等到成吉思汗在四十四岁被蒙古各部落选为可汗时,人数已达万人,其中一千是弓箭手,一千夜间值卫,八千日间供作战。成吉思汗所制定的纪律,成为蒙古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因素。蒙古军全盛时期有九十五个千戶,四个万戶,说明兵力十万以上,而绝大数为骑兵。史家有谓:其军力虽中国的汉唐盛世,全不能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相比。但据西方史书所载:成吉思汗与他的四个儿子,先后统率下的军队多至五十万人。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於1206年成为可汗时,金朝在中国北方建国的皇室已屆五代,正是南宋的中期宁宗的开禧年间。成吉思汗打过一次金国的中都-北京,等於为他叔祖父雪恨报仇,但深知不易全面征服。北京城破后,他找到原来辽国宗室在金国任尚书省员外郎的耶律楚材(其母为汉人)予以重用,后来他继事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太宗,前后凡十数年,官至中书令,制定了蒙古帝国的法令。
   太宗时,有亲信献议杀尽黃河以南的汉人,将佔地改做草原供牧放马匹。耶律楚材力主不可,应令汉人生存,俾可收稅纳粮,以充蒙古军西进的费用。他这一语不知救了若干万人的性命。西方史有记:蒙古军在一百年间一共杀了一千八百万人,未知是否包括亚洲人,又此数字何所根据?是否只是欧洲史家的反宣传?
   成吉思汗的亲信和士兵,绝不限蒙古人,各民族都有:畏吾儿(今写作维吾尔),摩尼,回,佛教徒,西域人,中东人,欧洲人。汉人之被起用,始於成吉思汗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
   给成吉思汗掌管国尔的大臣塔塔统是畏吾儿人,他奉命用畏吾儿字母写蒙古语,此后蒙古人才有了文字。畏吾儿文是自右向左写,蒙文则效汉文自上向下写。西方历史对塔塔统和耶律楚材这两位功臣,都有记述。
   成吉思汗在被选可汗以前可能目不识丁,但绝不会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里所写,是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鵰”的老粗。毛泽东比一般人读书都多,可能他不肯读元史,亦可能他故意将成吉思汗贬低。秦皇,汉武更难和他本人相比了。
   成吉思汗在后来二十年之间,招降了贝加尔湖西岸的六部落,降服了畏吾儿,入大同,居庸关和中都北京,致金国迁都开封;征西辽(辽亡於金,迁新疆西部后是为西辽)打花拉子模(古波斯极东的一省,即今阿富汗),四度打归顺金国的西夏(今宁夏,甘肃,青海一带)而亡之。长子拙赤(Juchi)於招降新疆境內七个部落后,深入西伯利亚中部,打进俄国,后来死於军旅,长孙巴禿(Batu)遂做了俄国的盟主,被封钦察汗国。成吉思汗於1227年病歿甘肃境內,相传事先落马受伤,享年六十五岁,葬於何地,终无所考。今日內蒙自治区呼和浩市的陵墓,无非是一衣冠塚或纪念堂。后世称成吉思汗为元太祖。


忽必烈

  依遗命,次子(Chitagai)受封中亚的察阿台汗国;三子斡歌台(Ogotai)在蒙都和林继承大统,皇号太宗,伐金,亡之。太宗死於毒酒,事后其子古余克(Guyuk)继位时,正在欧洲督师,暂由太妃摄政。古余克皇号定宗,在位仅三年,暴卒。此后大权旁落成吉思汗的第四子(Tuli)的家族。1251年,长子蒙固(Mangu)即位,皇号宪宗,八年后去世。此时除了后来的元朝帝国外,共分为四大汗国,蒙固的胞弟旭烈兀(Hulagu)领地中东的伊尔汗国。1260年,忽必烈(Kublai)在多仑即位,后来领地中国及西伯利亚东部。四年后,他将蒙古帝国的京都和林迁到北京,开始加強金国原有地区的统治,並对付南宋。元世祖於1271年正式登基,成为中国元朝第一位皇帝。但八年后,南宋才宣告覆亡。此时,蒙古帝国的全部疆域远至今日的俄国和匈牙利,西南到波斯湾,东北到堪察加半岛,是人类有史以来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蒙古对南宋通使,远在蒙古灭金十五年之前,此后双方关系时好时坏。蒙古军旨在西征,一时无心南下;而蒙古王室內部多有权利上的爭夺,其他汗国莫不有此现象;加上蒙古帝国不曾建立一个世袭的体系,爭夺领导成为各汗国百年以后的致命伤。
  蒙古军南下先攻取的是绥远,陕西,四川,湖南,湖北,各地宋军渐渐不战而降。宋恭宗知大势已去,遂宣告投降,皇室眷属全部被俘北上大都北京。在浙江,福建的文天祥,张世傑,陆秀夫三人等於最后三条支柱,把南宋的寿命延长了三年。文天祥和陆秀夫俱进士及第,张世傑堪称勇将,力战后身亡。文天祥在福州匡扶端宗,终至被俘系狱,三年不屈,被杀,元世祖惜之。他的“正气歌”永垂后世;陆秀夫则与皇弟一同跳海自杀,免得受辱。

  忽必烈在登基前,曾亲征高丽和云南的大理国。登基后,日本拒不朝贡,遣师伐之(1274年),遭遇飓风船覆败归。陆路打占城和安南(1284年),攻金齿,缅甸,八百媳妇(1290年)即今云南以南诸国;並遣舰船到爪哇(1293年),旨在扩展疆土。倘不说失败,也未见有显著的成就。蒙古军秉承成吉思汗的指示,在战术上总是成功的;但只能初时取胜,而乏长期性的政治效能。例如:元朝所派出等於节度使的“达鲁花赤”,除了极少数例外全是蒙古人,派在路,府,州,县,而这些蒙古人,全不解汉语或识得汉字,因此和部下与人民隔阂至深。蒙古人以下是色目人(西域各民族),第三等是汉人,而汉人也分两等:上者为原金国土地上的北方人,下者为南宋故土的南方人。

  元朝给西方国家良好的印象是,自欧洲到东方,路上是通行无阻,接纳西方宗教,接迎罗马教宗来使,还有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所写的遊记,他曾在扬州任职达鲁花赤三至四年。元曲也就是杂剧之盛,给元朝大增光辉;其起源始自大都北京,然后传至南方,初时有作家十人,其他以省而计:河北十八人,山东五人,山西六人,河南与湖北各一人,共三十一人。蒙古立元朝以后,二十年间偶有科举,但不取士,一般饱学之士抒情诉怨,写故事,做为娛乐,又可成为实用的民间表演艺术,集道白,唱工,表演,简单的道具和器乐之大成,亦后来开创各种戏剧的先导。直到我的幼年,也就是二十世纪初叶,山东各地乡村里每到正月还有唱“小戏儿”组成班子的义务演出,或自动由听者献捐,以充演者的伙食费。此即元朝杂剧仍在延续中的说明。
  史家有统计:中国历史帝王中,年逾七十的有汉武帝,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和明太祖;年登八十的只两人,自贻倾覆的梁武帝(南朝)和忘恥偷安的宋高宗(南宋)。以上统计出自明朝的史学家,清朝各皇未计在內。
  元太祖成吉思汗在位22年,太宗斡歌台在位12年,定宗古余克在位三年,宪宗蒙固在位八年各不列下表,自元世祖忽必烈起各皇帝列如下:

帝称

皇号

国祚

备註

世祖 至元 31年 有铸币並发行“中统元宝交钞”
成宗 元贞,大德 13年 有铸币並发行“至大银钞”
武宗 至大 4年 有铸币
仁宗 皇庆,延佑 8年 有铸币
英宗 至治,泰定,致和 8年 有铸币
文宗 天顺,天历 3年 不详
宁宗 至顺 3年 有铸币
思宗 元统,至元,至正 36年 有铸币(元朝国祚97年)
(注:元世祖於至元八年才入主中国)

  皇号和国祚的年数,元史不同的版本出现差異。“中统元实交钞”分十种不同的票面,最小的是铜钱十枚,最大的是两千枚,称为“二贯”,等於银子一两。此兌換率和民国初年相差甚微。后来发行的“至大银钞”原则上是以银为本。纸币可随时与硬币兌換,因此币制稳定,直到元朝末期。至於图示的铜币有无伪制在內,须经专家才能辨別。
  银锭开始使用於汉朝。元宝重五十两,中锭重十两。民间使用的“碎银子”规划不一,交易时秤重为准。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0233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