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2021-10-15

苏俄一文一武援华

于中旻

 

  孙文在上海作寓公,虽然不至於无米为炊,但几乎公认他的政治前途已经无路无望;至少可以说,不是应该考虑的适合投资对象。那时,苏共的处境也不理想:白俄军还沒放棄在西伯利亚的军事掙扎;美国等国家还不肯承认苏联。列宁政府试探派人与名门正派的北洋政府接触,遭受了冷落;次等的选择才把目光转向上海租界里的孙逸仙博士。结果是越飞宣言
  从北方来的,不是寒风,是最溫暖的风,溫暖了孙的心,也決定了中国的前途。
  从基本上看,孙领导的革命,並不是基层民众的运动,主要是由知识分子和帮会组成,更以陈其美在沪上的青帮分子,声誉欠佳。孙还曾任过美国洪门的堂主;在日本,则与黑龙会等浪人往来,並接受他们的资助。同盟会成立,孙的娶妻纳妾,都在他们家中举行。这些作法,章太炎,黃兴等志士並不赞成;党外的梁启超也颇有非议。著述办报的文字宣传,只能达到知识分子;国內的武装起义及暗杀等行动,只能引起注意,和证明其存在的效果。孙被讥为“远距离革命家”;章太炎则公开揭讦孙荒淫,滥用公帑,制造分裂。民国成立后,其弱点更为暴露。唯一的光明盼望,是宋教仁代理理事长,使国民党赢得国会百分之四十五的席位,成为最大党;但英才遭妒,並未得党內的一致拥护,后来且被不明不白的暗杀。事因至今不明。
  孙的匆促決定,颇为可议。他不自量力,不待司法程序调查清楚,即鲁莽号召进行二次革命的讨袁运动;结果,军事仅一个月即告溃败。徒使建立共和的伟大国父,成为小军阀;更启人之疑,以为是掩饰陈其美暗杀宋的罪行。从此,更暴露其缺乏实力之弱点,栖栖皇皇周旋於军阀之间,纵橫辟阖,仰群雄鼻息。原因是在中国的政治环境,沒有自己的军队,即陷入无力即无理的悲哀!现在机会来了。


鲍罗廷

  鲍罗廷(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 1884-1951)於1922年十月,衔命来华,正是如此设境。他过去在美国作过新闻记者,就以记者的身分到达广州。
  鲍从睿智明锐的观察,立即知道国民党痼疾之深,必须根本改造。在同孙的谈话中,他直言不讳的说,国民党並不存在有组织的力量。甚至在政治上,组织上,和理论上,都无以算为政党—沒有纲领,沒有组织,沒有章程,沒有选举,也沒有定期的会议,连有多少名党员也是一笔糊涂帐。据说,党员多达三万,登记的仅有三千,缴纳党费的卻有六千。到底确实是几何?又是谁何?连总理—“可尊敬的孙博士”自己也说不上来。
  孙那时恍悟国民党需要改造,也已经有些理论和著作;但缺乏具体行动的指导。听了鲍罗廷的话,大为震动。以前从沒有人对他进过这样的诤言。鲍同孙用沒有俄国语风的英文对话,更使孙印象深刻,引为同志;认为是所见共产国际人物中,最值得敬佩的人。並许为“无与伦比”。孙決定“以俄为师”,实在就是以鲍为师,仿佛是“知我者鲍叔”。於是孙当即手书命令,任鲍为国民党的“训练员”;后来並为大元帅顾问,遇孙缺席时,得主持所有事务。“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就是由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鲍罗廷起草,中共党人瞿秋白翻译,国民党人汪精卫润色,充分表现三方合作的精神:联俄,容共,扶助农工。(廖仲恺自己说他参与由英译为中文。)


鲍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

鲍为革命委员会顾问

 

  孙先生对鲍罗廷无以复加的推重,俨然视为至交,世交。两家就住在邻近,时有来往。李宗仁还说过,以到鲍公馆为荣。
  在鲍罗廷主持下,国共合作,简直是融合不分家。有人警告先生,以为不智。孙则以为同属社会主义理想,“民生主义即是社会主义”。甚至意气用事说:“那么,我退出国民党好了!”以孙当时的声威,下面的人难再进言。
  孙主张召开国民会议,毅然北上的时候,带着夫人庆龄,宋子文,孙科,汪精卫,陈友仁,邓演达,还有鲍罗廷夫妇结伴同行。胡汉民则以代理大元帅,留守广州。
  后来,孙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发现肝癌不治,病革之时,汪精卫受命拟遗嘱,读给孙听,孙一字不易签字;另一份是简单私人遗嘱;还有一份报共产国际的英文遗书,是自己口述,陈友仁记。将离世时,孙还以微弱声音断续说:“和平…奋斗…救中国。”
  噩耗南传,群情震动。蒋介石说:“总理不在了,还有鲍顾问领导我们。”借以安定人心。曾有人说:蒋曾尊称鲍罗为“亚父”。理可能有,事未必真。
  事实是此后国共关系,维持困难。有些不懂政党政治运作的人,把流氓帮会的心态移为对党忠诚:排挤,爭地盘;既昧於国际关系,不知存異才有和平,才可合作共赢。他们甚至暗中操纵亡命之徒,在广州东山百子路鲍罗廷寓所附近窥伺,意图加以暗杀;情势凶险之极。后来,居然有“顾问鲍罗廷解雇案”:“不能容许非本党信徒之客卿鲍罗廷仍在本党服务,为此,特议決解除鲍罗马廷之一切职务。”这決定,来得不恰当,太晚或太早?
  在另一方面,总理崩逝后,国民党当政时期,週一例有纪念週会,並推行至各级学校,称“总理遗嘱”为“国父遗嘱”,多年奉行如仪,有些像宣誓似的念“遵照…一大宣言”;大部分人不知所云,有些人心知肚明,而篡逆违背;那么就算了吧,何必装模作样?但积习难改,口是心非,卻面不改色,真是严肃的讽刺。

  鲍叔远不仅止於口惠,还带来二百万卢布(约六百万美金),在当时算是极鉅的数额;不仅是雪中送炭,简直无異於垂危输血之举。不过,最宝贵的,还是及时送来了一卓越的将才。
  孙大元帅的身边,多了一位神秘的洋人。他是苏联军事顾问兼任义务侍卫长加伦将军。有人问起其人是谁。孙逸仙答:“我的拉法叶!”孙所谓的“拉法叶”,是在美国独立战爭中,来自法国的支持者,那位年轻勋爵,仿佛是国父华盛顿将军的义子,真诚的出力出钱,帮助独立战爭。中华民国的国父,但愿如此!


布莱赫尔(加伦)

  布莱赫尔(Vasily Konstantinovich Blyukher, 1889-1938)是赤俄军中最傑出的传奇人物。为了避免引起注意,化名为加伦将军(Gen. Galen取妻名为姓),托称白俄退役失业军人。此后,加伦将军这个名字,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
  加伦生於农民家庭,出身行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投身军旅,参与革命,展现出傑出的军事才华,后来得“远东军魂”雅号。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黃埔成立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五月正式开学。加伦兼任教官,是全校唯一的卓越军事家,受师生景仰。军校初创,经费极为困难,负责财务的廖仲恺,捉襟见肘,得向各方乞讨。学生仅有几百枝破旧的枪,甚至不夠教练使用。后来,源源收到苏联供应大批的枪炮新武器装备及弹药,大家欢欣鼓舞。
  加伦说:“战爭是整体,但每一个別行动,首先必须有数学和计算。”这与中国兵家所说:“运筹帷幄”的意思相同。因为“筹”是计算用具;也就是“算术即战术”。在校学生中如林彪等,都领受过他的熏陶教育。
  加伦在苏俄诸将领中,以勇敢著称。他重伤几乎死亡,从身体中取出八块弹片,竟然奇蹟般存活,卻遗致一腳稍短。
  他战略目光远长,知识渊博,果断深思。其时国民革命军仅据有小部分广东省地盘;加伦发展军事情报。1925年,预知陈炯明图谋叛变,预为备防;一度广州惶惶然,蒋廖等人都认为该撤退,再图反攻恢复之计。蒋介石且曾试图举枪自杀;幸得陈赓相救,背负他突围逃出。加伦则力主坚守根据地,在其指挥下,歼叛军二万余人,转而获得胜利;进讨陈炯明,以一个团的兵力,破林虎八团之众,克复惠州。
  1926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扯起了北伐的大旗,可是军无主帅—根本从未有过大部队,自然沒有带过大部队的人。这仗怎个打法?好在先总理有丰厚的遗产—苏俄供应的金钱,武器,最重要的是无比的人才。蒋中正(介石)任国民革命军北伐总司令,加伦将军实在是全军灵魂。当时有人持临安心理,以为:中国自古是南征统一,历来沒有北伐成功的事例。加伦早就发出豪言:如有五万军队,可在数月內荡平中国。对於鼓舞士气,提高官兵的信心,影响甚大。
  当时有人主张逕北上沿海地区;加伦将军以为不可。他的战略是由闽,赣,趋湘,鄂,然后循江而下。当时直系的吳佩孚,砥砺品德,廉洁持身,素有“武圣”之称;早年熟读兵书,文武兼资,精嫺韬略,正虎视中原;且获英美支持,美国杂志还以吳作封面人物,以为将是掌握中国命运的将领。卻是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前导,在汀泗桥和贺胜桥连克敌军,直搏武昌,击溃神话般的孚威大将军吳佩孚。是加伦将军开首捷之始,势成破竹,是重要的关键。大势既定,局呈开朗,阴云渐散,国民党中央決以武汉为首都。
  加伦热爱低级兵士,绝不自己装威风;战斗时英勇无敌,身先卒伍。兵士吃惊的发现高级顾问,竟然身临前线,与他们同甘共苦,是前所未有。攻佔武汉之后,鲍罗廷备受拥戴,向三十万群众集会训话。
  1927年,蒋统帅的国民革命军,攻克南京,上海。结合青帮势力,及美英财团利益,实行排共清党,大肆屠杀。武汉政府中领袖,以反苏即是爱国,亦采取同样政策。蒋解僱鲍罗廷顾问职权,並予以驱逐;得冯玉祥暗中保护,取道內蒙古,历尽艰辛返国。对於加伦将军,蒋则任其由海道黯然离去。1928年,宁汉政府合倂。蒋渐完成对中国的控制。回到苏联的鲍罗廷顿失风采,被派为真理报英文编辑;后来安排西伯利亚的一城市电厂经理,於1951年去世。加伦又恢复苏联陆军军籍,为布莱赫尔将军,曾风光一时,因战功荣为五大元帅之首;后於1938年,遭整肃虐杀。中日战爭起,蒋秋风起而思良将,祈求苏援,请再派遣昔日的加伦将军来华助战。斯大林(Joseph Stalin, 1878-1953)称其墓木早拱矣。
  前曾任军校的副教务主任,后来北伐时任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1897-1986),对於加伦将军极为崇敬,深致怀念。1957年访苏的时候,有诗为志:

不见加伦三十年
东征北伐费支援
我来伯力多怀旧
欲到红河认爪痕

  此诗作於布莱赫尔将军获得平反不久,显见不能称为工切的名世佳作,但不失其伟人念旧的胸襟,流露真挚情感。   在人类历史,真是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
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
爭战有时,和好有时…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又将永生〔原文作“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
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道书3:1-11)

  世界上的事务,不是都能以简单的因果所決定的。我们沒有足夠的知识,所以不都能预测,也就不能控制。有人说,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历史,因为太近,不能看得清;更因为站得太低,所以不能看得远。人不能参透神的作为,所以应该相信神,並讚美神;“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哥林多前书13:12),将永远讚美。

(同载於圣经网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间”)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圣诞的问候 ✍余卓雄

寰宇古今

法国煙云南北路(上) ✍郑国辉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海芋 Calla Lily ✍郭端

艺文走廊

东非洲马康德族木雕 ✍曲拯民

云彩生活

简易食谱:甘筍蛋糕 ✍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