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19-07-01

论语析读(六六)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与“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石衡潭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3.24)

注释

  仪封人:仪,邑名,所在今不可考。封人,官名。

云:“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周官.地官司徒.封人)

  请见:请求谒见孔子。
  从者见之:

“弟子随孔子行者也,通使得见者也。”(包咸)

“言弟子为绍介,通之於夫子,使得见之也。”(正义

  二三子:指孔子弟子们。
  何患於丧:

“言何患於夫子圣德之将丧亡耶?天下之无道也已久矣。极衰必有盛也。”(孔安国)

  木铎:

“铎用铜铁为之,若行武教,则用铜铁为舌;若行文教,则用木为舌,谓之木铎。将行号令,则执铎振奋之使鸣而言所教之事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於观感之间者深矣。或曰:“木铎所以徇於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徇於道路也。”(朱熹.论语集注

“铎,大铃。金口木舌,故称木铎。古者天子发佈政教,先振木铎以警众。今天下无道,天意似欲以夫子为木铎,使其宣扬大道於天下,故使不安於位,出外周遊。”(钱穆.论语新解

  朱熹与钱穆将“何患於丧”与失位联系起来属於自己的理解,有点多余。孔安国解释好一点,但他用的是物极必反的自然法则。
  今译:仪邑的封疆之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来到弊邑,我不曾得不到接见的。”随从孔子的弟子让他见了孔子。他出来以后说:“诸君何必担心大道的丧亡呢?天下无道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上天将要把夫子作为传道醒世的木铎。”

对读

“那时,有施洗的约翰出来,在犹太的旷野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这人就是先知以赛亚所说的,他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並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愤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丟在火里。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淨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马太福音3:1-12)

解析

  伟大人物的出现与被承认,需要有人为他开道路,做见证。这样的人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是名门望族,不一定是达官贵人,或硕学鸿儒,或弟子门人。在这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卻有及其伟大的发现。就像林放一问成名一样,仪封人也一言传千古。虽然只是一句话,就足以见出此人的胸怀与学识。仪封人官职虽小,卻当要津;所司平凡,卻心存高远。他不是沒事找事,而是一心向道,期待高人,所以,他能夠从所阅的无数过往人物中,一眼就把孔子认出来,並且发此振聋发聩之语。
  孔子是何人?他的身分地位如何?这也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询问的问题,只是我们今天的回答未必有仪封人高明,甚至我们都未必理解到他话语的含义。今天有不少人仅仅把孔子当做一个思想家,教育家,仅仅把论语当做一本讲伦理道德的书,特別是普遍地把孔子看做一个无神论者或者至少是一个不可知论者,这都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仪封人说得很清楚,孔子是天之木铎,就是说他是上天所使用的一个工具,所派来的一个使者。他不完全属於他自己,他具有属天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要为真道的到来开道路,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真正的道就要来了。当然,孔子不是道本身,他也是为道本身做见证的。所以,他才会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样的慨歎。孔子的角色与地位,与圣经中的最后一位先知施洗约翰有点近似,或者说,我们可以把二者来相比拟。
  英国传教士理雅各说:

“我赞同且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孔子—还有其他人,此处不列—是上帝(God)派遣来教导中国人的。…上帝(God)眷顾他们,是要通过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保持对上帝(God)有所了解。”(註一)

民国时期著名基督教学者吳经熊先生也认为:

在孔子心里,“天有意志,理智,创造力,保护性的爱。事实上,他对天的态度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在另一本书—礼记—里,据说他对一位公爵说,‘仁人事天如事父母,事父母如事天。’我忍不住想,孔夫子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对天的孩子般的态度(天在他是上主的另一个名称)是他的伟大的泉源。”(註二)

  在新约圣经中,施洗约翰的出现好像神的声音突然间响了起来。那时,已有四百年沒有先知了,犹太人悲哀地以为不再有先知的声音了。现在,他带来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指出罪恶。希律王在不合法的婚姻上犯了罪,约翰就责备他。对於犹太正统的宗教领袖撒都该人,法利赛人,以及那些有敬虔外表卻沒有敬虔实意的人,约翰就毫不留情地道破他们的实情。对於一般的百姓们,约翰就警告他们:不要以亚伯拉罕的子孙而自傲,而要过悔改的生活。在基督教的信息中,警告与责备是不能免的。第欧根尼(Diogenes)说:“真理好像刺痛眼睛的光,它不迁就任何人,当你抵挡真理时,它不会让你觉得好过。”
  (二)归向公义。约翰的信息不仅是消极的责备,而且是积极的建立神的道德标准。他不仅斥责他们已作的错事,他还呼召他们作应作的事,“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路加福音3:11)“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路加福音3:13)不但定他们败坏的罪,也向他们以后的为人挑战,“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路加福音3:14)他召喚人们从此迈向高尚的目标。他不仅斥责罪恶,也在人前建立良善。他的教导是具体切实的,直接针对不同阶层人所面临的问题。
  (三)见证基督。约翰的工作目标不是指向自己。他不仅是照亮邪恶的光,斥责罪恶的声音,他也是指向上帝的指路牌。他所要人见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预备人心去迎接将要来临的那一位。犹太人相信以利亚会在弥赛亚来到以前回到地上来,且要作再来君王的报信人。“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拉基书4:5)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也就是以利亚穿着的描述(列王纪下1:8)。
  马太把他跟以赛亚书的预言连在一起(以赛亚书40:3)。古时候,东方的道路崎岖难行,有一句东方的谚语说:“人生有三种痛苦─生病,禁食与旅行。”旅行者准备出发时,总会得到这样的劝告:“偿清一切债务,准备好家人的需要,赠送离別的礼物,交还一切受托的东西,预备好路上所需的金钱和耐心,最后向所有人的道別。”当时大部分的道路都是由足跡踏成的,路面沒有铺筑。因为巴勒斯坦的土质坚硬,能夠受得住驴,骡,牛,车辆等的践踏。走这样的道路就是一种冒险,实在说来,最好是避免不走。
  施洗约翰为耶稣基督的到来修直道路。他是最后一位先知,他宣告了旧约时代的结束,新约时代的来临。他所指向的不是自己,乃是神;他的目的不是要人注意他的聪明,而是彰显神的荣耀。“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翰福音3:30)应该说,神也会使用孔子这样的哲人在外邦人中修道路。当然,孔子距离耶稣基督和施洗约翰的年代尚有近五百年,他还不知道不认识耶稣基督,他只是对道有一种模糊的盼望。


“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Saint John the Baptist Bearing Witness, ca. 1600
by Annibale Carracci, 1560-1609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註一:见Jeames Legge, Confucianism in Relation to Christianity, p.10,11 转引自刘树森编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视野下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第147页。)
註二:吳经熊:超越东西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73页,周伟驰中译,雷立柏注。

翼展万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古道照颜色 ✍湮瀅

艺文走廊

戴面具的人 ✍凌风

艺文走廊

受苦有益 ✍殷颖

谈天说地

人民大领袖-尧舜 ✍刘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