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17-10-01

论语析读(四五)

“人而不仁,如礼何?”与“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实意”

石衡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注释

  如礼何?:礼有什么用?

“言人而不仁,必不能行礼乐。”(包咸)
“盖人者仁也,取仁於天,而仁也以博爱为本,故为善之长。有仁而后人道立,有仁而后文为生。苟人而不仁,则非人道。盖礼者,仁之节;乐者,仁之和。不仁,则无其本,和节皆无所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陈筵席尊俎,衣冠揖让,奏黃钟大呂,弦歌干戚,而情不深者文不明,气不盛者化不神,有其体式而无其精神,亦不足为礼乐也。”(康有为.论语注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虛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礼记.礼器)
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礼记.仲尼燕居)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礼记.中庸)

对读

“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摩太后书3:5)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话语,卻沒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奧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賙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卻沒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13:1-3)

解析

  孔子強调仁与礼的合节合拍,仁是內在,礼是表显。礼用来表达內在的仁。若失去了內在的仁,任何外在的礼都是沒有意义的。这是孔子对当时所见情形的一种感慨,吐露了他的心声。孔子注重仁是对的,儒家后来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仁与礼,知与行的脫节,最后甚至导致了伪善,出现了不少伪君子。当然,孔子对仁的来源还沒有真正的认识。他更多地从自然性的孝悌去认识仁,而沒有坚定地靠神(天)行仁。
  在提摩太后书3:5中,保罗指出某些人的外表看起来是虔诚的,他们也承认自己信奉基督教,但他们的行为卻与此不相称。更为可怕的事,他们的內心沒有真正的改变,他们的生命里沒有神的能力。现代中文译本对这一节是这样翻译的:

“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卻拒绝宗教的实质。这一类的人,你们要躲避他们。”

中文标准译本是这样:

“有敬神的外表,卻否定敬神的实质;这样的人你要避开。”

今天也有一些人是这样,尽管也按时参加教会活动,也祷告,也奉献,但心思意念还是在別的方面,或者容易随大流跟別人走,缺乏对神真正的敬虔与敬畏。从与神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God),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The Greatest Salesman in the World)这种似是而非书籍的畅销也可用看出不少信徒缺乏敬虔真理的知识。哥林多前书13:1-3同样讲到了外表与內心的关系。爱存在於人的內心,也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人的行为有多种动机,不一定都出自爱。行为能夠显露內心,也可以掩饰之。契诃夫(Anton Chekhov, 1860-1904)的小说带阁楼的房子The House with the Mezzanine)中的主人公莉季娅,热心於社会事务与慈善工作,可她卻由於自己的偏见而狠心地扼杀了妹妹任尼娅与年轻画家之间的爱情。这说明她所做的或许出自內在的优越感,或许要博得众人的称讚,而並非是內心爱的表达与流露。真正由爱所发出的行为才能夠持之以恆,沁人肺腑,产生果效,传之久远。(下期续)

翼展万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云彩生活

称心园艺:海芋,广东狼毒 ✍余暇

谈天说地

复活的福音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希望与记忆 ✍于中旻

书香阵阵

读书乐:中庸神学与爱之飨宴 ✍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