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15-10-01

论语析读(二一)

“道之以德”与“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石衡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恥且格。”(为政2.3)

注释:

  道:古本或作“导”。引导,诱导之意。

“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朱熹.论语集注

  政:

“政谓法教也。”(孔安国)
“法制禁令。”(朱熹.论语集注

指各种法令,政令等统治措施。
  齐之以刑:

“齐整之以刑罚也。”(马融)

  民免而无恥:免:侥倖地得以逃脫。

“免,犹脫也。为政者若以法制导民,以刑罚齐民,则民畏威,苟且百方巧避,求於免脫罪辟,而不复知避恥,故无恥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即指百姓畏於法令刑政之处罚而谨守法令,以避免刑罚。
  有恥且格:

“正也。”(集解
“既导德齐礼,故民服从而知愧恥,皆归於正也。郭象云:‘情有所恥而性有所本,得其性则本至,体其情则知恥,知恥则无刑而自齐,本至而无制而自正,是以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恥且格。’沈居士云:‘夫立政以制物,物则矫以从之,用刑以齐物,物则巧以避之,矫则跡从而心不化,巧避则苟免而情不恥,由失其自然之性也。若导之以德,使物各得其性,则皆用心,不矫其真,各体其情,则皆知恥而自正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格者,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朱熹.论语集注

对读:

“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祂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並你的城门上。”(申命记6:1-9) “(大卫的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祂使我的灵魂甦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23)

解析:

  此节仍然谈政治。孔子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治理民众,让他们主动顺服,並且在人格道德上也有所提升。他不主张用严刑峻律来強制百姓,迫其顺从。这样,他们会口服而心不服。只寻思如何找刑律的空子以得倖免,而不会有真正內在的羞恥感与道德心。就如郭象所说:

“制有常则可矫,法辟兴则可避,可避则违情而苟免,可矫则去性而从制;从制,外正而心未服,人怀苟免而无恥於物,其於化不亦薄乎?”

其他儒家经典中也记载孔子有类似的说法。

“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蒞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礼记.缁衣)
“仲弓问於孔子曰:‘雍问:…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言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於是乎用刑矣。’”(孔子家语.刑政)
“仲弓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省,今之刑繁。其为教,古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省。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刑是以繁。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谓下礼以教之,然后维以刑折之也。夫无礼则民无恥,而正之以刑,故民苟免。’”(孔丛子.刑论)

荀子也支持孔子的这种思想。

“凡人之动也,为赏庆为之,则见害伤焉止矣。故赏庆,刑罚,埶诈不足以尽人之力,致人之死。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无礼义忠信,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埶诈,除阨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劳苦烦辱则必奔,霍焉离耳,下反制其上。故赏庆,刑罚,埶诈之为道者,佣徒鬻卖之道也,不足以合大众,美国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也。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庆赏以申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长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圣经也讲到诫命,律例,典章,其中也包括刑罚。以色列民也曾经多次出现“免而无恥”的事情,就是他们拜金牛犊,以假神代替真神,他们因此而受到了耶和华神的多次管教与刑罚,包括在旷野流离倒毙,亡国被掳,圣殿遭毀等,最后,以色列民知道神是惟一值得敬畏与遵从的,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祂的面。圣经中很少直接谈政治,它主要讲救赎,讲个人所要面对的问题。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特別強调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后面也一直讲“我”与神的关系。就是说直接进入到“我与你”对话的情境之中。这种对话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是比较缺乏的,在论语中也比较少见。孔子谈伦理与政治比较多,也谈天人关系,但主要是对天意的揣摩,而不是与天对话。如阳货17.19: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大卫则时刻享受与神的同在,愿意一生由神来引领。他相信万物都是神创造的,大地天空是人生活的背景,青草溪水是人生活的环境,瓜果菜蔬是神为人预备的食物。跟着神,人是不会有缺乏的。神一步步地带领人,有物质上的丰富供应,也让人的灵魂甦醒。当人歇息夠了,思想清楚了,神就会带领人前行,为祂自己的名引导人走义路。同时,神也要人把自己的亲人朋友也领到可安歇的水边。一路上,有竿的引导,也有杖的管教,都是为了不让人偏行己路。这样,即使经过死荫幽谷,经历惊涛骇浪,人也不怕遭害。神也让人胜过仇敌,並让人在自己的殿中,享受荣美,福杯满溢,直到永远。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是人与神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決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孔子所说的德与礼,其实,最终都来自於神。

“德者,得也。”(礼记.乐记)

从哪里得到呢?是从神那里得到。礼也是如此。

“万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孔子家语.郊问)

  讲道王子司布真对诗篇23篇发出了如此讚叹:

“如某些人所说,这首诗是大卫后期作品的话,他的心灵肯定在沉思默想中回到那旷野草场中流过的宁靜小溪,而那正是他早年喜欢驻足沉思之处。这首诗乃是诗篇中的珍珠,她那圣洁柔和的光芒是如此悅人眼目,以致文艺女神缪斯所在的赫利孔山单因有这首珍珠诗篇便不至羞愧。这首美妙的诗歌敬虔,又体现出同等程度的诗情,它的甜美,它的灵性,实在令人望其项背,无可超越。”(註)

(待续)

註:司布真诗篇23注释。www.52jidu.com/fuyinxinwen/shenxue/3986-1.shtml

翼展万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书香阵阵

读书乐:新约圣经背景注释 ✍文中旴

谈天说地

荣耀的教会 ✍于中旻

寰宇古今

中国建立海军的始末 ✍曲拯民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神秘的雪花 ✍苏美灵

艺文走廊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和英

谈天说地

神的命令 ✍于中旻

谈天说地

问与答:话圣诞画 ✍冯虛

云彩生活

简易食谱:清蒸鲈鱼 ✍呂味

艺文走廊

蝸庐 ✍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