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心灵 ✐2015-07-15

捉迷藏的故事

田立柱

 

  见到一幅“儿童捉迷藏”的画作,绘制的年代大概比较久远了,具体年代卻不能道个清楚明白,作品描绘的孩童“活灵活现”,很有一番“情趣”,於是也想到自己童年时代的此类活动,每当那充当“寻找者”的一方,发现了“隐藏者”的时候,总会“志气高昂”的一副“英雄”的模样,想来应该是人们所谓的“成就感”起着作用,而那位充当“隐藏者”的一方,在沒有被发现,而遊戏的时间又已经完结,也同样以一副获得“成就感”的模样出现,或者也是“成就感”的同样作用。如今想起那些细微的环节来,总是喚起童年无穷的亲切回忆,无限的联想也就绵延的不知去向。

  但是靜下心来,仔细的琢磨。在寻思其中的乐趣后,卻让我的思绪步入到新的空间,进入到沉思的层面。想来那位“寻找者”在“寻找”的过程之前,他的心里一定具备了隐藏者的基本信息,例如他的衣着,相貌,动作等等。假如那位“寻找者”的心里,沒有以这些基本信息成为“目标”,那么无论如何寻找,也就失去了意义。看起来是在寻找,其实是让心里的“目标”得到发现。他的“成就感”,可能是目标得到“印证”之后的快乐,那就不仅仅是一场遊戏,其实也是“心理经验”的经历。只是不知道如今这样的遊戏,是否还有活动的空间。

  由此也想到耶稣基督有关“寻找”的话语来,在马太福音第七章第7节中,耶稣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其中那个“寻找者”的心里,也一定具备一个目标,当人心里有了目标的时候,也就具备內在的动力;沒有“目标”的时候,人是无力的。有了目标的确立,也就有了心里的力量,那才是寻找的动力所在。而人內心的目标,在信仰者的角度看,岂不就是圣灵感动的结果吗?沒有圣灵的感动,无论如何也难以找到心灵的目标;沒有心灵的目标,自然也就失去了寻找的动力。其他的“叩门”和“祈求”看起来也是同样道理。目标在先,然后才会有能力,才会得着“寻见”的欢喜。

  这是一件“里应外合”般的工作,当人受到圣灵感动时,我们的內心就获得了目标。所以,“不可消灭圣灵的感动”,而是适时的把握。这是灵性生活的重要环节,不可稍微的马虎,而上帝就会根据我们的实际情況,回答我们的祈求,並且启示我们的心灵,也是“圣灵充满”的工作。来自上帝的回覆,既有“应允”,也有“回应”,但均与我们祈祷有关系,“寻见”,“开门”和“给予”的意义就在於此。当然,我们的內心世界必须具有圣灵所启示的“目标”,这是前题,不得缺失。思想及此,不由得心里一阵喜乐,好像这本身就是发现的快乐。那些来自於人內心的启示,每每让我们在感悟生活之中,得到属灵的“天赐之乐”,真是满了欢喜和快乐。


安瑟伦

  如果让思想延续,还让我想到历史上著名的“本体论证明”(Ontological argument),安瑟伦(Anselm of Canterbury, c.1033-1109)的这个论证,虽然被反反覆覆的爭论许久,其结果似乎仍然“莫衷一是”。但是细想起来,当一个人的心里有了伟大上帝的时候,则意味他在现实的生活中,处处与上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经验和感知甚至可能无时不与上帝发生关系,也如同“心灵的目标”得到了“印证”。虽然那位-高尼罗(Gaunilo of Marmoutiers)的反证,似乎难倒了安瑟伦这个证明,但是他的“反证”仅仅是“物”的反证,而正如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四章24节所说的那样:“上帝是个灵,所以拜祂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用证明“物”的存在,来证明“属灵”的存在,似乎是“误读”的错失,只能是概念的混淆,而不是真正信仰的经验。嘻。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寰宇古今

华盛顿的智略 ✍亚谷

书香阵阵

读书乐:从艺术到灵性 ✍文中旴

谈天说地

伟大的祷告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外科医生与诺贝尔医学奖 ✍江显桢

点点心灵

山居记趣 ✍余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