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15-05-01

论语析读(十六)

“君子食无求饱”与“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石衡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1.14)

注释:

  食无求饱:

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繡也。”(孟子.告子上)

  居无求安:安:安逸。郑玄:

“无求安饱,学者之志有所不暇也。”

  敏於事而慎於言:

“敏,疾也。事,所学之行也。疾,学於所学之行也。言,所学之言也。所学之言,当慎传说之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就有道而正焉:有道:有道之人;正:匡正。

“有道,有道德者也。若前学之言行,心有疑昧,则往就有道德之人決正之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於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汙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於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靡而已矣!靡而已矣!”(荀子.性恶)
“此劝人学也。既所慕在形骸之內,故无暇复在形骸之外,所以不求安饱也。一箪一瓢,是无求饱也;曲肱陋巷,是无求安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11)
“不求安饱者,盖別有神明之乐,则不暇为体魄之营。安饱固养形所当有事,但不可专务求之,则丧志也。事者难成,故必时敏而后有功;言者易尽,故必慎出而后寡过。大道多歧,行义易偏,自是冥行,愈去愈远,当问以辨之,必得有道德之士,正定其是非,乃不致误也。[礼记]儒行曰:‘博学以知服’。”(康有为.论语注

对读: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沒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但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溫柔。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为此被召,也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已经作了那美好的见证。”(提摩太前书6:6-12)

解析:

  君子所追求的是道,其他的一切都是辅助,达到最基本条件就可以了,不必太多要求。孔子也说:“士志於道,而恥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4.9)类似的话语在论语中还有许多。安贫乐道,孔颜乐处,一直为后世所景仰与仿效。当然,孔子尚未知何为真正的道,他也自认为求道者,並活到老学到老。从论语一开篇,他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这里又称许人好学。孔子不轻许人为仁,就连他最心爱的学生颜回也只是“其心三月不违仁”而已,“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他对人最高的评价也就是好学了,他对自己的评价也好像是到此为止。孔子希望子路这样来向叶公介绍自己:“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7.19)这里所形容的也就是好学所达到的境界。孟子所说的“饱乎仁义也”,也是对孔子为人的最好概括。
  孔子与孟子这样的表达与圣经中的许多话语相近似。耶稣在面临魔鬼让祂把石头变成食物的引诱时说: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4:4)

耶稣在迦百农海边也对前来寻求医治与听道人们说:

“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5)

  提摩太前书6:6-10的意思也差不多,只是更多地从正面阐述。“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知足来自对生命所持的一种內在态度。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在亨利六世Henry VI)下篇中描写退位的亨利王因怀念故国而悄悄地从苏格兰回到了皇家围场。他和两个护林人相遇,於是上前介绍自己的身分;但其中一个便问他:“你说自己是国王吗?那么你的王冠在哪里?”亨利王便巧妙地回答说:我的王冠放在我的心中,不是戴在头顶上;我的王冠沒有钻石和印度宝石镶饰,我的王冠別人看不到;因为它的名字是知足,我的王冠也是很少国王会喜欢的。”
  许久以前,希腊哲人也在探寻如何才能知足。有人问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 341-270 B.C.)什么是快乐人生的秘诀?他回答说:“不要在他的财物上再加添丝毫;只要拿走他的欲望便可以了。”伟人常常以微薄的物质而知足。犹太拉比有一句名言:“谁是有钱人?那个能安分守己的人便是了。”法国伟大的传道人拉科代尔(Lacordaire, 1802-1861)说:“我们今天面对的大难题就是不知道怎样过微薄的物质生活。古代伟人经常都是贫穷…我常常认为基督徒若要解除心中的缠绕,似乎必须像古人所具有的活力,尽量节省无谓的开支,減少不必要的事物。学到欣赏生活的道德美的人,对上帝和对人皆是一样;外界的财富倒转的时候,不会大大地受到影响。我们这个时代最希望看见的就是人即使拥有一切,但甘愿满足於极少的物质。对我自己,按人意来说:我真不稀罕得到什么。使我受感动的一幅理想图画,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在一间小屋子里面。”

  这並不是说基督教叫人接受贫穷。贫穷本身不是一种美德,必须掙扎以糊口的人也不值得推崇。这是两回事。这段经文希望我们明白任何事物本身的力量绝不能带给我们福乐。辛普森(E. K. Simpson)说:“许多百万富翁的灵魂被金沙窒息,患忧郁症而死。”快乐常常是从人际关系得来的。倘若人沒有友谊和爱心,就算他真的拥有世界上一切,也不会快乐。基督徒明白快乐的秘诀在那里,不在事物之中,而是在人里面。我们要专注於永恆的事情上。约伯在一天之內突然失去牲畜,房屋,财产乃至儿女时,仍然说: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约伯记1:21)

许多时代的哲人也明白这个道理,说出了类似的话语:塞涅卡(Seneca)说:“你离开世界的时候带走的,不能多过进来的时候带来的。”希腊有一句诗这样说:“我是赤身来到世上;也是赤身下入地底。”西班牙人有一句成语说得更加直白:“寿衣沒有口袋。”辛普森评论说:“人聚积的一切皆算是行李性质,到死后进入征收卡的时候,除了他最真的人格以外,全部行李都要留下。”
  人可以带两件东西到神面前:他能夠也是必须带他自己去见神;所以他伟大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见神的时候不羞愧的自己。他能夠,而且也是必须的,就是把他在世上与神所建立的关系带去见神。快乐的秘诀在乎个人的关系,他所能带去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深信他是去到他的朋友,而且是爱他灵魂的这位神那里。当我们逃出事物的奴役;当我们认识财富乃在於爱心和与人的友谊之中;当我们明白我们最宝贵的产业,就是借着耶稣基督而与神建立的友谊关系的时候,知足便会临到我们。
  保罗也讲到了敬虔的重要和贪财的害处。敬虔能夠让人专注於神专心於真道,而贪财的最大害处是引诱人离开真道,因为人不能同时事奉两个神,不能既事奉神,又事奉玛门(钱财)。赖尔主教(Bishop John Charles Ryle, 1816-1900)说:

“金钱,说真的是最不能得到满足的拥有物之一,它无疑使你少了些担忧,但所带来的担忧最少比拿去的更多。有筹算得到金钱的烦恼,有担心保存它的焦虑,有使用它的各样引诱,有滥用它的各种罪恶,有失掉它的悲哀,有处置它的困惑。世上有三分之二的爭吵,口角和法律案件都源自一个简单的原因─金钱!”

属神的人,不仅要逃避这样的事,而且要追求公义,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溫柔。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敬虔的奧秘基本上就是基督,从更广的范围来讲,它指的是教会所宣扬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真理。这个奧秘是一个我们只能通过特殊的启示才可以知晓的奧秘。“敬虔”就是虔诚,虔敬的意思,这个词用来描写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所活出来的对基督的信心。保罗对道是有真正认识的,他自己是被耶稣基督亲自显现亲自降伏的。他深切知道这道的宝贵,他要人紧紧地持守住。他不只是看表面,而看到了背后的深刻意义:这是一场属灵的爭战,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认识到这一点,所追求的品格才会具有全新的意义,也才会让人更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同样,保罗的眼光穿越古今,此时此刻,他仿佛看到了如同云彩一样围绕在身边的见证人,他们是古圣先贤,也是未来战士。因此,保罗激励年轻的提摩太: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由此,我们看到,孔子的好学就道与保罗的敬虔知足,有着惊人的相似,又有着极大的差別。在孔子,那是求道之人对道的渴慕与向往;在保罗,则是得道之人对道的履践与持守,更是对新一代的嘱托与勉励。(下期续)

翼展万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点点心灵

苏堤秋韻 ✍湮瀅

书香阵阵

读书乐:基督教真伪辨 ✍亚谷

云彩生活

中风可以预防及新疗法 ✍烝民

点点心灵

路人甲 ✍音凝

书香阵阵

读书乐:中庸神学与爱之飨宴 ✍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