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14-11-01

论语析读(十)

论语与圣经的交友之道

石衡潭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1.8)

注释:

  重:庄重。
  威:威严,有威仪。

“有威而可畏,谓之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固:此句有两解。一解“固”作“坚固”解,则此句与前一句联在一起,即说君子不庄重,则举止既无威仪,学习也不会坚固,牢固。

“言君子不重,非唯无威,而学业亦不能坚固也。故孔后注云:‘言人不敢重。既无威,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另一解释“固”义为“蔽”,或“固陋”,则是将此节五句都视为並列指五事,“学则不固”意为学习则能不蔽,不固陋。

“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內,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朱熹.论语集注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朱熹.论语集注

  无:通“毋”,不要。友,以之为友。另一解,“无”作“沒有”解,则“友”为名词。第一种解释符合整节的语气些。

“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程子曰:‘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游氏曰:‘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己者辅之。然或吝於改过,则终无以入德,而贤者亦未必乐告以善道,故以过勿惮改终焉。’”(朱熹.论语集注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靜,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溫溫。”(礼记.玉藻)
“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正,无文不行。”(礼记.礼器)
楚庄王曰:“仲虺有言,不穀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呂氏春秋.骄恣)
“譬之若登山,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贤者之所与处,有似於此。身已贤矣,行已高矣,左右视,尚尽贤於己。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於己者处。”(呂氏春秋.观世)

对读:

“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脸)也是如此。“(箴言27:17)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沒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12-14)

解析:

  论语中这段是讲君子为人的五个方面。君子不庄重,就沒有威严;学习就不能坚固;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则不怕改正。其中所说的四个方面,都沒有太大的疑义,有爭议的是交友这一方面,且有集中在对“如”字解释上。最通常的解释,就是对把“如”解释为“胜”,即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这在经典中有许多佐证:

“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於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也。”(呂氏春秋.观世)
“小人恥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恥其行之不如尧舜也,故小人尚明鉴,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故君子必求贤友也。”(中论.贵验)
“南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於善者,自进之阶,比於恶者,自退之原也,且不云乎!’”(韩诗外传.卷七)

但后来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提出了一个疑问:

“若人皆慕胜己者为友,则胜己者岂友我耶?”

几百年后,苏东坡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世之陋者乐以不己若者为友,则自足而日损,故以此戒之。如必胜己者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

这一提问的确有道理,如果将“无友不如己者”的原则坚持到底,就会无限后退,到最后沒有人可以成为朋友。中论似乎早已预见到后人会提出这一问题,它作了一个辩护:

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言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於善道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己者须己而植者也。然则扶人不暇,将谁相我哉?吾之偾也亦无日矣。故偾则纵多,友邪则己僻也。是以君子慎取友也。(中论.贵验)

这种辩护有道理,但对问题的解決沒有太大帮助。后来,有不少学者又在“如”字的解释上造文章,将“如”解释为“似”,“相似”。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不要交与自己不相似的人为友,就是说交友要交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郭店楚简.缁衣中的一段话也支持这种理解: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匹,小人岂能好其匹?故君子之友也有向,其恶有方。此以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云:‘君子好逑’。”(郭店楚简.缁衣)

意思就是:只有君子才会喜爱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小人则不可能,因为小人是因利相交,而非以道相和。君子交友是有一定指向的,而他们厌恶什么也是有原因的。这样的话,与君子熟悉的人就不会迷惑,而对君子不太熟悉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怀疑。诗经中说:君子有很好的朋友。这样一来,矛盾似乎得到了一丝缓解,但其实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就是说:不管是第一种解释还是第二种解释,就是说不管是胜过自己还是与自己相似,都不能夠完全解決苏东坡所提出的问题,因为第二种解释只是比第一种解释的范围稍微扩大了一点而言,与相似自己的人当然要比胜过自己的人多得多,但世界上总还有与自己不相似的人,那拿他们怎么办?杨树达先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说了几句公道话,也可以说打了个圆场:

“友谓求结纳交也,纳交於胜己者,则可以进德辅仁。不如己之人而求与之交,无谓也。至不如我者以我为胜彼而求与我为交,则义不得拒也。”(论语疏证

  在此,我想结合论语中的另一句名言来试着解一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7.22)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好的东西,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即使他在整体上不如我,即使我在许多方面比他強。在此,不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朋友,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宋.赵善璙在自警篇.卷二中也说:

“见己之过者,视天下皆胜己也;见人之过者,视天下皆不如己也;此智愚所以分与?”

聪明的人总是谦逊自处,转益多师;愚拙的人则往往因一叶之障而不见泰山。我觉得这是孔子讲交友之道的另一个方面,当然,也可以说另一个层次。“无友不如己者”是对於莫逆之交而言,对於志同道合者而言。这是自己自觉地主动地想结交的朋友,可以通过他们砥砺自己,提升自己。“必有我师焉”意义上的朋友可以说是泛泛之交,或者说並非自己有意识地通过自己努力结交的朋友,他们更多地是与你不期而遇,但你处理好了与他们的关系,也会获益匪浅。这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结合起来就全了,也就通了。论语中还有一段文字可以作为佐证:

子夏之门人,问交於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異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19.3)

这里说,君子尊敬贤者而包容大众,讚扬好人好事而怜悯,同情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我如果是贤人,对於人就沒有什么不能包容的;我要不是贤人,那也是別人拒绝我,而我为什么要拒绝別人呢?总的意思就是:孔子主张对一般的朋友或者对所有的人要包容,要有同情心,但要注意不要受坏的感染与影响,而要尽量去发现和学习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同时,还要尽量与在多方面胜过自己长於自己的人结为挚友,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努力追攀。这样,才会使自己生命长进。的确,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況,会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一方面应该学会适应环境,与人为善,使人受惠;另一方面也要独具慧眼,能夠甄別,得良师益友。还有,就是在不同时期,对这两种朋友要有不同的偏重。自己还在成长中的时候,即自己还沒有定见,不夠成熟的时候,最好多交比自己強的朋友,能激励自己向善的朋友。这样,自己会受到好的影响。荀子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俗话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到自己比较成熟,有自己的主见,能夠影响人而不太受人影响的时候,就不妨多交一些朋友,不如自己的也沒关系。明末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著作交友论中所说的一段话可说总结了这两方面:

“交友之旨无他,在彼善长於我,则我效习之;我善长於彼,则我教化之。是学而即教,教而即学,两者互资矣。如彼善不足以效习,彼不善不可以变动,何殊尽日相与遊谑而徒费阴影乎哉。(无益之友,乃偷时之盜。偷时之损,甚於偷财。财可复积,时则否。)”(註)

  关於交友之道,圣经箴言中许多说法与论语相同或相近。箴言27:17这一句相当於“无友不如己者”的一种形象说明。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就像铁磨铁一样,越磨越快,对彼此都十分有益。这就是所谓互相砥砺,共同提高。箴言也讲到交友不慎的坏处和良师益友所带来的好处:

“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箴言18:24)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箴言13:20)

箴言还具体指出了哪种人可交,哪种人不可交,如好吃懒做的人:

“我儿,你当听,当存智慧,好在正道上引导你的心。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因为好酒贪食的,必致贫穷;好睡觉的,必穿破烂衣服。”(箴言23:19-21)
“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与贪食人作伴的,卻羞辱其父。”(箴言28:7)

恶心恶眼人:

“不要吃恶眼人的饭,也不要贪他的美味;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他虽对你说,请吃,请喝,他的心卻与你相背。你所吃的那点食物,必吐出来;你所说的甘美言语,也必落空。”(箴言23:6-8)
“你不要嫉妒恶人,也不要起意与他们相处。”(箴言24:1)

不能保守秘密的人:

“往来传舌的,洩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箴言20:19)

生气易怒的人:

“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为,自己就陷在网罗里。”(箴言22:24-25)

不忠诚的人:

“患难时倚靠不忠诚的人,好像破坏的牙,错骨缝的腳。”(箴言25:19)

反复无常的人:

“我儿,你要敬畏耶和华与君王;不要与反复无常的人结交;因为他们的災难,必忽然而起;耶和华与君王所施行的毀灭,谁能知道呢?”(箴言24:21-22)

  当然,人最知心的朋友就是耶稣基督。只要你愿意並亲近祂,在你人生的每一级台阶,每一个小站,祂的手都会拉着你,把你带在祂身边。告诉你当走的路,不会滑向死亡线。祂的爱永不止息,永不改变。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沒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12-14)

  以往,先知和门徒都称自己为神的仆人,即Doulos。其实,Doulos这个词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奴隶,中文译为仆人是为了避免过於刺眼。不过,作神的仆人並不是可恥的职分,而是最高的荣誉。摩西,约书亚,大卫等都自称是神的仆人,保罗在许多封书信中都用“神的仆人”来称呼自己。他们都是以作神的仆人为荣的。在这里,耶稣赐给门徒一个更崇高的身分,不再是仆人,而是朋友。基督赐给我们与神亲密交往的特权,这是基督降世以前甚至连那些最伟大的人也未曾有过的。
  当然,神称人为朋友也有其来历。旧约时代,亚伯拉罕与神的关系就非常亲密,神行什么事情都不瞒着他,有时候都与之商量,如神要毀灭所多玛与蛾摩拉,都事先告诉亚伯拉罕並允许他在自己面前为这两座城多次求情;可见,神把亚伯拉罕看作自己的朋友,在以赛亚书41:8中也这样称呼他:

“惟你以色列我的仆人,雅各我所拣选的,我朋友亚伯拉罕的后裔。”

  有这样一个传说:在罗马皇帝或东方君王的宮廷里都有一批经过特別挑选出来的人,叫作君王之友或皇帝之友。这些人在任何时间都可接近君王,甚至在黎明之际也能走进帝王之臥室。君王在接见文武百官和政要之前,先与这些朋友谈论。因此,君王之友乃是最亲近帝王的人。
  耶稣称我们为他的朋友和神的朋友,实在是极其特殊的赏赐。換句话说,我们不必再远远地渴望见到神;不像仆人无权走到主人的面前;我们也不像观众当中的一个,只能趁君王经过时对他作惊鸿一瞥。耶稣赐给我们与神自由亲密交往的特权,因此,神不再是遙远的陌生人,而是我们的密友了。(下期续)

註: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编纂:东传福音,合肥:黃山书社,2005年,第二冊第215页。

翼展万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云彩生活

称心园艺:百合 ✍余暇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秋色 Fall Colours ✍郭端

谈天说地

老底嘉教会:门外叩门 ✍于中旻

点点心灵

跖之徒 ✍余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