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14-04-01

论语析读(三)

“人不知而不慍”讲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石衡潭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学而1.1)

注释:

  慍:怨恨,生气。

对读: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切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2-13)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4:6-8)

解析:

  这一句讲的是人与神的关系。虽然字面上並沒有出现神,但在意思中暗含着。为什么能夠做到人不知而不慍,这不止与人相关,最终与神相关。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14.35)

就是说,人不知道我,不了解我,甚至误解我,但这都不要紧,因为神知道我,他了解我的所有心思意念。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的天,相当於今天基督徒所说的独一神,而他提到的神,则指诸神,就是各种偶像。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16.8)

畏天命,相当於敬畏神的诫命与旨意;畏大人,相当於顺服在上掌权者;畏圣人之言,相当於敬畏先知的话语。

“圣,通也。从耳呈声。”(説文解字.卷十三.耳部)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从“圣”字字形看,甲骨文,像一个长着大耳朵的人在张口说话,金文将“人”写成“壬”。汉王符在潛夫论中说:

“夫圣人为天口,贤者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说,圣人之意也。”(考绩,註一)
“先圣之智,心达神明,性直道德,又造经典以遗后人。”(讚学,註二)

可见,圣人应该是上听天命下传人间的这样一个角色,与旧约中的先知相似。孔子说的是畏圣人之言,而不是畏圣人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明末传教士白晉(Joachim Bouvet, 1656-1730)引直解

“三畏虽有三事,总之只是敬天而已。”(古今敬天鉴.下卷

  人不知而不慍,也是孟子所追求的境界。孟子.尽心上: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遊乎?吾语子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於民;不得志,脩身见於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但孟子更多着眼於人的世界,而不是像孔子那样仰望天空。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恥也;邦无道,富且贵焉,恥也。”(泰伯8.13)

朱熹论语集注对此解释得很好:

“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

孔子所说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也相当於保罗所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只是孔子尚不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而保罗亲眼看见过这道,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祂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故保罗具有坚定的信心,勇往直前,不像孔子那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带有几分无奈与苍涼。(下期续)

(註一)彭铎潛夫论签校正,中华书局,2010,第72页。
(註二)彭铎潛夫论签校正,中华书局,2010,第13页。

翼展万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点点心灵

凤凰古城 ✍余卓雄

点点心灵

“品泉”余韻 ✍湮瀅

寰宇古今

凯柏传(中) ✍史述

点点心灵

脫离关系 ✍余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