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心灵 ✐2014-01-01

如何使自己永远不会孤独

陆国城

 

  孤独是什么?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也有人说孤独是一种个性的浓缩,是一种寂寞的悲哀,是一种欲盖弥彰的表现。我们说孤独其实是一种心境,产生这种心境是因为心中的黑暗:

“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卻不接受光。”(约翰福音1:4-5)

整天为世间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会体验到人生还会有一种东西叫孤独;沈湎於浮躁和焦虑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孤独所拥有的那独特的滋味。只有平和而心靜的基督徒才能体会到:

“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20)

孤独是不会临到神的儿女身上。因为我们信主就是摆脫生命的孤独,为什么还要去“品味孤独”呢?百思不得其解!
  孤独是什么?孤独就是寂寞,是表示冷清孤单的形容词。我们基督徒心中有了主,神让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中摆脫了孤独,为什么还要去体味孤独?这就是当前神学家对圣经的胡言乱语。有作者甚至说什么:“上帝的孤独就是人的孤独”。让人难以寻味的是,他怎么知道上帝有孤独感?即便如此,上帝的孤独怎么能与世人的相提並论?上帝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世界宇宙的主宰,上帝都孤独,世人信主的意义何在?这样似是而非的文章发表在基督教的报刊网络上,对圣经,对传福音的正能量作用何在?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灵,人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当个人离开群体过久后,就会产生寂寞。老年人害怕孤独,年轻人也害怕孤独,我们人人都害怕孤独,但是作为神的儿女—基督徒为什么要去体味孤独呢?我们世人尚未信主前会感到生命无望,在罪恶的深渊里孤立无援,产生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这是符合思维逻辑,生命的发展规律。当我们找到了救主,我们基督徒就有了盼望。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么;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並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哥林多前书6:19)

圣灵就在我们基督徒的心里,那么基督徒有何孤独之感?“需要体味孤独”一语,令人费解!误导了神人的关系。
  其实,人在尚未信主前是有孤独的时候,总是在怀旧感受和回忆品味过去的种种,在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起曾经的故事,心情也就随之降到了冰点,悲伤的,挥之不去的记忆就会填满整个心底。人生的许多沟沟坎坎总是要自己去过,任何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不要依靠,不要祈求別人,依靠只会使自己懦弱,祈求也只是一种安慰。自身的強大才是硬道理。不如挺一挺腰板,种下信仰的种子,让坚強之树在心灵之中产生感恩。孤独中的人可以寻找到自己最初想要的本真;可以感受到自己坚強的信仰;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悲喜与无奈;也会让你明白该如何去改变生活的态度。孤独的灵魂在尘埃里毫无目的遊曳,空虛的內心里填满了肮脏欲望的灵魂,朦胧的眼神里扑朔迷离的表情,渴望信仰的血液一次次狠狠的拍击着我们那突兀不平的脈搏,內心和外界的不和谐使我们在梦中一次次的叩问着心灵,我到哪里去找寻安放灵魂的圣地?久久在这寂寞的黑暗中徘徊,徬徨。

“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约翰福音12:35-36)

世人所以感到孤独,就是因为在这寂寞的黑暗中徘徊,徬徨。
  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当时春秋时期的社会生产力与劳动分工已经日趋封建化,“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上)。形即干坤天地之形象,道即易道,形而上,指在天地形象上存在的抽象原理;道,是干坤之合德,犹阴阳两仪之於太极。所以“形而上者谓之道”与“一阴一阳之谓道”涵义实同。形而下,是天地变化向下落实到现象界;器,是阴阳交感所生的具体事物。朱子语类卷七十五记周谟所录:

“‘形而上者’指理而言,‘形而下者’指事物而言。事事物物,皆有其理。”

道与器的矛盾,是孔子的处境於孤独同当时流行的奇淫技巧之间的矛盾,孔子就产生孤独与寂寞,他的孤独与寂寞是因为着眼於儒学的社会功能及其对民族现代化所可能发生的影响。假设孔子是一个知识学和伦理学的符号,在传统文化衰落,新兴媒体迅猛崛起的势头下,孔子的寂寞就不难理解了。到了明清社会,这种矛盾更为突出,从中国科学技术重实用轻理论上便可见一斑。不过,道与器的矛盾,不能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因为孤独的特点在於个人的情感,这是一种独立的情感趋向,一种独立的生命体验。 在如今这个社会转型期,人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个人利益,追逐金钱与权利,现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传统紧紧包围,埋沒。  孤独与寂寞,可以属於应用论理学的探讨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与孤独寂寞相对应的是什么呢?是一种通过广泛认同而得到的快乐幸福感么?不是!是信仰。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

这里,夫子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信仰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当然包含着对孤独寂寞的抗爭,安贫乐道,“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四。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邻”就可以引申成为邻居之间互相亲近的关系, 在道德缺失错位的历史语境中,道德本来就是孤独寂寞的象征,圣人的孤独寂寞才是全社会的悲哀。但是孔子对此充满着乐观与自信,“德不孤,必有邻”,这句掷地有声的话送给所有敢於担负伦理责任的人们。我们基督徒也是如此,信主前空虛的內心填满了肮脏欲望,灵魂在孤独,寂寞的黑暗中徘徊,徬徨。信主后我们深信-

“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保障或作力量〕我还惧谁呢。”(诗篇27:1)

请问基督徒为什么还要去品味孤独呢?“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哥林多前书6:19)因主的救赎,我们的身体竟成为了神的殿,神的灵住在里面!但人怎会看见,知道神和我们同在?基督徒永远不会孤独。惟有我们顺服神,生命被內住的圣灵更新,展露出平安,正直,爱心,谦卑,圣洁等神同在的记号时,人们才知道神与我们同在。圣灵在心中感受如何?感觉宾至如归,祂是我的上宾,是我邀请祂进入我的心房。期望掌管我的生命,並非为了彰显自己,卻是为了在我的生命中,行为里彰显基督。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

基督徒永远不会孤独!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艺文走廊

灯塔 ✍凌风

艺文走廊

山间的雾 ✍音凝

谈天说地

进化论与科学 ✍亚谷

谈天说地

谈教育 ✍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