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2013-09-01

谈两种教育儿女的家长观

陆国城

 

  世界上教育儿女的有千种,万种方法。但总括起来,家长的育儿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另一种是对孩子严格管理的。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另一种就是中国式的育儿观,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基於这种期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父母心中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由此看出,中国家长的育儿与西方国家根本不同。

  一位美国家长说: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个是教育,另一个是自立。西方国家的家长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立。从小就独立的孩子是自信的,从小就独立的孩子走入社会才能从容不迫,遊刃有余。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在学校教师就是如此。
  中国父母总是喜欢将自己不会的东西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強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在孩子犯错误时,一味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父母教的不是道德,是圆滑;学校教的不是知识,是服从;老师教的不是常识,是功利;社会教的不是诚信,是说谎;抗战片教的不是反思,是仇恨;环境教的不是博爱,是冷漠;当官教的不是奉献,是索取;岁月教的不是勤劳致富,是投机取巧。一个人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反省机会,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三岁至六岁的孩子,本来就处於反抗阶段,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合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傑(Jean Piaget, 1896-1980)的话来说,这个时期叫“自我中心”时期。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不要给孩子系鞋带,不要给孩子整理书包,不要给孩子剝水果,不要给孩子夹菜,不要给孩子穿衣服,不要给孩子削铅笔,不要逼孩子去考证,不要为孩子沒有礼貌而开脫,不要指骂孩子不如別人,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当成真理告诉孩子,不要当孩子面粗口吵架,不要对孩子说以后财产都归他所有,否则,你就毀了一个孩子。

  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在於,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基於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強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並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就是在这种潛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大致可归纳如下几点:

(一) 社交上的“过度保护”

  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而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间发生爭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採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对方的态度,由此常常发展成家长间的爭端或磨擦,对孩子产生的卻是负面作用。

(二) 生活上的“包办代替”

  中国的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以“包办代替”包揽孩子衣,食,住,行为快,怕孩子脏着,累着而不让他们沾家务劳动的边。总之,这种“包办代替”从橫向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一直延伸到孩子成人。於是就出现了三,四岁的孩子不能自己穿衣吃饭;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扣釦和系鞋带。城市的小学生多由家长接送还不算,有的连书包都由家长替背;中学生还要由家长给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很多由家长“护送”,甚至连床铺都由家长给铺好。总之,中国的不少家长,特別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要亲自把孩子“从腳跟武装到牙齿”。

(三) 经济上的放任

  为数不少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经济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且不说经济宽余的家庭,就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腰带,甚至东挪西借来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和欲望,以适应互相攀比的消费风气。对孩子的零用钱普遍表现“大方”,随要随给。孩子上街一,两站也要乘车,甚至发展到一些中,小学生上下学“打的”,花钱僱人值日,做作业,更有甚者,有个別学生(大款子女)考试时花钱僱人替答卷。这纯粹是由家长的溺爱,娇惯,特別是经济上的放任所造成的。父母特別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虛荣心在作怪。

  教育子女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复杂所以难免会有失误,家长会有失误,老师也会有失误,家长只需面对一个孩子,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能抱怨,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抱怨学校,抱怨社会。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和带动孩子心态的积极,遇到困难多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原因。要知道,几年后,你的孩子就要面对社会,社会肯定不会像家庭和学校这样对待孩子们。
  由於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西方少年从小就表现出:

1. 具有很強的自立能力

  他们十八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家庭,即使在读的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很多都靠自己“勤工俭学”,打工补助自身的消费需用。就是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国一位教授正在读大学的女儿每週末就在一家餐馆做跑堂工作。

2. 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

  西方国家一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英国一住在约克郡(Yorkshire)的兄弟俩(十二岁及十四岁),在其父职业的影响下,独立地成立了“洗车公司”。哥俩干活认真,取费低廉。宁可多走路也去价格较低的商场买工具,车蜡,洗涤剂等,以降低成本,赢得顾客。

3. 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

  由於从小的艰苦磨练,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谋职,就业奠定了基础。

  我们再观察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上不亚於西方,但普遍表现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強,做事被动,胆怯;缺乏适应环境和应变能力,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別人照顾,卻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別人的能力;在家不知关心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有一位母亲伤心地讲述她念大学的儿子时说:“我儿子学习很好,但什么也不会干,而且非常自私,只关心他自己,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我们有病他从不在意,可他自己有点小病,就催我们带他到大医院去看医生,嫌校医院水平低而不去那里就医。”她接着自责地说:“这不能怪別人,都怪我们从小把他惯坏了。”试想,只关心自己,连亲生父母都不关心的人,还会有什么社会责任感可谈呢?

  中西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产生一个明显的差異:中国注重理论的,宏观的指导,粗线条地讲道理;西方更注重具体的,微观的指导。我们有不少父母,只从道理上讲该怎么做,如果孩子做错了,稀里糊涂打一顿,打完了孩子还不知自己错在哪儿。在国外不少家庭中,孩子无论犯了大错小错,也要受到惩罚,比如:不让看电视,或几天不许到外面和小朋友玩遊戏等,就是孩子想做的事不让他做,让孩子在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来体验对与错。孩子就从这各式各样的体验中,明白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从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真正合理,有系统的培育方法,应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本质出发,明确可实现的培育目的。从下面八个问答中,家长们细细回味:

一.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家长会问:“今天学习怎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外国家长则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
二.当孩子在家里谈论某个同学时,中国家长首先会问:“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好吗?”;而外国家长则会问:“这个同学的为人如何?”
三.当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时候,中国家长会对孩子说:“乖,在家好,別到外面去,现在的社会乱得很”;外国家长会说:“噢,孩子,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走走呢?你在外面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呢。”
四.当两个孩子打架,如果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看到时,中国的家长会一把拉开自己的孩子,並指着另一个孩子说:“你沒家教吗,为什么要打我的孩子?”;外国家长则会把他们都拉开:“孩子们,你说Sorry!有什么问题解決不了,为何会闹矛盾?”
五.孩子叫家长为他买东西的时候,中国家长首先问:“那东西贵吗?”;外国家长则首先问:“那东西对你有用吗?”
六.当孩子为做某件事而与家长商量时,中国家长会说:“別去干,搞好你的学习,考第一才是你要做的。”;外国的家长则会说:“好啊,你可以去试试,祝你成功。”
七.当孩子做某件事失败后,中国家长说:“早叫你不要分心,好好学习啦,现在后悔了吧。”;外国的家长则会说:“孩子,我也很难过,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的。你要知道,並不是每次尝试都会成功。”
八.当孩子做某件事成功后,中国家长说:“別高兴,这些东西沒用,你还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外国家长则会说:“孩子,祝贺你。看,你多棒,我为你自豪。”

  两种教育儿女的家长,就产生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中国的家长沒有信仰,所以把孩子作为私人的财产,他沒有认识“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诗篇127:3),我们培养儿女之先,应先感谢神赐予我们的恩典。教育儿女是作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相反

“…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1-4)

愿家长把你的子女带到神的面前来!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艺文走廊

剧作家米勒的傑出 ✍冯虛

谈天说地

问与答:良心的声音 ✍文中旴

艺文走廊

高力士 ✍凌风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比萨印象 ✍郭端

乐趣飘送

西贝流士 ✍稽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