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心灵 ✐2012-01-15

是谁“绑架”了孩子?

陆国城

 

  是谁绑架了孩子?是坏人?是坏蛋?是绑匪?统统不是,那么是谁?告诉你:是孩子的父母,确实匪夷所思,出乎人们的意料。父母怎么能绑架自己的孩子呢?但确确实实父母“绑架”的不是孩子的身体,而是孩子的灵魂—思想与自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任何的爱所无法比拟的,俗语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她)们爱的最终目标是: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所以,希望孩子门门功课第一,名列前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黃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总之一句话:为了达到父母心中的愿望,自孩子呱呱落地一刻起,他们的一生,就由父母“绑架”作主了。希望将来到“北大”,“清华”就读,毕业后出国到“哈佛”深造。如果是顺其自然,皆大欢喜,否则适得其反。

  有一位从中国到澳洲深造的姊妹分享时说:“自幼我在中国长大,在我成长的岁月中,父母已经从学前班,大学,出国深造,找工作,甚至结婚成家都已经计画安排妥当。从第一天背上书包开始,父母的影子一直伴着到大学毕业为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我选择学校,选择课程。课余,假日最为忙碌:安排各种钢琴,小提琴,书法,绘画,舞蹈,刺繡,音乐,游泳等等的补习班,晚上陪我做功课(其实是怕我不做作业,是监督我),总怕我落在別的孩子后面,给他们(父母)丟脸,从不理解子女的理想与追求,给我们一些自由空间,发挥我们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而家长间的谈话內容就是:‘我的孩子是如何如何的优秀’,‘功课成绩是如何如何的拔尖’之类;与同龄孩子进行攀比,以显示他们本身是如何的优秀。直到大学毕业时,我从未享受到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乐趣,看到眼前幼年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童真的形态,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一朝一夕,悠悠岁月,言必恭敬听从父母的旨意去完成他们的理想(不是我的理想)。甚至大学毕业找工作,成家立业找对象,也由父母一手包办。”她长长地歎了一口气,最后说:“我对於个人的生活起居(如洗衣,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做饭等),自幼至今,还不能完全自理,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有一次,同学问我:‘一个人不好说,两个人不能大声说,三个人不能说,这是指什么’。我哑言,她说:是‘悄悄话’。自到澳洲后,看到这里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思想自由度,个性的张扬,较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东西方之文化差距是如此反差,显著,強烈。因为我曾在国內看到有的同学无法忍受父母这样的‘爱’(绑架),而造成了无法想像的人生悲剧,悄悄地离开了这美好的世界。”真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们对孩子的爱护是给他们“自由”?还是“绑架”?孩子的顺从是“无奈”?还是“孝顺”?对待孩子应抱什么态度?这是为人父母对孩子值得深思的原则问题。

  圣经中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悅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歌罗西书3:20),这就给我们对解脫子女的“绑架”,提到最高的思想,行为的境界。神告诉作儿女的要听从父母的话,尊重父母的決定,满足父母的愿望,绝不能脫离父母的管教;但作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这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儿女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必须顾及儿女的意念与志向,保护他们的个性,体谅他们的自由意志,引导他们走正确的光明大道。千万別压制他们,限制他们,惹儿女们生“气”,扭曲了儿女们的心灵。父母“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这是教育孩子的一条真理,千万莫等閒视之。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告诉我们: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沒有任何效果。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造成凡事产生疑惑,犹豫不決。孔子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如果我们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是得不到好处,还是认认真真地刻苦学习为好,这两句话也是孩子应当遵行的。

  是谁“绑架”了孩子?现在也到该彻底松绑的时候了,但孩子们必须听从真理的教诲:“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以弗所书6:1-3)。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思情话意 ✍郭云

乐趣飘送

萧邦 ✍稽谭

点点心灵

万事如意 ✍余卓雄

艺文走廊

东非洲马康德族木雕 ✍曲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