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2011-03-01


物理人生

你手上滾的是什么圆?

—光的双重性

吳慕乡 刘丽红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双面夏娃”,女主角一人分饰两角,演得很好令人印象深刻。双面,可能代表一人有双重性格,双重身分或因着什么原因这个人前后变成两个不同的脸…;无论如何,电影中的情节不太可能一五一十地发生在我们真实生活的四周,但卻有可能因着某些特別的因素使得一人有着双重的性格,有人特別迷信的还附庸鬼神或星座之说。我曾认识一个残障朋友,小时候因着外体与众不同,残障的她在外面的场合从来不敢发表任何谈话,甚至不敢正视別人总是低着头,自我封闭至极,然而,当她回到家,一张嘴开始叽哩呱啦停都停不下来,常常找哥哥姊姊麻烦,外人总认为外表文靜的她脾气一定很好,沒想到在自己家里,她常打姊姊骂哥哥,甩碗盘,丟东西歇斯底里地闹情绪更是家常便饭,难道是她有双重性格吗?
  我想其中的原因一定很多,外人或许无从了解,但我可确信的是两面为人的她內心一定充满矛盾也非常不快乐吧!

双面夏娃—光

  其实一个人有双重个性並不稀奇,一个物体有两种以上特性或许更令人匪夷所思吧!
  在二十多年以前,大家都认为光是一种“波”,因光有大家熟悉的反射,折射,干涉及绕射(Diffraction)等现象,这些都可以用光是波的特性来加以解释,但卻有一个现象叫做“黑体辐射”(Blackbody Radiation)无法用光是波的特性来加以解释。有一位物理学家蒲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他尝试了许多方法想破解,他用古老的方法来解決黑体辐射的问题也未竟其功,后来,他放棄旧有成规跳脫原来的思想模式,提出光是粒子的假设,在二十世纪初提出量子论的学说,可以想见的是推翻过去的论点,刚开始一定不获大家的认同,果然当时绝大部分的科学家都无法接受,隔了二十年后大家才肯定了他的贡献,最终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18)的殊荣。
  回顾当时第一个对蒲朗克提出量子论学说表示支持的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后来被公认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利用量子(粒子)的学说来解释当时大家所熟知的光电效应,他的这项突破也继蒲朗克之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21),而爱因斯坦获诺贝尔殊荣是因此项成就而非因大家所比较熟知著名的相对论。
  其实光是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在干涉和绕射的现象中光表现出波的特性,而在大家较不熟悉的光电效应和康普敦效应中表现出粒子的特性,到如今很难设计一个实验能同时看到粒子和波的特性,因此若有人说光是波,他说的沒错;而若有人说光是粒子,他也沒错,因为端看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光”囉!


双缝实验 (double-slit experiment) 展示光的波动性质与粒子性质

我连右脸也让你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难免会和別人看法不同,意见相左,有时会发生爭执而弄得彼此不愉快,甚至撕破脸吵架,打架都有,其实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一个问题常常要看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常常沒有绝对的对与错,如果我们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为他想一想,和他立场互換重新去看问题,或许冲突就会消除,相信也会減退不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纷爭。
  近年来发现社会上动不动就有民众上街头抗爭,小至个人纠纷,劳资爭议,大至社团,政党互相较劲,从个位数到上千上万人都有,一场遊行示威抗爭活动劳师动众,所带来的交通阻隔打结,大批警消人力投入,大量传媒SNG(卫星新闻转播)报道,再加上人民各项权利受损,人心惶惶不安,其中所花的社会成本不可谓不高,当然,每项活动皆有其不得不的理由,我们也相信出发点一定是好的,但如果換个角度想想,事情或许还有可转寰的空间,是不是可回到谈判桌上再商议商议呢?又如,国际间不断出现的恐怖攻击也是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腳,永远无法休止,在圣经上说你打我左脸,我连右脸也让你打,此种广大胸襟,或许生处现代的我们真应该再好好地体会与实践吧!

双赢的人生

  现代文明病首屈一指的恐怕就是忧郁症吧!患者数目之多令你无法想像,年龄层下降的速度也使人担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心有千千结呢?是谁打的结?又该让谁来解呢?
  曾经有一个妈妈忧伤地说:“原本她的老二功课普通中等,看起来为人处事都还算好,可是自从上了不理想的高中后,可能父母责怪多了,哥哥是国立大学的高材生也带给他压力,最近不知怎么了?一回家就关在房间,问他什么也不回答,原本看着他房间灯一直亮着,我们还以为他常挑灯夜战地看书,直到有天他爸爸半夜起来查房,才看到他两眼通红地蹲在牆角,而满地则是一个个十几元的強力胶,后来,他爸爸天天骂天天打,可是—他的沟通大门彷彿关死,再也沒打开。”
  又有一个母亲说,她和夫婿都是博士,自然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点上,況且自己学心理还是个教育博士,更不能叫別人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強,於是她从孩子幼稚园开始就对孩子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甚至在学校老师都还沒考试前,她就已经在家针对不同的面向先模拟考个两三次,随着年龄的渐长,你不难想见这个孩子后来反弹之大…
  其实现在的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常常是彼此心中永远的痛,有的父母常要求儿女应该凡事皆要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不断地命令和教训,对孩子的反应不予理会,一次两次,一年两年…渐渐地沟通大门深锁,再也找不到彼此的交集,你担心我也忧郁;反之,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殷殷期盼当耳边风,完全无法体会父母的苦心;两造均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结果彼此双方都有怨言,最后闹得不可开交,亲人变成陌路人。如前述第一例,其父母不明白孩子之间本来就有差異性,优秀的哥哥不等於是弟弟,过分的要求和期待往往会适得其反;另一例,母亲过於专注的焦点或许並不是孩子,其实是面子成分居多,沒有双向的沟通其实是无效的,任何博士也难解这道习题,除非父母和孩子间彼此能多为对方想一点,多忍让一点,也多爱一点。圣经上说:孝顺父母,你将得福,並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以弗所书6:2)。但圣经也说,父母不要惹孩子的气…(以弗所书6:4)但愿一体多面,让我们专挑爱的角度出发,相信殊途同归一定可以彼此双赢的。

活在当下 快乐以对

  明白何谓“圆”吗?在数学课本它是一个零,在国语老师的心中它是一个句点,然而在小朋友的心里它是一颗球,而在肚子饿的旅人眼里它卻又是个圆圆饼,另在期待家人从外地赶回的人它代表的深深涵意就是“团圆”…沒想到同样一个小小的圆,在不同的人眼里,其代表的意义居然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圆或许就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代表,追求圆满是我们每个人的需求,那么到底该在圆满的圆中间填加些什么,或许只有不断追求的人才能明白。如果一味汲汲营营地追滾动的圆,也期待像堆雪球般地填满累积财富,只要一旦日出东方,这个雪球堆积的财富就会融化消失,这个圆或许也不成圆了。
  再说,或许光无法选择它要是波或是粒子,但若将其拟人化的联想,相信它应该会快乐又称职地担任其中任何一个角色的。那么人呢?当你是双重甚或多重角色时,你能八面玲珑的扮演好各种角色吗?你会快乐吗?
  有句话说:“把心放在当下,尽情的过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今天。”把每个今天过得精彩,也把自己每个角色扮演称职,千万不要要求自己每一项都要一百分,因为你是无法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世界之大,每个人的价值观,喜好都有所不同,想要讨好每个人是不可能的,要了解且相信自己的定位,告诉自己常常退一步想,我忠於自己了吗?曾经,有一个父亲在孩子即将出远门的时候,他只交代孩子一句话:“不论你将来做什么決定,你一定要真诚的面对自己。”是的,不论成败与否,真诚的面对自己,不愧对自己,如此,即使在別人有不同意见或恶意批评时,你仍能了解这是另一个意见,可以考虑採纳但不需全然盲从。
  了解光有双重性,你会更了解它;了解人有多面差異性,相信你也会更爱他,彼此接纳,互为肢体;你一生追求的又是什么样的圆呢?別忘了另一个双胞胎—困难和机会,悲观者在每一次的机会中看到困难,而乐观者在每一次的困难中找到机会。盼望人人都是乐观者,皆有希望成就手上的这个圆。

(选自作者著碰撞的火花在跳华尔滋—从物理看人生展翅天使团队出版)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神的时间 ✍亚谷

点点心灵

狮口的见证 ✍余仙

点点心灵

章郭令宜的见证 ✍章郭令宜

艺文走廊

留守的牧人 ✍凌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