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走廊 ✐2010-12-01


细看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

松桂

 

  2010年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 2010)虽已於十月谢幕,但随着中国馆的焦点展品“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移至香港作短期展出,这份世博热潮在香港延续至十一月底。

  “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是以多媒体技术将中国旷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活化”起来,原画是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先生的手笔。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现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馆)把北宋宣和年间京城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繁盛,城乡的不可分割,社会风貌和民生百态,用细致的笔墨真真实实地描绘下来。从画中可见当时社会的和平安定,井然有序,各阶层相处融洽,物阜民丰。画幅的精致,把汴梁城的风貌流传后世,而活化“清明上河图”的概念,更把一个九百多年前的古都,活灵活现地带进二十一世纪这个电子时代。
  从步进展馆一刻开始,你会对这幅全长128米,高6.3米,有声有色的巨型电子壁画着迷。整个人犹如置身於画幅中,从右至左延伸,引领你从汴梁城外的郊野景色,逐步走进汴梁城內的繁荣富庶。


“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在香港作短期展出(2010.11.9-29)

  “清明”一题,所指的不单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盛況,亦是二十四节令之一,由此指出四时节令对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农作物在当时不单是供应国民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工商业的支柱和国家的主要稅收来源。四时节令影响着国计民生,也与汴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景象息息相关。

  汴梁城外,乡间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农田处处。人们日出而作,从画中的耕地及农舍,可见农耕为乡间的主要作业。此时树木大多尚未长出新芽,唯有柳树略带嫩绿。河堤及路旁四周均种植了汴河柳,据说宋人喜欢把汴河柳树枝定期截去,捆扎起放到河堤里,以起稳固河堤之效。
  乡间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有行腳僧背着行囊,有挑夫忙於运送,有搬运工扛着麻袋,身子被压得很低,当中也有一些徒步者。在树下有两人聊天,民居外有妇人谈天说地,幼儿则在妇人身旁嬉戏玩耍。

[影片] 汴梁城外鸟语花香,行人络绎不绝
[按这里以WMV播放]

  有一轿子队伍於清明节扫墓后回城。这队人马前头由仆人开道,轿子內坐着女主人,而男主人则骑着马走在队伍的后方。一路上遇上另一队伍,前头有侍从为马上的女主人牵着马匹,另有一头戴高帽,骑着马的官吏从城里进乡。街上所能见的妇女並不多,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妇女出入都得坐轿,亦必有侍从侍候在侧,可见宋代妇女出外的限制,不宜“拋头露面”。孩童在街上四处奔跑,不远处有一“王家纸马”舖,专门制作及销售纸马或纸紮冥器予扫墓祭祖的人。

[影片]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记念先人
[按这里以WMV播放]

  一队小驴运载着货物入城。临近黃昏,农舍外孩童奔跑跳跃,生活乐也融融,和平安定。

[影片] 乡间生活和平安定
[按这里以WMV播放]

  从市郊村店起,可见一河道引向画中。这条河,就是汴河。渡头停泊着两艘运粮船,货物散於渡头上,老板正忙於点算货物,而搬运工则努力地卸货。岸上人马接踵,热闹非常。各人辛勤工作,随着夕阳西下,夜幕低垂,灯火徐徐亮起。行人挑灯回家,家家戶戶也点灯照明。夜间,市郊在灯火映照下,四周景致与日间截然不同。街上往来的行人比日间少,人们有的在店外聚集,谈笑作乐。
  然而,细看画中的灯笼,实为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一种写照。不同身分阶层的人士,居所及店舖,所使用的灯笼也是不一样的。为了找寻各种不同的灯笼,在画前驻足观赏,別有一番趣味。

[影片] 日间辛勤工作,夜间相聚作乐
[按这里以WMV播放]

  除了岸上的夜色,岸边同样停泊着几艘船身修长的客船。船的舱室开扬,船內有人起舞作乐。船上的灯光倒影在泛起莲漪的河面上,波影粼粼。

[影片] 灯光处处,河面波影粼粼
[按这里以WMV播放]

  古今中外,水系均是牵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脈,在宋代也是如此。於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中,那条流通汴京的汴河就是於隋炀帝时开凿,四条运河之一的“通济渠”,也是把北方黃河与南方淮河两大水系贯通的漕渠。北宋定都汴梁,这条贯穿汴梁,流通中国东南与西南的汴河便自然成了当时的主要交通枢纽,有利货物运送,把天下百物汇聚京城。汴河漕运从而为两岸带来繁荣富庶的景象。
  由於汴河水浅,所以在河上航行的皆为浅底船或平底船,当中以货船和客船为主。在一艘双橹船上,篙师们(船上的水手)合力搖橹。

[影片] 汴河漕运,汇聚天下百物
[按这里以WMV播放]

而正当一艘客船要通过虹桥的时候,篙师们在忙碌着要为船放下可活动的桅杆,以便穿过桥底。人们於桥上观赏过桥情景,帮忙指挥。

[影片] 船与桥的相互配合
[按这里以WMV播放]

除了过桥情景,也千万不要忽略桥四周及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小节。

  然而,四时节令不但为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漕运亦不能避免。清明不单是扫墓祭祖的时节,更是汴河漕运每年启动的日子。由於汴京属中原气候,汴河於冬季时会结冰,加上黃河流量減少,漕运也因此而暂停,要待至翌年春季漕运再启动。而首批从东南及西南运来的货物则会於清明前后抵达汴京,此时人们亦纷纷开始“上河”办货,赶市集了。
  要办货,当然就要上市集。虹桥便是当时人们“上河”办货的主要地点。这座巨大木质拱桥结构精巧,是一条沒有桥柱的飞桥,形状如彩虹,故被称为虹桥。据说虹桥只是汴河上这些飞桥的俗称,而不是单指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这座桥。
  日间桥上,行人熙来攘往,满是攤贩。他们有的打着伞子,把货物放在地上摆卖;也有流动攤贩以头顶着合盘行走着,手拿着一个便攜式支架,把支架打开然后放上货物便可进行买卖。
  不同阶层的人士在桥上穿梭,有轿子,独轮车;有挑夫,搬运工,书生,小贩,货郎,行腳僧,和尚,也有小孩。当中,一名小孩於桥上追着一头豬的一幕,是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中沒有的,而这幕卻成了观赏者的谈论话题,带来了不少欢笑声。

[影片] 日间“上河”办货,熙来攘往
[按这里以WMV播放]

  沒有桥柱的虹桥,带来了畅通无阻的河道。繁忙的漕运,造就了桥四周的百业兴盛。从桥上的地攤,街上的酒馆食肆,到四周各式的商店,可见当时汴河两岸生活的多彩多姿。

  日间的繁华,随着夜间的降临而渐渐減褪,桥四周的人潮也明显变得疏落。然而,沒有了桥上忙於买卖的攤贩顾客,卻有些夜间的小攤档和酒肆营业。酒馆的炊煙冉冉上升,坐满了酒客。我想,此刻应是这些馆子忙得最“透不过气”的时候了。
  在市郊,酒馆大多掛着一面“小酒”酒旗。据资料所说,这些是售卖一些小酒(下价酒,粗酒)的小店,顾客大多是平民百姓,草根阶层。在汴京,酒馆有分资本雄厚的大型“正店”和中小型的“腳店”两类。而於乡城开设,较廉价的就是“腳店”了。画中所见,桥前一座建有“彩楼”的“十千腳店”,店前掛有一面“新酒”酒旗,店內外坐着把酒谈心的顾客。两岸灯火通明,河面上倒影着皎洁的月色,为热闹的气氛,加添了一份宁谧。

[影片] 夜间酒肆热闹,酒客举杯畅饮
[按这里以WMV播放]

  在桥的另一方,与城门之间,街头巷尾有大大小小的店肆,邸宅。小巷內有大车修理店,一名工匠正忙於修理车轮,而另一名工匠则在旁边刨木头,二人各司其职。路上有人牵着马匹走过,四周的店舖形形式式。而街头,茶肆有卖艺的说书人。在一戶大宅前有相命算卦的人,他们多在涼棚檐下扯一招牌,替人作“神课”,“看命”和“決疑”的。大街小巷,到处有不少人聚首打听,围观,要看看有什么大事小事发生,称为聚堆。

[影片] 大小店肆,人人各司其职
[按这里以WMV播放]

  然而,夜间街上热闹的气氛丝毫未有冷卻。大部分商店仍在营业,店內外聚满人群。由於汴京乃是当时天下士人荟萃之地,街上随处可见士人结伴同行。有配剑的官差在街上跑过,好像在忙着什么似的。有流动攤贩顶着合盘回家,也有人正忙於用独轮车运载货物。

[影片] 市內各阶层相处融洽
[按这里以WMV播放]

  日间,城门前,骑马商人正领着骆驼队於城门下通过,骆驼背上满载着绸缎和瓷器等中原物产,可见当时除了汴河漕运,还有往来西北塞外的驼运。不同阶层,年龄的人日间於河边嬉戏,夜间则观赏河上随水流飘浮着的莲花灯,十分写意。细看这以斗拱建造的城楼,上面悬掛着一面大鼓,旁边放置了打鼓人的铺蓆和枕头。围绕着城楼的宮灯,与河上的莲花灯互相映照,动中带靜。

[影片] 塞外驼运,中原物产远通西北
[按这里以WMV播放]

  进城后,骤见城內与城外的佈局截然不同,这里就是汴梁城。城內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那座楼高三层,店前掛有一面“孙羊店”酒旗的“正店”,在其门前缚扎“彩楼欢门”,其上还有可供人观看街景的阁楼。“正店”的门面比之前所见的“腳店”堂皇,酒客亦多是较富裕的官绅商贾,因而吸引了小贩在店前摆卖。从“孙羊店”后园右方堆疊着的酒酲看来,他们除了於店內卖酒,还是城中的酒批发。店內亦有香料售卖。
  随着市民阶层地位的上升,人们在知识文化上的追求亦由此而生。在“孙羊店”旁就有一说书攤,说书人正说着民间故事,人们亦喜欢在此聚堆。
  宋代於城门设关收稅,画中城楼下的一座房子前,有商旅从內地送来货物,工人忙於从马车上卸货,有人正在旁点算。房子门庭敞开,內坐一名看似官吏的人在检查计算,想必是抽取关稅的监门官了。

[影片] “孙羊店”,说书攤,娛乐艺术兼备
[按这里以WMV播放]

  香料在宋代是由政府控制的,主要由南洋进口,在商品中佔有突出地位。城內就有一家门前写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香药专卖店。香料的用途广泛,因此上至宮廷下至庶民对香料的需求殷切。除了香料,另一京城生活消费品必然是服饰,城內就有一家“疋帛舖”供人购买布帛造衣裳。
  汴梁城內各地官商云集,客栈旅店自然成了必需品。在画的下方,有一“久住王员外家”的邸店(客栈旅店),除了各地官商,还有来自四方八面上京赴考的读书人在此留宿。

  在京城人口众多,要有饮有食的酒馆,要有住的客栈,要有供应日常所需的香料店和布帛店,当然少不了为人民治病诊症的医药舖了。汴梁城內医药舖多,药全,医师医术高明。在香药舖的对面即有“杨大夫”应诊的医药舖;而在画的末段则有“赵太丞家”医药舖子。太丞是太医丞的简称,他是皇家医院的医师。在宋代,医官可从事第二职业,为普通百姓治病。在“赵太丞家”医药舖子的旁边有一水井,二人正在打水,可见宋代政府关注人民的日常用水。据说这是由於宋初所开凿的官井远不及人民饮用的需要,若遇上旱災人民多会渴死,故此宋仁宗於庆历六年下令“京城去官井远处益开井,於是八廂凡开井三百九十。”

[影片] 百物应有尽有,照顾生活所需
[按这里以WMV播放]

  夜间城中人来人往,有配剑的官差在街上巡视,为这繁华的京城维持治安。我还特別注视“正店”外悬掛着的灯笼。当中除了“彩楼欢门”的大型“霓虹灯”外,还有一些造型別致,底部微圆的“梔子灯”。

[影片] 城內生活繁华安逸,灯火璀璨
[按这里以WMV播放]

  这幅“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日夜交替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分钟,但画中所展示的內容卻非常丰富。全赖张择端先生超卓的画笔,细致地把宋代的汴梁描绘下来,使我们这些身处现代化都市的人,得以从他的画中得见这个九百多年前的古都;还有赖“电子动态版”幕后的制作团队,把张择端先生的画活现在我们眼前。
  在香港,观赏者每次观赏的时间为一小时,在观赏此展览前满以为一小时十分充裕,然而画中的人物景象细致得很,令你不得不於每一小节前驻足观赏。一小时內实在未能细看画中的每一小节,心中实在感到有点可惜。此画於香港展出后便会归还上海的中国国家馆,並会於馆內作展出。或许,他日能有机会真正的细看它。


本文內容若有不正确或不足之处,敬请见谅,並恳请能不吝赐教指正。[联络本报]。

参考资料:

  • 智慧的长河:“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展览。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 2010.11.09-29。
  • 谁“动”了清明上河图(繁体版)。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11/23/OT1011230007.htm(文汇报 2010.11.23)
  •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jzztjcp/159.htm(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