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走廊 ✐2009-10-01


拔摩岛上的远眺

谢锡命

 

  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写“登临”的佳作。魏晉南北朝时,文学理论家刘勰(约466-520)的文心雕龙说:“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意指:登高可以远眺,高瞻远瞩,触景而生情。这有一定的道理,然说“义必明雅”,则有点笼统,夸大了。我们还得作具体的分析。
  登临诗,或哀叹国家兴亡,或感怀一己身世。所发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如何观察历史,人生,其视野的角度,广度与深度,也看出他们眼界的侷限。诗人说:“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辛棄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从此时此刻的“一时登览”,诗人越过漫长的时间隧道,追溯到遙远的“百年”“千古”,看到了其中的“兴亡”,“悲笑”。这是很大的笔力与概括力!但是,诗人不能测知历史车轮的去向,不能掌握人生的前途,所以,抚今追昔,黯然神伤:“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滾滾流。”(辛棄疾“南乡子”)。我们今天读着这些悲凄的诗句,不由不想,人怎样才能打破这个侷限呢?
  登临诗中也有纯粹寄情山水之乐,流露士大夫閒情逸致的。他们会“放尽樽前千里目”(陆游“登拟岘台”),吟出“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宋王安石“桂枝香”之类隹句。然而更多的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似的“愁”;“醉眼迷登眺,路迢迢,恨满千里草”(周邦彥“早梅芳.喜迁莺”的“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淚”。“愁”,“恨”,“淚”三个字,是登临诗的核心字,是登临诗的主调,色彩。为什么对一个登临者,“良辰好景”只是“虛设”?为什么“远眺”只看到了人生如梦,壮志未酬?我们今天虽然不至像古人那样,“登高远望,使人心悴”,但生活中常“愁”,“恨”,“淚”不能抹去。我们又不由不想,什么样的人生“远眺”,才是永远的盼望?
  二千年前,主耶稣的使徒约翰,站在爱琴海的拔摩岛上,作了如此的“远眺”。他“被圣灵感动”(启示录1:10),写下的不是一首“登临诗”,而是圣经里最后一卷,充满预言,瑰丽奇伟的启示录。给全人类展示了一幅最美,最真实,最鼓舞人心的“远眺”画图。这画图,与整本神所默示的圣经,启示着同一真理,同一个盼望;是所有先知,使徒,在约一千五百年里的不同时期,共同描绘的一幅图画;如今更清晰,更细腻,明朗了!
  约翰不像古代诗人那样去“登览”,因那不是遊览景点。在第一世纪,拔摩岛是罗马政府放逐,囚禁犯人的地方。罗马政府迫害,残杀基督徒,年迈的老约翰,“为神的道,並为给耶稣作的见证”(启示录1:9),被罗马政府放逐至此。然而,他的心境,完全沒有中国古代诗人的“愁”,“恨”,“淚”,相反,他感到能与当时同样受逼迫的基督徒弟兄,“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启示录1:9),正是自己的福分。若不是真理的感召,若不是心中抱着一个真实的“盼望”,何来这种忍耐力量!他的“眺望”,是真言的流露。
  在荒涼的岛上,神使约翰看见了“異象”(启示录9:17; 12:1,3; 15:1),又听到了神的儿子主耶稣亲切地对他说话的声音:“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並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並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启示录1:17-19)老约翰在那极恶劣的环境下,默默地写,照着那位能“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以赛亚书46:10)的全能全智者的启示,大胆地写,忠实地写。他的视野,超过了一切古代登临诗人,超过了所有自以为掌握了宇宙,人类历史“玄机”,並通晓宇宙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宗教家,哲学家,史学家。他为全人类作了一次通向永恆的“远眺”,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及其终局;惊心动魄,威严而又公正的最后审判;人类从罪的捆绑中最终获得拯救,通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彼得前书1:4)的“新天新地”。这是“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奧祕”(以弗所书3:9),如今在约翰的“远眺”里,和盘托出,完全展示出来了。约翰像一个诚实的作者为其著述写“序言”一样,在启示录的开头,他掏出拳拳热忱,坦率的心对读者说:“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启示录1:3)。我们应做个有福的人,这个“远眺”,是上帝赐给全人类的。上帝是“信实的”(申命记7:9),“神決不能说谎”(希伯来书6:18),约翰看到的,是“正在”和“将来”“必成的事”!
  约翰的“远眺”告诉我们,这“必要快成的事”(启示录1:1)的来临,其关键決定於一个“来者”。这个“来者”,要为“必要快成的事”“诚实作见证”(启示录1:5)。祂,就是神的儿子—耶稣。
  在约翰“远眺”的尽头,也就是启示录的结尾,我们听到了耶稣与约翰的对话:

  “证明这事的〔耶稣〕说:‘是了,我必快来。’
  〔约翰:〕‘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示录22:20)

  这是神与人的对话:一是神的儿子耶稣的“应许”,一是代表人类信而得救者的“心愿”。这,使我们不由得不想起前面说过的登幽州台歌。一千三百多年前,怀才不遇的初唐诗人陈子昂(661-702),站在幽州台上(今北京西南),独立苍茫,想到人生的渺小,而天地之悠悠。他在世间的“古人”,“今人”,“来者”中寻找,看不见一个可使他一展抱负的“明君”,於是“独怆然而涕下”…古往今来,这首苍劲悲涼,情怀激烈的诗,引起无数人的共鸣。人的生命道途,理想,际遇各有不同,但因悲欢离合,天災人祸,疾病死亡…而产生的“怆然而涕下”,则天下比比皆是!人类若不是靠上帝拯救,子昂式的“淚”,必将无止境地流下去…约翰的“远眺”与陈子昂的绝然不同,他寻求的不是来自地上的“救世主”,而是看见了那位从天而降的“来者”—耶稣。耶稣就向他展示必来的“新天新地”:主“要擦去他们(世人)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4)
  然而,世人对主的再来,卻採取淡然,漠然,惑然,以至讥诮的态度: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预言在末后的日子世人的心态:那时人们只顾“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路加福音17:27-28)。对照这些话,环顾现实,愈来愈酷似了。这话不是说那几样不可,而是指世人心中沒有祂,只迷恋世俗,沉醉罪中之乐;
  圣经又预言,在末后的日子,那些自作“聪明”之人的“怀疑”,“讥诮”心态:有一段经文说,“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慾出来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他们忘记,经上说“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误,其实不是耽误,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3:3-4,8-9);另一处经文更警诫世人,“你藐视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至神震怒,显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罗马书2:4-5)
  圣经里一位诗人说:“你(神)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诗篇90:8,11)所以,主耐心等待我们悔改,但我们的悔改,卻不可以一刻迟疑,停於等待呀!
  主必再来,“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显现,並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希伯来书9:28)祂什么时侯来?“惟有父(天父)知道”(马可福音13:32)。我们的心,要尽快从“不愿”走向“愿”;祂将以“公义的冠冕”,“赐给凡爱慕祂显现的人”(提摩太后书4:8)。
  我们靠着主,可以走过从“不愿”到“愿”的“心路历程”。圣经里,有一位信主前,曾积极参予“逼迫残害神的教会”(加拉太书1:13)的使徒保罗,他后来为主所召,被主大大使用,写了新约中差不多一半篇幅的十三卷经文。他“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摩太前书6:12),为传耶稣的福音,“作了带锁鍊的使者”(以弗所书6:20)。保罗这样“剖心析胆”,坦诚披露,自己是怎样从极其“不愿”到极大的“愿”: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摩太前书1:15-16)

  保罗这“心语”,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多少信心软弱的人,多少被魔鬼恐吓,觉得自己有罪而不敢亲近主的人,从保罗这句被圣灵感动而说出来的信仰自白,得着安慰,得着鼓舞,得着起死回生的力量,从而勇敢地回转归向主。保罗的体会,和当年被放逐在拔摩岛上的老约翰一样,都为“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而自豪。他们为同一个真理所感召,为同一个信仰所鼓舞。他们坚定地抱着共同的信念—主必再来!
  耶稣是“复活的主”(哥林多后书5:15),祂“知道万人的心”(使徒行传1:24),祂“爱世间属自己的人”,而且“爱他们到底”(约翰福音13:1)。祂早就站在你的身边,期待你打开心门迎接祂,祂就赐你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我们不必去拔摩岛,让我们凭着信,顺着保罗,约翰,所有使徒,先知的方向向前朝望,神“能明亮人的眼目”(诗篇19:8),我们一定会看到,一定会逐渐理解,那拔摩岛上的“远眺”。当时实地发生过的,耶稣与约翰的对话,其声音二千年来响彻云霄,回盪大地。这声音,对今天每一个人,不是遙不可及,也不是远不可追。凡愿意追求真理的人,让我们亲耳听到主说“是了,我必快来”这句极其亲切的话,让我们从內心作出当年约翰的回应:“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乐趣飘送

蒙哥马利:诗人先知 ✍稽谭

谈天说地

短宣的果子 ✍于中旻

艺文走廊

谚语ABC:Am I my brother's keeper? ✍苏美灵

谈天说地

真正的启蒙运动 ✍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