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9-10-01


文慈罗普:麻萨诸塞湾总督

楼村居

 


文慈罗普 John Winthrop, 1588-1649

  文慈罗普(John Winthrop, 1588-1649)是英国清教徒,但不同於其他分离主义者,他的理想是从国教会內部进行改革。
  他出生在英格兰的萨福克(Suffolk, England),成长於歌乐屯(Groton Manor)。那个佔地五百英亩的田园,是他父亲向亨利八世买来的,所以算是有产的富农阶级。他出生那年,伊利莎白女王击败西班牙海上的无敌舰队。


Groton Manor

  在十五岁时,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研读法律,执业律师,並担任过地方的公职,生活安定,沒有移民新大陆的意向。
  文慈罗普是敬虔的基督徒,热心於祈祷,研读圣经,具备成熟的清教徒,深信自己是神所拣选得救的圣徒。他的宗教信仰,使他觉醒自己的社会责任,献身於改革。
  1629年,他与几名同道商人,组成新英格兰麻萨诸塞湾公司;同年十月,文慈罗普被举为总督。他決定变卖所有在英国的产业,举家移民到新大陆。
  1630年春,文慈罗普搭乘“亚百拉”号(Arbella)。在船上,他作了一篇讲章“基督徒爱的模范”(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说明麻萨诸塞社区,是神的安排,要作“造在山上的城,世人的眼目在注视”;因此,要爱主並彼此相爱,过有纪律並负责的生活。这仿佛是耶稣“登山宝训”的缩影,说明基督教是爱的社团。这讲章经过整理,在伦敦出版。在讲章中说:

首先,真正基督徒,在基督里,合为一体:“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体。”(哥林多前书12:12,27)其次,这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的筋络是爱。三,缺乏正常的筋络,沒有谁能夠得完全。四,各肢体彼此连络,要互相分担強壮与软弱,欢喜忧伤相共,安乐患难同当(哥林多前书12:26)。…五,这种同情同心,必须取代本性欲望,努力建立,护卫,保守並安慰別人。


1930年为记念文慈罗普远航三百周年而制作的
  “亚百拉”号(Arbella)复制品

  登上新大陆的土地,他成为众望所归的父亲典型,从1631年,终其十九年的余生,他有十二次被选为总督;其余的时间,是法官或议员。
  他初到美洲,规画城镇,每镇有一个教会。文慈罗普自己定居的波士顿,很快发展成为海港和首邑。他自己位於密斯迪河(Mystic River)的农庄,远逊於在彼岸原来的产业;不过,他从不后悔,因为他是在神的旨意里,建立新的共和国。


Roger Williams

  1634年,有威廉斯(Roger Williams, c.1603-1683),主张完全宗教自由,不受政治干预;並以为经英王准许的殖民地,是不合法的,土地必须,而且只能向印地安人购买。在当时,是危险的叛国言论。文慈罗普在他被判驱逐出境前,暗中帮助他,逃亡到罗德岛(Rhode Island),使其免於遭受更严厉的处置。以后,威廉斯建立了罗德岛殖民地,並成为寻求宗教自由理想的聚居地。
  约在1636年,有些信仰不同,和行政措施上意见不同的人,主张组成代表议会,有的移民去罗德岛,有的去康涅提克(Connecticut)。


Anne Marbury Hutchinson

  安娜.哈钦生(Anne Marbury Hutchinson, 1591-1643)是对於麻萨诸塞政府最严重的挑战。她倡“反律主义”(Antinomianism),主张人可以由天然的直觉而得救蒙恩,不必经由任何宗教组织;得恩典后,不受道德规律限制。她一时吸引不少的跟从者,包括某些教牧。1637年,哈钦生经法庭判定驱逐出境,並经公理会大会定为異端,革除圣餐。她举家到罗德岛居住,在那里被印地安人所杀。
  在英国內战时期,人民急切渴望和平,新大陆的自由和丰富,更加吸引移民人口,急剧的增加。需要考虑的,是个人自由与集体安全,如何得以平衡。那时,建立的民军,其领袖是经过选举产生。1645年,文慈罗普被告上法庭,弹劾行政部门侵权。传召证人,经过三个月的审讯,宣告文慈罗普完全无罪,控告者处以罚款。在庭讯过程中,文慈罗普为避免影响司法,靜默不发表意见;到宣判后,文慈罗普作著名的“小讲”:“论自由”(On Liberty),是相对他论爱的长论而言。
  他讲话的大意,说“自由”有两种:一是堕落的人,仍然有天然的自由,常会错误使用,要为此负责,因此需要法制;一是规约的自由,包括选举忠诚並有能的政府,人民要自由接受法律约制,如同妻子因爱的立约顺服丈夫。期望在神的佑助之下,人民愿接受执政者,能夠“卫护人民的自由,並保持权威和纪律”。
  这“小讲”,仍然是源自他十五年前,爱的模范社区理想,在公义和恩典上求取平衡;使社区既不沦於军阀或乱民社会,也不形成独裁政体。


Cotton Mather

  后代的人,故意歪曲丑化清教徒的形象,把他们说成狭隘,固执,反对自由,不能容忍。其实,文慈罗普持公义而兼有爱心,可以作为典范。后来波士顿的清教徒教牧兼史家迈德(Cotton Mather, 1663-1728),称他是“世上理想的统治者”。
  1649年三月二十六日,文慈罗普离世。他的政治与社会理想,继续影响后世的人,追寻“造在山上的城”。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寰宇古今

你想说什么 ✍史述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冬虫草奇谈 ✍苏美灵

点点心灵

一条红绳 ✍陵兮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睡眠趣谈 ✍苏美灵

云彩生活

简易食谱:甘筍蛋糕 ✍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