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阵阵 ✐2008-02-01


读书乐

归回田园.秋之悸

殷颖著  道声出版社

 

  古人说:“读未见书,如遇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这次看到殷著的增刊本,有读过的旧文,也有加进的新作,因此,在故人新出版的文集中,二者兼收並蓄,可算是双倍的丰收。
  散文的可读性,在於其文辞之美,与意境之美。一般说来,注重文辞美,是早期作家的征象,评论家据此以断定作品的时期,屡试不爽。从前我有些不相信,后来查对之下,果真是这样,连莎士比亚的剧作,也不免有这趋势。不过,这不是说有优劣之分。


林语堂

  散文集归回田园,有林语堂(1895-1976)作的序。多年未读林文,益有再逢故人的感觉。林先生是上一代华人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中文英文都臻上乘,而且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多年前,一位英国老作家曾对我说,所有林语堂的作品,她见了必读。林昔年为中国学生所编写的英文教科书,也曾为英国学校採用为英文课本,其成就之高可见一斑。这位华人的大文学家,竟然说:“我在报纸的副刊上常常看见殷颖先生的文章,看了必读,因为这些文章清新可喜。”其欣赏力是值得欣赏的。
  现在回过头来说当今文坛的情形。古人有“乱世文章不值钱”的说法,表露出文人的悲哀。当然,今天情況未必如此,有的文人,出版的东西很值钱;不过,那些不是好文章:坏文章发市,才是更可悲的情形。这就是“黃钟废棄,瓦釜雷鸣”的情形,当然还不止是华人文坛如此。
  原因在哪里?
  且不必谈如何去弥补,首先该知道的,什么是“黃钟”,什么是“瓦釜”。缺乏上好的“黃钟”范本可以取法,就无以知道如何分別了。散文大家林语堂先生已逝,他的作品也许被遗忘了,谈起当年的论语,说不定还以为“批林批孔”与他有关,只有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才会去留意这些分別。殷颖先生的散文集,在一段时间缺市之后,沒有被当作是殷墟的旧物,而能夠增编刊行,是可喜的事。

  有个明显的问题:什么是散文?如果作简单的答覆:不是韻文,就是散文。不过,这样毋乃太简乎?仿佛说:“有两条腿的就是人”一样。什么说明书,菜单,药方,以至“等因奉此”的案牍,衙门的状词,也都该列为“散文”讨论?那还得了!
  我们讨论的范围,既限於文艺性散文,就该另案处理。
  且说世上有那么个国际机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oets, Playwrights, Editors, Essayists & Novelists,简称作PEN,中文译作“国际笔会”,实在该称为“文艺协会”才是,成员依次包括:诗人,剧作家,编辑,论文作家,小说家。其中的Essay,译为“论文”卻並不是讲严格的论文,颇近於杂文。借用其分类法,我是说,在这些区分之外的文艺作品,就是散文,也同杂文沒什么明显界定。至於更近於诗的,或称为“散文诗”,也就是无韻的诗了。
  散文的好处,是不受音韻的限制,又不必装腔作势,仿佛碧空行云,舒卷自如,兴至起笔,兴止即收。这样,几乎可以不顾及经营布局,才可以最自由的抒情达意。但写散文的人,肚子里应该有足夠的好材料,及时信手拈来,发抒作者的思想。

  归回田园一语,显然是取自陶潛的“归去来辞”,作者不惟有其清新可诵,而不难窥见其高风亮节,流露於各文中,这不是时下低俗的作品堪比的。他不仅真个返回乡土,再访故居,也追忆童年往事。只是时与地二者不能再会合在一起了,这永远是无可奈何的事。如果数“时代中落伍的梦幻者”,古今中外,可屈指难数了。
  就如英国浪漫派的梧德务滋,和柯立芝,就有很多怀旧忆往的作品,而且纯真自然。中国古时的文人,颇少此类作品,大概是道学思想作祟,怕给人不长进的印象,有失尊严吧!
  新文学中,就不乏样本可寻了,也许是浪漫派历史的典型未远,受到西风的影响吧。在忆旧文学中,老一代和不太年轻的人,都会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因为其情感真挚,留给读者深久的印象。作者也不例外。在其散文集秋之悸中,就收有“背影”一文。不过,那是用第三人称写的,是敘述彼得三次否认主耶稣的事。朱自清的文中,有淡淡的追悔,彼得看到主的背影,裂心的伤痛。读者回溯时间的水流,想到怎能不留下多少的悔恨!读这些文章,又有什么感想?

  顾名思义,归回田园集中,讲的是空间,秋之悸则与时间有关。人生在宇宙间,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人生在这时空的交织里,怎可不写,怎能不记?您说,可不是吗?

  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似乎不是单为寄情山水,而是为美的探索。在这里,看到作者不仅欣赏造化之美,也有时逸出营碌的轨跡之外,去探索给人间留下美好作品的艺文作家,不问是文字,是造型艺术家,他都不遗在远。我们只就近欣赏罗丹的雕塑,所见的多是复制品;他卻往巴黎,远道寻觅罗丹博物馆,瞻仰“沉思者”原作。他谒孔子故居,访蒲松龄旧跡,到过莎士比亚的家。他追跡丝路,泛舟三峡,远渡东瀛,到日內瓦,布达佩斯,也凭弔盖茨堡古战场,无不有记。从这些文章,看见纪事纪遊的散文,也可以有其美,还能夠自然的带入论理,那就是艺术了。
  爱自然,爱人生,在书中到处表现出来,洋溢着生之乐。就如“小桥流水”,或“品泉”。可惜,记忆中的故乡,在时代的风暴鞭挞下,已经面目全非;而眼前的现实,也充满了乌煙瘴气。哪里是理想的领域?何处可觅得寄托的家?
  作者有深纯的基督教信仰,沒有用半消化的术语说教,真理与良善卻在字里行间发出芬芳。在“谈书简”一文里,指明“全部圣经都是上帝写给世人的一封家书…可以浓缩成一个‘爱’字。”是最简要的说明。
  散文集的好处,是不像童话书或小说,可以以独立的篇章,分別的读来。不过,这两本书,不仅內容美,从编排设计,到印刷,构成完美的艺术品,因此,必须抑制一口气读完的意向,慢慢的品味,咀嚼,才可以体会到叶叶如诗的美。
  读这两本文集,不仅是欣赏文艺,陶冶性情,盼望也能激起读者见猎心喜,借文艺作品,筑成引人到天家的桥。(凌风)

殷颖:归回田园,台北:道声出版社,2007。
  (书介及出版社资讯: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10J/bookfiles-10J025.htm

殷颖:秋之悸,台北:道声出版社,2007。
  (书介及出版社资讯: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10J/bookfiles-10J024.htm

(道声出版社: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号,电话:(02)23938583)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富二代及以后 ✍亚谷

点点心灵

泛蓝?泛黑? ✍陵兮

谈天说地

国度的荣耀 ✍于中旻

点点心灵

水乡乌镇的千年风华 ✍吟萤

艺文走廊

所罗门的真智慧话 ✍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