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7-07-01


情系山西六景观(上)

郑国辉

 

  在这次中国旅行中,太原导遊樊丽君向我们介绍她的家乡。这太行山之西的省分是中国文化搖篮,尧,舜,禹皆建都於此。从古以来山西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在政坛上叱吒风云,推动时势。山西拥有五嶽中“华北屋脊”,是五嶽最高的北嶽恆山;佛教四大丛林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中国三大石窟最古的云岗石窟;还有是古建筑物最多的地方。当时那壮丽的表里河山,深远的历史根源吸引上千万遊客,但我对山西情有独钟的因由是我重回故乡,踏足第一个身分。凡事的第一次必定留下不能磨灭的痕跡。“关河三晉路”的景色多得如雨后春筍,我只能选择六个景点写在此遊记內。

一.大同云岗石窟

  1984年仲秋,我从蒙古乌兰巴托(Ulan Bator)乘火车进入中国(情节记在“边城小故事”,翼报第22期),在二连浩特过关,大约上午十时抵达大同火车站。在一行十六人中(包括领队瑞士人Jurgen),我是唯一的东方人。月台上全不见中国国际旅行社代表的影蹤,我们攜着笨重的行李等候着。一位穿了制服的中年人,大概是站长,很有礼貌地用国语向我说:“月台是供乘客上落,你们在此不大方便,你可以领你的朋友往火车站前吗?我办公室內有电话,请立即通知旅行社你们已到了大同。”我依言而办。我首次用国语交谈,其实是文字式的广东话略变其音而已,说罢一句,早急得满头大汗,幸好对方辨得出我的意思。十五分钟后,一约三十岁的年青男子在火车站前和我们会面,他用国语连声向我道歉:“你们的火车早到了一个钟头。”他是大同导遊景宏宽,跟着很热情地和我交谈起来。我立即停止他:“景先生,我的旅伴全是欧洲人,你可以用英文吗?”他用英语说了未夠三句,我为之愕然。原来他的英语比我的国语差得多。我的国语不夠普通会话的资格,怎能用作翻译呢?这次可糟糕了!
  在城南的大同宾馆休息了一个小时,用过午膳,景宏宽领我们到城西十六公里外的云岗石窟。未到现场,我远远便望到那雄伟瑰丽的建筑,是依山而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的五十多个大小洞窟,鬼斧神工,叹为观止。洞窟內有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个。北魏文成帝时(公元前460-465年)高僧昙曜在大同郊区武周山麓,开始挖凿五所洞穴,直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前494年)三十四年来工程未曾中断。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如此描述这奇景在“水经注”內:

凿石开山,因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大同云岗石窟

  下了汽车,景宏宽向我苦苦哀求,他只学了三年英文,便派上用场,委实不能胜任,若我帮忙作翻译补充,他便可过此难关了。此时此地我怎能推辞,只答应勉为其难,尽力而为罢。他停下来用国语侃侃而谈大同的历史,如数家珍,拋出一连串的名字,如平城,云中,北魏文成帝,孝文帝,昙曜和尚…等等。说了十多分钟,我还未开口翻译,团友渐渐散开,自行观察景物,只有我在西伯利亚荒原,外蒙古沙漠路上的棋友四位德国人留在我的身边,凝神靜听,而他们的英文,略懂皮毛,可能比景宏宽的还差。於是我满怀歉意向他说:“景先生,你很熟悉大同的历史,尤其是南北朝时期,但这批欧洲人显然对此沒有兴趣,解释向我说罢。”他如释重负。我知会领队Jurgen个半钟头后在大门集合。景宏宽成了我私人导遊,唯一的苦差是四位德国人仍紧跟着我们。我只好用最简单的英语,夹杂些德文词句,向他们略作解说。我的国语不灵光,德文不通,其狼狈情況,难以形诸笔墨,相信是我一生中,最难渡过的时刻。
  昙曜五窟是最古的,外壁满雕小佛,各窟平面是椭圆形,沒有后室,纯以造像为主,风格古朴,窟小像大,给人有佛法无边的感受。各释迦坐像高者达十七米,膝上若站了一百二十多人,仍有余地。各大佛线条粗野,大刀阔斧,显得手法娴熟。最后一窟(编号二十)外牆早已倒塌,大佛露天,端默凝坐,双目炯炯有神,形态超逸,不愧是云岗的代表作。
  石窟中有两窟上面建了四层木构楼阁,是清顺治八年遗物,琉璃瓦顶,雍容典雅。窟內分前后二室,后室的佛像是云岗最巨的,窟顶刻有各种骑乘;各壁雕满菩萨,罗汉,飞天等像,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刻有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三十三幅故事浮雕。
  五华洞在石窟群中部,得名於清朝在各佛像上涂以颜色,呈彩华缤纷。特点是內有各乐伎手持排箫,箜篌,笛,鼓等器材,是研究古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两端石窟有很多佛像风化剝蚀,只剩轮廓,反映出代远年湮。


大同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蘊藏了神态各異的宗教人物形像,包括了主题突出的佛像浮雕,精雕细刻的装饰条纹,呼之欲出,琳瑯满目。我独自沉思,这石窟营建於北魏,是中国大动盪期间,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印度传来佛教,南北朝将之发扬光大,使它成为苦难中黎庶的精神寄托,给他们苟延残喘於颠沛流离间的力量。云岗石窟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后产的麟儿,透射出宗教的深远影响,同时在中国艺术史中佔有最崇高的地位。

二.恆山悬空寺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淨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巖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这是清朝邓克邵詠悬空寺的五律。景宏宽领着我们,驱车驶离浑源县城,向着北嶽恆山迈进。在田野尽头,景物豁然开朗,我们不期然同声惊呼,咄咄称奇。一列蜃楼,吊掛在悬崖峭壁上,这就是名震天下的悬空寺。怪不得“古寺悬空”居恆山十八景的首席。我在中国,日本,南洋各地和韩国参观了寺门数十,沒有哪处像悬空寺般,在灵魂深处,留下炽热的烙印。整座建筑物面对恆山天峰岭石门峪口古栈道,背倚翠屏山,上载危巖,下临深谷,楼阁壮丽悬空,结构惊险奇巧。从谷底仰视若断崖飞虹;隔峡谷遙望似壁间嵌雕,凌云危掛,傍崖飞棲。明诗人对这人间奇景有入木三分的绘画:

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

蜃楼疑海上,鸟道沒云中。


恆山悬空寺

  悬空寺共有大小殿阁四十间,外观参差适度,协调和谐;里內曲折回旋,迷离交错,有的用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小院相通,有的要攀登石级而上,有的则越壁穿窗进屋。攀悬梯,穿石洞,钻天窗,爬屋脊,步曲廊,越飞桥,漫步其中,几疑置身於天上仙境。整座寺门的建筑符合力学原则,据传营造者观摩了蜘蛛结网的技巧,悟出建寺的方法,且配合天然的地理环境,俯瞰溪谷清流,仰视恆山大水库平湖如镜,遙望恆山疊翠,近倚白云若棉。
  寺內共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佛像八十多尊,神堂內有一个高不及一米的木雕观音龛,莲花围座,飞龙盘顶,百孔千雕,剔透玲珑,确是艺术珍品。寺下崖石上刻有斗大二字“壮观”,是唐诗人李白遊寺后所书的。因风化严重,明代人复刻“壮观”一碑,立於其旁。

  寺下的唐峪河,是流过金龙峡谷的浑河上游,源於恆山山脈的千沟万壑。每当大雨骤降,山洪暴发,唐峪河像一条恶龙,奔腾呼啸冲出峡口,吞沒良田,扫荡村舍,浑源县城顿成泽国。北魏王室迷信佛教,相信金龙峡內建一佛寺可以消弭水患,取“安禅制毒龙”之意,於是悬空寺出现在恆山腳下。当然唐峪河未有因寺的存在停止肆虐。1958年在寺的上面筑了恆山大水库,将上游来水全部收纳在群峰环绕,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中,然后根据需要,让河水顺着规划的渠道,灌溉下游的大片农田。现在“石壁橫天立,高峡出平湖。”泄水洞的瀑布,终日飞泻於寺下,水库与古寺爭奇,瀑布和恆山竞秀。古寺悬空,雄视北嶽:

蘊毕昂之精,霞蔚云蒸,万丈光芒连北极;
作华夷之限,龙蟠虎踞,千秋保障镇边陲。

三.首府太原

  阔別山西十八年,这悠长岁月內,湖海浪跡,半生落拓,一事无成,不觉风尘满面,头发渐稀落,“朝髭半染霜”。这次参加旅行团,再入三晉之境,实有点愧对江山。在太原城南武宿机场我们遇到导遊樊丽君。她笑容可掬,服务周到,使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且熟悉山西历史,解说本地文物,口若悬河。我回想到十七年前的大同导遊景宏宽,时势不同,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他的客人都是白人,抱着猎奇冒险的态度来中国,而樊丽君的客人是一批回故国鑑赏神州文化的老华侨;她用的是自己言语,确实幸运得多。我们甫下飞机,便驱车前往在太原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晉祠去。


晉祠

  晉祠处悬甕山下,晉水源头,是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的。这奉祀祠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历史,追溯至“剪桐封弟”的故事,西周初年还未满十岁周成王姬诵和胞弟姬虞在庭內嬉戏,剪下一块桐叶给小弟:“这是封给你的。”史官立即记下且对成王说:“君主无戏言”。后来成王割了古唐国封弟,姬虞施政以民生为前题,获得老百姓的爱戴。死后人民纪念他,建祠祭祀,因晉水流经境內,改国号为“晉”。晉祠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景色怡人,內有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俨然一庞大古典花园。古建筑群基本分为中,北,南三部分。中部以圣母殿为主体,建於宋朝(1023年),依山崖而筑,是纪念姬虞之母,姜子牙之女邑姜的。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塑侍女像多尊,栩栩如生,有老有少,有胖有瘦;神情或幽怨,或慍怒,或哀伤。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是十字形的石桥,跨越一四方的水塘,通往供奉圣母祭品的享堂“献殿”。圣母殿北侧有周柏,树高十余米,侧身向南倾倚;苍翠的枝叶,披覆在圣母殿屋背,与地面约成四十五度斜角,前面有一柏树支撐着它的躯干。此斜柏相传为周朝遗物,构成晉祠八景之“古柏齐年”。欧阳修诗云: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煙。

  晉祠南部主要景点是难老泉,取诗经中“永锡难老”之意。清泉喷涌,水声淙淙,如琴箏和鸣,鱼游其中,水底小圆石斑烂缤纷,浮萍青翠欲滴。李白诗有此描写:

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泉水出自悬甕山的断层巖,水溫经常保持在摄氏十七度左右。遊人将难老泉,圣母祠的侍女和周柏称为“晉祠三绝”。向南行可见到十方奉圣禅寺,本是唐朝开国名将尉迟恭的別墅,因他自感杀戮太多,把产业捐为佛寺作赎罪之举。寺北浮屠院內有塔一座,为七级八角形,高三十余公尺,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若登其上远眺,定能鸟瞰晉祠全景。北部有最古的建筑物是祭祀姬虞的唐叔祠,建於北魏之前,但比起中,南二区的,规模便相形见拙了。
  我们回到太原市区吃晚饭。这华北历史文化名城,汾河流经其间,把城市中分为二,西岸纯是工业区,经常喷出化学煙雾,污染了此古城。太原即古时的晉阳,历来是边陲重镇;唐太宗李世民就以此作军事基地,“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平定內乱,统一中国,树起大唐帝国的旗帜。五代时四方云扰,华夏再分,太原属割据十国中的北汉。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用两年多时间,选将士,练精卒,於公元前979年发兵数十万攻打北汉,日夜围攻太原,逼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宋太宗以太原城郭坚固,恐再出现割据政权,纵火烧太原,又引汾,晉二水淹城,将古晉阳来一个彻底的破坏,所以现在的太原是北宋以后重建的。我对宋太宗这历史人物素无好感,认为他做了三件恶事,除了毀灭太原外,因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用牵机药毒杀文学天才,“词中南面王”后主李煜。还有一滔天罪行是弒兄;宋太祖赵匡胤是被他杀的,事见“烛光斧影”之疑。宋太宗毀太原,种下遗害儿孙的祸根。太原是中原的屏障,晉五胡乱华时,并州刺史刘琨便孤军苦战,周旋胡,羯,鲜卑间,保卫江东的旧国衣冠;太原成了华北的堡垒,危局的砥柱。宋的立国,屡受北方辽金所制,原因之一是太原去甲解戎;敌兵渡黃河,长驱直入开封。宋太宗的愚昧,真自作孽,且遗祸中国数世不息也。
  我们留宿处是开化寺街的愉园大酒店,离开市柳巷只有一个街口。酒店的前身是清朝的愉园,名小说“花月痕”的故事现场。我若踏上了法国科幻小说家Jules Verne的时光轮车,向后开驶百多年,相信会见到下列景象:“…刚到菜市街,转入愉园那条小胡同…转了一弯,便是愉园…转过油漆粉红屏门,便是五色石砌成弯弯曲曲羊肠小径。才到了一个水磨砖排的花月亭门…卻是一片修竹茂林挡住,转过那竹林,方是个花门。见一所朝南客厅,橫排着一字儿花牆,从花牆空里望去,牆內又有几处亭榭,竹影萧疏,鸟声聒噪,影着这边庭前罂栗,虞美人等花,和那苍松,碧梧,愈觉有致…”。晚饭后翁希傑,叶秀瑜夫妇,姚庆同和我结伴逛柳巷夜市,街的两边摆满小攤位;中间不太宽阔的路挤塞着行人,景物大異於“花月痕”描绘的。百年人事几翻新,沧海桑田,什么花间鸟语,亭榭楼台,“都付与风吹梦香,雨荒云隔。”
  “五台归来不看寺”,我们在五台山住了两夜,观看庙宇,已达饱和之点,所以谭惠德兄对我说:“以后旅行,不必再看和尚寺了。”谁知回到太原,樊丽君带我们参观了两大名寺。市內的崇善寺,原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宮,后来明太祖第三子晉王朱棡为纪念其母马皇后,於1381年在基础上扩建成寺。內有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和大批宋,元,明版藏经。离开寺门,太原市刮上大风沙,尘粒满天,扑面而来。幸好抵达太原标誌,有“双塔凌霄”的永祚寺,风沙稍歇。此寺大殿为两簷楼阁式,前有一牡丹园,五月初牡丹盛放,遊人如鲫,到此体会这花中之王的神韻。“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我们到时牡丹季节刚过,残花零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些芍药还开得很灿烂。永祚寺主要建筑是双塔,位於寺院的东南角,南北对峙,八角十三层。两塔均有阶梯可盘旋而上。昭社林贤江兄,谭惠德兄,黃秉权,龙基逸四人不辞劳苦,鼓其余勇登上塔顶,满以为太原市区可饱览无遗;据他们说只有一洞可向外瞧,类似坐井观天,他们大失所望。此寺是太原的最高点,从环绕着双塔的长廊,亦可临望那锦繡太原城。樊丽君告诉我们,当年共军围城,国民党的“太原五百壮士”据此作困兽斗。毅社陈干兄嫂和我发现东廂月门內的书法碑廊,收集有历代名人的手书碑刻,包括书法家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僧怀素,苏轼,黃庭坚…等。最古的是晉朝索靖和谢安的笔跡。索靖是西晉名臣,机鑑先识,预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宮门前铜骆驼说:“不久将见到你在荊棘中。”这是“荊棘铜驼”一成语的出处。果然不久八王之乱爆发,中原河缺鱼烂。跟着五胡乱华,宗庙丘墟,陵邑蒿莱。谢安策划肥水之战大胜。这守卫战告捷保存了东晉的半壁河山,決定了二百多年南北分裂之局。我慢慢地阅读其中一些碑文,大有神交古人之感。(下期续)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书香阵阵

读书乐:山岭腳蹤 ✍冯虛

谈天说地

两柜与救恩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重遊北京 6 ✍郭端

乐趣飘送

史卡拉第 G. Domenico Scarlatti ✍郁韻灵

书香阵阵

读书乐:心灵的苦杯与飨宴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