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7-02-01


沧桑简话阿拉斯加

曲拯民

 


阿拉斯加 Alaska

  阿拉斯加有两万尺高的山峰。常年不溶的冰山,冰河佔全面积的百分之五。海岸一带,因冬季暖流北上的调节,故其南部冬季气候不失溫和,常年渔产亦盛。受保护的鱼族为鲸:鸟类为白头鹰,天鹅,海鹦及多种水鸟;动物为熊,野山羊,狐等。雪山,明湖,无尽的山林,配上碧蓝的天空,其天然风光可比瑞士。

  1969年在该州本部北极圈的普路德厚湾(Prudhoe Bay)发现煤油,蘊藏量在百亿桶(每桶四十加仑)以上,於1977年开始敷设一条自煤田区通至南岸输出港弗拉待茲(Valdez)长达七百九十英里的输油管,便於供应日本及美西各岸的需要。它不但给该州带来财富,也给美国增加外汇。这份意外之财是当年美国朝野绝对想不到的。

  美国於1867年(同治六年,即日本“明治维新”之年)向俄国以七百二十万元的代价买下阿拉斯加全部,包括所有海岛,面积为五十八万六千平方英里,依每平方英里等於六百四十英亩计之,每英亩的买价只合两分钱。大概世上土地的交易沒有比这一笔更便宜的了!
  俄国首先夺取全部西伯利亚(Siberia),然后才能谈到东进阿拉斯加。
  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俄国发生政变,罗曼诺夫(Romanov)皇朝兴起,脫掉东方式的宮廷长袍,传十代,至尼古拉二世,皇室全部人员被杀告终。即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大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其皇朝第二世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曾将俄国西方化,俄国第二大城市彼得格勒(Petrograd)为他亲自监督由西方的工程师建成。


巴拉诺夫(Alexandr Baranov

  俄国东进,越乌拉山,先征服了西伯汗国,此后其东的广大区域即被名西伯利亚。自俄军开始东征,仅五十六年即达太平洋岸,时在1639年,正值中国衰弱时期─明崇祯晚期。经营者巴拉诺夫(Alexandr Baranov, 1746-1819)与印地安人多次战爭,食粮又发生问题,於是遣人南下,经西班牙人的许可,在旧金山以北河边从事耕种,迄今该河名称沿旧─俄罗斯河(Russian River),河口有Fort Ross(非地名,或在Russian River入海之处)征其史蹟。
  巴拉诺夫死后,继其志者乏人,帝俄政府便将它售予美国。自丹麦人白令代表俄国在阿拉斯加登陆起算,帝俄佔领此地一百二十六年,实际经营了仅六十三年,白令先於1728年发现亚美两洲间距离最近的海峡,遂命名白令(Bering Straits),复於1741年自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起行,循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s)首先发现阿拉斯加,插上了帝俄国旗,但不幸於返途时船破人亡。

  珍珠港事变后,日本乘胜进攻阿留申群岛,並佔领美国海军基地的阿吐岛(Attu)。美军为确保阿拉斯加的安全,於次年(1942)在该州修筑了一条长达一千五百英里的国防公路,与加拿大及美国公路网相接,此后不再依赖海上运输。
  据近代的地理及考古学家说:约一万五千年之前此海峡原是相联的,亚洲的蒙古利亚族为了寻找较佳的渔猎环境,乃徐徐进入美洲。今日的阿留申族,人数约为一万人来得较迟,约在五千年前。最晚的是爱斯基摩族(Eskimo),今日人数约三至四万人,其远祖於四千年前始自北极圈一带进入美洲,今日仍住阿拉斯加州的极北部,又该州的印地安人数仅约两万余,是最早的亚洲移民。
  1880年(光绪六年),有人在阿拉斯加的珠诺市(Juneau今州政府所在地)发现砂金,遂兴起一时的淘金热。二次大战后金价平疲,砂金告枯,开山工程成本高昂,矿场关闭。1988年,原矿仍未重开,但在蘊酿计划复工中。据官方记录:百余年来,阿拉斯加的全部金产为七百万两。
  阿拉斯加近邻加国的犹康区(Yukon Territory)於较晚(1896年)也发现金矿,阿拉斯加的採金热遂为所夺。金矿区在克郎岱克(Klondike),区政府遂设於附近的道森(Dawson)。自1940年代公路网完成后,因北方太冷,区政府南移白马市(Whitehorse),是地为风景区,亦观光的中心。今日克郎岱克仍为加国的产金要地。
   1898年,白令海峡近处的一个渔村名叫诺穆(Nome)的河滩一带发现有金砂存在,不但蘊量大,且佔地也广阔,一时淘金事业在此兴起,吸引了外地来人两万多。州政府遂设办事处於此,现代化医院及学校也应时而兴筑。今日此地除了仍为淘金业一中心外,兼为皮货及印地安工艺品之集散地,有定期客货轮往返西雅图(Seattle)。唯该州最大的产金地仍为中部的费尔班克市(Fairbanks)附近,金砂首於1900年发现,被称为本州金砂的心脏地区,历百年而未衰。该市的经济原建立在採金业上,但自1970年代纵贯该州的输油管开建以来,该市即成为施工及全部工程的管理中心,加上州立大学之兴建,益增该市之声望及繁荣。其南部有海口安克瑞治(Anchorage),炼油厂在焉,为美亚两洲航空要冲。南部都市都为爭取州政府所在地而吵,唯因北部气候太冷,复为地震危险区,卒爭不过珠诺市(Juneau)。
  美国於1942年失掉阿拉斯加南部吐岛的海军基地之后,感到海上威胁严重,乃於次年即1943年反攻,数月后终将失地收复,是役美海军伤亡三千八百余,包括因冻而死者。美国为了讨取苏俄的友谊以便取道西伯利亚进攻日本,曾於(租借法案)之下在阿拉斯加不同的机场(共一百二十余)於1939至45年准许苏俄取去大小型飞机七千九百多架。但苏俄至终不肯答应美国的要求取道西伯利亚进兵,希望提早结束对日本的战爭。
  阿拉斯加於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四十九个州,於是国旗上四十八星添了一个新星。在东西冷战时期,美国的雷达网遍设西伯利亚对面的沿海一带,更佈防了许多防御性的飞弹。在今日苏俄解体,东西双方中止冷战的状态下,阿拉斯加的国防设施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有意义。

 

阿拉斯加南部之旅

  某年我自宾州(Pennsylvania)前去溫古华埠搭荷轮北上阿拉斯加(Alaska)作七天遊。时在九月,上午起飞,近中午在芝加哥(Chicago)換机,填加国入境申请,午后一时半抵溫埠。旅遊公司派观光车来接,逕送码头,四时登轮。
  遊轮见作十层,船长约七百尺,宽三百,面积等於美式足球场之四倍,排水量三万四千吨。容纳遊客一千二百,加上船员五百五十名,一路十分热闹,节目有:舞会,歌唱及相声演出,欢迎及临別会各一次,冰雕,蔬菜水果剪刻表演,分组导遊本轮各部,晚饭后的音乐节目,下午的电影或幻灯节目,每日清晨天主教的早祷仪式,星期日有基督教及天主教分別崇拜等等。
  除了一路船泊三港口,饭食时间稍有变动必逐先通知之外,平日早饭七至九时,午饭十二时至下午二时,随到随吃,衣着随便,夜饭则分成两批:六时与八时,不坚持时间,唯衣着必整,男性着上装,打领带,座位是固定的,共二十道菜,任选。
  是晚六时开行,稳航於大陆及海岛间,两岸风景隐约,海不扬波,如履平地,入寝时听不到机器噪音,恍如夜宿旅馆。
  先是碧海蓝天俟西方晚霞消失,然后东方的明月升起,天然景致之美无以复加。

九月北航近初秋 月下波光夜色优
甲板穿梭往来忙 欢笑尽除人间愁


一. 开其坎市(Ketchikan

  本市实为一小村,街道不足十条,人口一万一千,半数是印地安,白人系当年渔夫及淘金者的遗族。由於冬季海中寒流北上,故为不冻之港。市之背后高山三千尺,陡坡之下,许多建筑物在海水中打木椿为支,是为特色,鲜为他地所有。市內有鲑鱼种植场,冷冻及罐头厂,市外有全世界最大的纸浆厂一间,建设费八千万元,副产品为松节油,木醇等。此地全年雨量九十余寸,几乎无日不细雨纷纷。市外有印地安人氏族分別的雕柱(Totem),集中一间公园Totem Bight State Park里,约为三十件。开其坎市系阿拉斯加最早的城市,市內外导遊三小时即毕。曾在市內见一小房,上书(北京饭店),不知是否为同胞所营。

夏无酷热冬不冻 一年四季鲑当餸
与世无爭印地安 退隐生活有斯城


Totem Bight State Park


二. 珠诺市(Juneau

  州政府所在,人口三万,约三分之一为公务员:国防,海岸守备,渔,林,州,市各部人员。气候与开其坎同,但冬令时有飓风过境,时速达八十英里。此地广阔,有高山瀑布,海湾林木蔥茏,风景绝佳,但全市仅有四十五英里公路,故市民频向海空发展,据说是市民拥有遊船,直昇飞机及水上飞机最多之地,平均每三人一船,每七人一飞机。是为特点,非人人所想像。市內有博物馆可看,於市区尽处可察看冰河(Glacier)。市內各学校尽加铁网作围,以阻熊族下山遊荡时误入校园。旅客有乘飞机进入深山冰河区者,途中遇上逆流,返后颇不愉快,远不及陆上漫遊有丰富的收获。此地男多於女,约二比一,来此谋生之菲岛女性不难嫁得如意郎。午间入市区用快餐,见附近店舖附带出卖金砂,天然小金片及金饰者佔多数。本地为了保护动物生态,倘有人胆敢杀熊一只,必坐牢一年,罚款一万元。船在此处停十六小时,於夜半启碇,次晨抵冰山湾。

冰山雪河此地多,山巅树丛见熊哥
市容整洁人悠閒,出世避俗住北国


三.冰山湾(Glacier Bay

  南北极佔地球全面积约十分之一。阿拉斯加的冰山约佔全部冰山的百分之五。据地理学家称:世上全部冰山比陆上的所有淡水湖及河流所含之水较多。北极的冰山区每年落雪一百五十尺,等於十五尺雨水。一路所见冰山,大致可分四色,即灰,白,蓝,绿,煞是天然奇景。灰者已混上冰河下流的砂石,白系由於空气所致,蓝为下层接近海水分子最密之部分,下裂后重入冰山的部分作绿色。

灰白蓝绿见冰山,落水四溅亦壮观
晶莹洁纯人间无,运销日本赚大钱


冰山湾 Glacier Bay


四.锡特卡市(Stika


锡特卡 Stika

  早饭后上陆,导遊包括全天。此地市中心本为印地安村庄。为早期俄人所佔,设渔港於此並建正教会堂,逐渐成为俄人的首都。今日除渔港可看外,参观正教会,见中古时代的圣像及宗教饰物保存至多,展品有中国雕或彩绘的衣櫥及樟木箱,料系清代与帝俄贸易时的交換商品。清高宗干隆六年即1741年,丹麦人白令於发现白令海峡之后在此登陆,继有俄国商人巴拉诺夫(Alexandr Baranov, 1746-1819)率武装人员在此強设贸易基地。值他返国期间,印地安人成群结队,屡袭俄人,造成极大伤亡。两年后,巴拉诺夫率军卷土重来,杀尽印地安,建都在此废墟之上,命名锡特卡,事蹟见於市博物馆的记载及壁画。

昔日俄殖锡特卡,惨无人道惟兇杀
年久湮远无人传,真情实蹟见壁画

  锡特卡市人口八千三百人,於鲑鱼收获旺季便从邻处多吸收两千名工人。此外,本地伐林及造纸业都盛。
  当年美国购入阿拉斯加之初,也指定此地为都;及至珠诺市採金业兴起,始将首都迁至该处。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寰宇古今

1882年的排华案 ✍天涯过客

谈天说地

财务的迷雾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神学家赵中辉 ✍于中旻

乐趣飘送

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稽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