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走廊 ✐2006-06-01


让心史揭开新的一页

谢锡命

 

  在史学中,可称为“心史”的,是指那些展露心灵世界的历史性著述。一般说来,史书无论是用纪传体或编年体写,均以敘述人物事件为主,以提供“翔实”史料为贵。然人们又期望有一种透视的能力,窥测历史中看不见的层面,即隐蔽的心灵王国。当代西方发展了一种叫“心态史学”,认为“个人的心态”,包括了整个时代“集体的心态”成分;研究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或群体的“心理”,“性格”,“欲望”,“价值观”,可以发现历史活动的因果变化。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本名叫所南心史的书。据传,其作者乃宋末元初之遗民,文士郑思肖(1214-1318。字忆翁,号所南。其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有不忘宋室之意)。他将其痛诋異族,哀诉亡国之痛的诗文,密藏铁匣,丟进苏州一口井底。经过三百余年的浸渍,於明末浚井时为人发现,竟然纸墨如故,清晰可认。一时之间,爭相刻印,洛阳纸贵;为之作序跋,题詠,品评者亦甚众。适值满清觊觎中原,民族矛盾日渐激化之际,这本富於传奇性的铁函(又称井中)心史,在明末激起一股抗清御侮的爱国热情。现代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抗日时期也写过一篇题为“郑思肖心史孤忠”的文章,激励民族抗战的決心,亦可视为其影响的余波。
  对於郑思肖之“心史”,我们还得分析这位长歌当哭者的言行心态,才能全面了解其內心世界。据说,他只身隐居,坐必南向;岁时伏腊,便孤影独行,到郊野面南哭拜;一听到元人话语,即掩耳疾避;逝世前,嘱人为之立牌位曰“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自判其罪为“不忠可诛,不孝可斩”。可见他的心灵带着沉重的枷锁,到了自惭自责,自贱自戕的极痛苦状态,是时代及个人的局限与悲哀。他的“心史”,虽受到一些史学家的赞叹,但他悲痛欲绝的思想情怀,不能给人盼望。
  文学史上还有不少詠志,直抒胸臆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心声”。但文人大都难免“心画心声总失真”的弊病,必有难言之隐衷,矫饰,掩盖之处。圣经启示的那位神说:人“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耶和华卻要“衡量人心”(箴言16:2)。祂指出人骄傲自矜:“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箴言25:27)
  其实人人都有各自的“心史”,不管有沒有发表出来。若把全人类的“心史”如实地和盘托出,势必使人自惭形秽!那位“鉴察人心,试验人肺俯”(耶利米书17:10)的神,完全“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翰福音2:25),“沒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都是赤露敞开”(希伯来书4:13)。祂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这话一点沒有冤屈我们,不必看每天大量发生的作奸犯科的罪恶,只要看看嫉妒,欺诈,苦毒,咒诅,愤恨…时常充塞人们的心胸,便知道:我们的心跡,印满罪恶的污痕;我们的心曲,沒有美好的乐章。我们不能不对造我们,无比圣洁的神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篇51:4)
   “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二十一世纪这个后现代时代,人类正吃“恶心”生出的“恶果”。现代人不是更快乐了,恰恰相反,是更加空虛,苦闷,绝望。人类的“心史”,若不揭开新的一页,我们将每日写着同样污秽,灰暗,沒有盼望的旧章。
  我们必须揭开“心史”新的一页!那新的一页是人“与神和好”的一页(罗马书5:10);有“得救的盼望”的一页(帖撒罗尼迦前书5:8);心田得着“生命泉的水”灌溉的一页(启示录21:6);人从此摆脫忧愁,绝望,在黑暗的“夜间”也能“歌唱”的一页(约伯记35:10)!
  圣经是神所默示。它真实地记载着人类始祖,特別是以色列民族从先祖以来的“心史”。这是神带领管教下,一个民族走向得救之道的“心路历程”。照神拯救全人类的计划部署,以色列民在三个方面较诸世界各民族为“先”:领受神赐的福音为“先”(罗马书1:16);因恶受惩为“先”(罗马书2:9);行善受赏为“先”(罗马书2:10)。“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箴言17:3),神千百年日夜磨炼这个民族。以色列民因拜偶像而受严惩,多次被掳,“在天下万国中拋来拋去”(耶利米书15:4)。以色列历史有多么严峻曲折,以色列民族的心灵,也同样有多么丰富而深广,有顺服耶和华时的喜乐和福气,也有叛逆祂而来的悲哀与苦难;他们至今仍在神的引领下,在最终认识,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的道路上,艰辛地跋涉向前…这个民族反映在圣经里的“心史”,无疑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是各民族共同的“心镜”,照透自己的心灵,也照出自己的出路,因前面所说以色列民三个为“先”,那么,其他民族乃三个为“后”。只要我们愿意悔改,我们的心也必发出以色列诗人同样的呼声:

“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篇51:10)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早已有关“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左传)的人生教导,並为此发展了一整套修心养性,自我完善的学说,理论,历代相传,作为维系人心,稳定社会之需。它们起过一定的劝善惩恶作用,但这些不管在那个历史时期,都不能挽救道德沉沦的颓势。对孔孟之“心性学”,程朱“理学”,陆(陆九渊,1139-1192)王(王守仁,1472-1528)“心学”,当代学者们对其相互关系与相異之处,做了大量研究,但可惜大都忽略它们共同的错误,即都是以心修心。如陆九渊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象山全集卷三十六)。王阳明更进一步,认为“人心”就是本体,有无穷的主观能动性,“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於外求”,只要把自己的“良知”发挥出来,“扩充到底”,人人都可成圣,实现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下一家”的政治理想(大学问)。然而,现实证实了圣经的话:“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罪把我们的心腐蚀了,若以心修心,则无異於以人心作镜去照人心,以人心作药去医人心的病,好像一个人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从孔孟,程朱到陆王,都是走在以心修心的死胡同里,我们岂可继续走下去?
  人不能靠自己揭开心史新的一页,我们必须信靠造我们的“万灵的父”(希伯来书12:9),和祂的独生子耶稣。圣经说:“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哥林多前书15:45),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就是经文所指“末后的亚当”。“基督的灵”就是“神的灵”(罗马书8:9),祂住在人心里,能使人的“灵魂苏醒”,引导人“走义路”(诗篇第23篇);使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我们的心自然奏响新的乐章!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艺文走廊

黃金王的故事 ✍亚谷

点点心灵

绿 ✍吟萤

寰宇古今

法国煙云南北路(下) ✍郑国辉

点点心灵

太初有道 ✍余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