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走廊 ✐2006-02-01


历史中有“如果”吗?

吟萤

 

  有人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当初亚当与夏娃在遭受撒但试探的时候,坚守上帝的吩咐,拒绝了蛇的建议,不吃分別善恶树上的果子,而不致被逐出伊甸。那样人类的命运便会彻底改变,而且神也不用去道成肉身与钉十字架了。也不会有今日世界上的纷扰与不安,以及人类的痛苦。果如是,那又将是怎样一种景象呢?”而接下去,如果再假设一连串的“如果”,便会将整个历史否定,将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否定。以此类推,你甚至可以将上帝的存在都否定了。那就连提出“如果”的你也不存在。“如果”也毫无意义了。
  以假设与怀疑的思维来看待历史,是极端错误的方向,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在时空中发生过的一些事情,都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有其累积下来的原因。整个历史有其“长期的合理性”。历史是有跡可循的,而且许多历史的事件,也都是循环的。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便是历史循环的规律之一,当最初神创造了时空以后,历史於焉开始。到基督再临,世界(时空)结束时,历史也会结束。这期间时间为一条长线,它将空间中发生的人与事件一一串连起来,便成为人类的历史。而掌控这条线的,则是创造时空的上帝。这一串历史中的每一页,每一个故事,都在尚未发生之先,便已了然並掌握在无所不能与无所不知的神之手中。所以历史是不会存在偶然的。所以“如果”的假设,便不能存在。如以这种思维去对待历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掌握历史的上帝之不敬。
  “罗生门”是日本大导演黑泽明的创意,其剧情说明人之罪性在现实中的掙扎与蛻变。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假设,使人眼花撩乱,甚至真伪不辨。其实,像“如果”这种悬疑的思维,是撒但惯用的技俩,人在伊甸园中第一次邂逅撒但时,便中了牠的诡计:“上帝岂是真说?”(创世记3:1)“你们不一定死”(创世记3:4),这接连的两个“如果”,便轻易地将人类推入万劫不复之境。而当基督在道成肉身,成长之后,要展开弥赛亚的工作时,那恶者再向耶稣基督提出“如果”的试题,一连拋出“你若是”的老问题,等待耶稣上钩(马太福音第四章)。主也一再用“神的话”为应对的武器,而击败撒但大获全胜。
  我们可以在圣经中找到两处正确引用“如果”的例证,一是当亚伯拉罕向上帝祈求不要剿灭所多玛城时,他向上帝要求:“假如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要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么?”(创世记18:24)亚伯拉罕並由此项假定的义人数目,往下递減,一直減到十人,但所多玛卻连十个义人也沒有,终於救不了这个罪恶之城。但这里的假设是虛拟现在而非言已发生之事实的“如果”,且是善意的,而非虛设的圈套,要引对方入彀。另一假设是当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要举国人敬拜,但有三位流亡的犹太青年卻拒不遵守,並向最有权威,可置他们於死的当权者挑战。三位信心的勇士沙得拉,米煞与亚伯尼歌,抗声向尼布甲尼撒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窯中救出来。王啊,祂也必救我们脫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书3:16-18)。这三位青年勇士视死如归,他们相信神必施拯救。但他们也不勉強神一定要拯救他们,而说了“即或不然”,意即如果上帝不拯救,他们也愿为信仰而殉难。这个“如果”並非虛拟,而是要以他们必死的決心来守护对上帝的信仰,更与妄言历史的“如果”完全不同。
  保罗便对哥林多的教会说过:“我指着信实的上帝说,我们向你们所传的道,沒有是而又非的。因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们中间所传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总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哥林多后书1:18-20)
  在时空中所发生的历史事实,都是肯定而不容置疑的。历史中沒有“如果”,“罗生门”的故事,可以虛拟在小说与戏剧中,但卻不可能虛拟在历史里。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乐趣飘送

勃鲁克及小伯利恆歌 ✍稽谭

艺文走廊

受苦有益 ✍殷颖

寰宇古今

文字,传播事奉六十年 ✍殷颖

艺文走廊

祈祷的手 ✍湮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