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5-02-01


进化论

黃文广

 


达尔文

  一般人认为“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倡的。达尔文的父亲,本来要他学医,他沒有兴趣。后来要他学神学,但读神学要有大学的学位。他就去念大学,並且选过两门神学的课。那时英国是领先的海洋国家,他们常常到南美洲侦察地理环境,並且把各地生物详细情形,记录下来。

  达尔文大学毕业时,有艘船名叫“英皇猎犬号”要到南美洲,船上需要一位生物学人,经他父亲同意,他就上船了。时在1831年。


Lyell

  他在船上五年。观察了许多南美洲动物的形态,那里有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在欧,亚,非洲找不到。而西部一些岛上鸟的嘴,有的长,有的短。经他研究是由於食物不同。看过他的老师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赖耳(Lyell, 1792-1875)著的地质学纲要后,达尔文接受了地球年龄很长的理论,逐渐孕育了他的进化思想,称之为“物竞天择”说,並继续研究达20年之久。


Wallace

  同时期的英国生物学家Wallace(1823-1913),根据在马来西亚研究动物生态的结果,也有同样想法。於是和达尔文联合,於1858年发表了“进化论”。次年,达尔文又发表物种原始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

  关於“进化论”的理论学说,实在太多了。在这里只就较重要的问题,略加敘述,使大家对进化论有起码的认识。

一.早期的进化思想


Parmenides

Heraclitus

Maupertuis

Buffon

Erasmus Darwin

Lamarck

  1. 巴曼尼狄思(Parmenides, 515 BC?):认为现象的变化,是由於一些不能变迁的微粒,经过重新排列组合的结果。

  2. 贺拉克莱特(Heraclitus, 540-475 BC):认为宇宙是一种流动的过程,事物在更新与消灭的新陈代谢中,维持平衡。

  3.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把生物分为动物与植物两大类,生物所以不同形态,是因为不同种的生物。但都是从一堆有生物的物质中,直接生出来的。

  4. 毛波土斯(Pierre-Louis Maupertuis, 1698-1759):很可能是第一位提倡进化论的学人。他认为多指症是由於父母体內有一种微粒,具有这种特性,或因气候和营养的影响,和在后裔中不同的分发,导致遗传的变化。但未受当时生物学界的注意。

  5. 浦丰(George-Louis Buffon, 1707-1788):法国生物学家,认为不同种的生物,虽是分別被造的,但因受到气候和营养的影响,也会导致遗传过程中,某种有限度的进化。

  6. 达尔文的祖父(Erasmus Darwin, 1731-1802):是第一位使用“进化论”一词的人。认为进化是一种更新的过程。生物因受刺激和新习性的影响,以致获得新肢体。因此生物具有借着先天有的活动,而改进的功能。这种改进的品性可以遗传下去。他的理论,因为缺乏科学的根据,在生物界不起作用。

  7. 拉马克(Jean-Baptiste-Pierre-Antoine de Monet Lamarck, 1744-1829):法国生物学家,他认为生物是由无生物变出来的。后来经过高度的发展,而产生人类。生物能适应环境而获得新特征,而遗传下去。此理论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但在十九世纪末期被推翻。

  8. 希赖尔(Hilaire, 1772-1884):认为在生物中,偶然发现的反常品种,若不被淘汰的话,很可能进化成新的品种。此理论为达尔文主义铺了路。

  9. 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76-1834):提出物竞天择,以维持人口繁殖和食物产量的平衡。史宾赛(Herbert Spencer, 1820-1903)进一步提出人类竞爭而适者生存。这种相互歧视的论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煙消云散。

二.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进化论

  自从达尔文发表进化论,迄今百余年间,科学界不断研究,实验,並多次修正。目前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

  1. 微进化:是可以观察得到的,在同种生物中的变形,不论在实验中,或是在自然环境中,均可使用。

  2. 广进化:也称泛进化,或普通进化,合成进化,或种以上的进化。认为生物是由无生物而来。在起初,海洋里的无机物,因“偶然发生的机会”,产生了有机物。继续滋生众多,並演化成各种品种。但由於“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所谓“天演”,各种生物若要不遭淘汰,必需适应其新的环境,而且将这种能力遗传给后代。依此继续淘汰演化,而成为最后的品种。人类也是这样形成的最高级品种。
这种广进化的思想,完全违背圣经所述,也缺乏科学证据,我们在下面将继续敘说。

  3. 新达尔文主义:认为在微进化过程中,由於基因的突变,加上“物竞天择”的作用,累积起来,就会导致生物产生新种的结果。即种以上的广进化,但也缺乏证据。

三.广进化第一细胞的来源无据

  创世记第一章说,生物是神创造的,当然第一个细胞是从神而来。许多进化论学者,不信神,不信圣经。自己发明了一套不能自圆的理论,大致如下:

  1. 在地球的原始状況中,富有无机物的海洋里,因“偶然发生的碰撞”和幅射,而产生了有机物。
  2. 这些有机物聚集在一起时,其中热动态比较稳定的,被“选择”聚合成为巨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3. 这些巨分子“获得”复制的能力,借着一种“模板”作用,产生第一个细胞的生殖能力。

  此理论有下面几个疑问:

  1. 富有无机物的海洋是那里来的?沒有解释。
  2. 有机物聚合成巨分子,不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因分解率更高。
  3. 在起初能样简单而原始的情況下,不可能制造出自我繁殖的生物过程。

  所以第一个细胞是由神而来,至今还沒有其他理论可以代替。

四.广进化生物自生论的错误


Leeuwenhoek

Spallanzani

Pasteur

Tyndall

  生物自生论,认为生物会继续不断的从无生物演变而来。一些热衷自然主义者如亚理斯多德,笛卡儿等,也相信这种说法。

  荷兰博物学家,李汶胡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首先发现微生物世界。於是生物自生论演变为“微生物自生论”。后经下面各学人证明生物自生的不可能。

  1. 史派兰珊尼(Lazzaro Spallanzani, 1729-1799)用肉汁作实验,证明沒有生物自生。史氏将热过后的肉汁,再打开与空气接触,则肉汁中滋生从多的微生物,可见是由空气而来的。

  2. 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特別制造了一套曲颈烧瓶,证明细菌因加热后,困於烧瓶颈內,除非肉汁再度与瓶口接触,汁中不会有微生物发生。

  3. 丁道尔(John Tyndall, 1820-1893)设计了一个一尘不染的箱子,与外界空气隔绝,有两个孔,以弯曲的管子与外界连接,箱內涂甘油以吸清尘埃。将肉汁注入箱底试管中,消毒后,发现肉汁可以长期保存,不被微生物污染。
   “生物自生论”虽然已被科学界所摒棄,但仍有少数人还不死心,甚至设想微生物,可以由陨石或太空人回地球时带来,但都被否定。

五.生物的分布情況和形态不能证明广进化

  达尔文之所以倡导进化论,是着重在分布情況和形态。

  1. 分布情況:认为生物在某一环境出生,然后向外发展,直到被天然所阻。有时生物在同一环境繁殖,所引起的竞爭,也会限制这种生物的发展。他和很多生物地理学人,一致认为每一种动植物的起源,只有一个,这个地方是“种源中心”,经进化作用,分布各地。

  2. 形态与同源:同源构成的发展,是指一些形态和演化过程类似,而又来自相同胚胎的器官而言。这些器官的功能可能不同,但只要具备上述条件,进化论者就把他们归纳为同一祖先。他们比较青蛙,蜥蜴,飞鸟,人类,貓,鲸鱼,蝙蝠等的前肢骨骼,因为在排列上很类似,便称为同源构成。如有不同,则认为是同一祖先,后经天演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他们也用胚胎的发展过程,予以解释。但这些都缺乏足夠的证据,不能证明种以上的进化。

六.蛋白质氨基酸的排列,不支持广进化

  蛋白质是身体需要的营养,它是由氨基酸所构成。人类和其他动物,吃了食物里的蛋白质,消化后,分析成很多不同的氨基酸;然后这些氨基酸,能夠从新组合成复制的蛋白质,以供吸收。氨基酸共有二十种,这些小分子,组合成一个大分子,即复制的蛋白质,最少需要100个氨基酸连接在一起,而每一种动物,各有他自己的复制蛋白质蓝图。从20种不同的氨基酸里,选取一种的机率是1/20,100个连在一起的机率是(1/20)的自乘100次,如果说这样微小的机率的选择,都是“偶然的机会”湊成的,则是不可思议。这样,我们不得不钦佩造物主,造物的伟大和奇妙。

七.古代化石,不能证明广进化


Simpson

  生物学家,按进化的大前题,将生物分类。著名的古生物学家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 1902-1984),说:“当代分类的纲要,是根据进化论而定的…很多进化过程,和极短的进化史,可以在实验室或大自然中观察得到…但要鉴定最低类別以上的生物化石中的进化史,都是靠‘推理’得来的。”

  辛氏进一步说:“古生物学家,深知大部分的种,属,科,和科以上的生物,都是在生物化石中‘突然出现的’,而不是由一连串的过渡生物组成…古生物学家都认为不大可能找到一套完整的过渡生物进化史。…而不少优秀的生物学家,认为它们根本不存在。”

  科克(Kerkut)曾指出下列五种主要生物之间的遗失环:

  1. 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
  2.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
  3. 各非脊椎动物之间
  4. 非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
  5. 各主要的脊椎动物之间

  生物化石中找不到上述各生物之间的过渡标本,所能找到的只是“各从其类”的生物化石。所以,各种以上的广进化,不能从生物化石取得证据。我们相信所有生物都是神造的,而且“各从其类”。(创世记1:20-25)

八.人类和古猿化石,不能证明广进化

  进化论者,就已出土的化石的脑容量,牙床,和直立姿态等,推究人类的进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不同的渊源。例如:各种古猿,有人提议拉玛古猿比较像人,可能是人类极早期的祖先。后来又发现南方古猿。於是大部分进化论者,都同意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祖先。但最近又发现现代的狒狒,竟然具有拉玛古猿,和南方古猿,牙齿上和面孔上的特征。那么,上述两猿的化石,能否当作人类祖先,也就成为问题。因为狒狒现下仍然存在,他们显然沒有进化而成为人。

  因为在出土的千千万万的化石里,找不到一个可以确实认定是合乎标准的人猿化石,二十世纪早期,竟然有一学者,把猿的一部分头壳,和人的一部分头壳,拼湊起来,说是人猿化石。进化论者大为惊喜,说我们终於找到了证明。但过了二十年后,竟发现是湊起来的伪品。

  其实即使古猿的头壳容量,能夠和人的一样大,但里面装的东西,也不相同。人有神的灵在里面,猿人是沒有的。 所以人猿化石,不能证明种以上的广进化。

  1860年,在不列颠的进化论会议中,韦尔伯福思主教(Samuel Wilberforce, 1805-1873)评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不合圣经时,他问达尔文的支持者,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说:“究竟你的父系还是母系与猴子连亲?”赫氏只能指责韦氏,阻挠真理的探求。韦主教这种轻浮的语气,实在有失风度,曾引起多人的反感。但赫氏的言外之意,似乎只有他们,才是真理的探求者,也欠公允。

九.进化论者的自述


Goldschmidt

  自1859年,达尔文发表其物种源始,推行其进化论,百余年来,进化论学者,研究,搜寻,用了各种方法,以求证明广进化论,但沒有成功。科克(Kerkut)在其进化之蓄意一书中,曾说:“倡导地球生物皆同出一辙,而且提出由无机物演变而来的证据,並不充足。我们只能将它放在‘临床假设’的地位 …我们不能因为沒有其他科学理论可以取代…而断言其准确性。”

  生物学者所认为已经证实的,只不过是微进化的一小部分而已。高许密(Richard Benedikt Goldschmidt, 1878-1958)说“这些不足以解释广进化论的确实性。”

十.新达尔文主义,仍不能解释广进化

  进入二十世纪,狄费里(Hugo Marie de Vries 1848-1935)提出‘突变论’。后来的实验,证实了突变,是因为遗传因子的变化而发生的,许多进化论学者,继续研究实验,也都強调突变是进化过程中的主要原素,为新达尔文主义奠定了基础。但这仍然是一套还在推想中的理论,对於因‘偶然的机会’由天演作用的广进化,仍然不能作最终的解释。

  因突变论仍然受下面两个条件的限制: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限制,所以突变的倾向是变坏而不是变好。
  2. 突变产生的变化都是很微小的,仍然超越不了“微进化”的范畴。也就是说仍然不能证明种以上的进化。

十一.经证实的“微进化”

  法兰西生物学家拉马克(Jean-Baptiste-Pierre-Antoine de Monet Lamarck, 1744-1829),认为生物之所以会从简单的进化为复杂,乃是因为环境的变迁,刺激了体內独特的“生机液”,借着生机液的发展,生物得以进化,且因进化而获得新特征,继续遗传至下一代。此“生机液”的理论,后来被摒棄。


Mendel

  继之而起的,是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1844)的“遗传因子”学说。孟氏认为:遗传的单位,是像微粒一样的因子;他用不同的豌豆,作了成功的实验。他将一棵豌豆花的雄蕊剪去,然后接上另一棵具有不同特征豌豆花的雄蕊,使不同特色的豌豆花交配。他作了两种实验:在第一种实验里,他从人工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观察一对遗传因子的分布情形,而归纳出他的“分隔定律”;在第二种实验里,他研究两对基因的遗传,而推论出他的“基因自由遗传定律”。

  孟氏认为生物內在的基因,能遗传给后代,是不受环境支配的。例如:长颈鹿,內在的因子因突变或重组,由天演作用,长颈的容易生存,所以许多世代之后,长颈鹿的颈子都比始祖为长。但是不论怎样变化,长颈鹿还是长颈鹿,不能变成旁的动物,这就是种以下的进化,也就是微进化。

十二.进化论是不是科学?

  大自然中奇妙的设计,是神的荣耀,也证明造物者的存在。进化论者反对设计与设计的想法。他们认为生物的构造和发展,是来自一种自然的过程,因天演作用选择,借着机遇的突变而来的。这个想法,只是事后的构想。強调“偶然的机会”而来的“无中生有”,作为最终解释,实在已超出了科学的领域,只能算是一种科学幻想,使人想到有关生物起源的一套理论,不可能用实验的科学方法予以衡量。许多不信神的人,既然不愿意接受圣经上的创造论,又沒有其他的理解可以代替,所以进化论一出,便纷纷惊喜,高举这一个尚未证实的假设,认为这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其实只不过是反上帝情绪的发抒而已。

  当然业经证实有限度的进化,即微进化,是我们愿意欣然接受的。我们相信,神在创造过程中也可能使用微进化。

  达尔文在晚年时的自传里曾说:“我的判断常常会动搖,但在我最动搖的时后,我也从未作过无神主义者,否认神的存在。”他在去世前也说过,他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发表了“进化论“,很想把它收回,因为有许多人利用敌挡神。

  1858年,与达尔文同时发表“进化论”的,还有一个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他是相信神的人。许多研究进化论的学人们,越研究,便越觉得神的重要性;越研究,也越认识了圣经上的创造论,才是永恆的真理。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谈天说地

金玉食粮议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儒家社会主义的理想 ✍亚谷

谈天说地

信仰宗教与文学 ✍于中旻

艺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风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北加州海岸 ✍郭端

点点心灵

领袖 ✍刘广华

谈天说地

国度的荣耀 ✍于中旻

寰宇古今

爱心与爱行 ✍史述

寰宇古今

西非女王司马莉 ✍史述